遗传性糖尿病血糖4加尿酮体4加血糖正常以后怎么治疗效果最好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您好!我老公刚查出患了糖尿病,血糖高尿糖高,...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运动但别太剧烈,以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广场舞等。

1.2 药物治疗

    对于本病西医强调早期治疗,以治疗原发病为主,而对其晚期的治疗,疗效却难以持久。目前除控制血糖、对症、支持、降压、降脂、抗凝等治疗外,尚无其他特效方法。中医药在控制DN症状及延缓病情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陈国宝等应用肾康丸(组成:黄芪、金樱子、水蛭、益母草、山楂等)治疗早期DN 40例,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开博通组(72.5%),表明肾康丸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防治早期DN有较好的作用。宋晓燕等应用六味地黄丸,研究发现,可显着改善DN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张小刚等应用黄葵胶囊治疗早期DN发现,可以有效阻止DN衰退进程,改善肾功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参芎胶囊具有补肾健脾、填精益气、养血通络功能,能使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尿微量白蛋白有显着疗效,能延缓DN的发展,但存在极少数病例出现尿潜血阳性的现象。肾维宁冲剂(党参、黄芪、茯苓、陈皮、法半夏、益母草、丹参、大黄、冬虫夏草等)在减少蛋白尿、纠正脂质代谢、改善肾功能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

    2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1 概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文献报道DPN发病率可高达90%。本病起病隐匿,可出现于糖尿病症状之前,易被忽视。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和感觉异常,特点是对称出现远端感觉障碍,下肢多于上肢。目前普遍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自由基损伤及基因表达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2.2 药物治疗

    目前,西医临床多采用控制血糖、调节代谢及改善微循环,以纠正神经缺血缺氧,增加神经传导功能;此外还有抗氧化、补充神经营养因子、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理疗、高压氧等方法。近年中医药对DPN的治疗则显示了一定的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以弥可保片为阳性对照,对糖末宁颗粒(黄芪、延胡索、三七、赤芍、丹参、川芎、红花、苏木、鸡血藤)进行Ⅲ期临床,结果表明糖末宁颗粒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四肢麻木、疼痛等,尤其对面色晦暗、自汗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深圳市中医医院选用STZ糖尿病大鼠作为模型,对通络糖泰(水蛭、白芥子、冰片、延胡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络糖泰有更好地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和降低AR活性的作用。通心络胶囊(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蛤蚧、蝉蜕、赤芍、冰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总有效率达92.5%,显着优于对照组(67.5%),明显改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北京协和医院用筋脉通胶囊(生黄芪、生地、丹参、水蛭、菟丝子、女贞子、桂枝等)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服用后临床症状、血糖明显改善,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加。糖脉康颗粒(黄芪、生地、丹参、赤芍、牛膝、黄连、葛根、麦冬、淫羊藿、桑叶)具有降糖、调节血脂、改善血液循环障碍等多种药理作用,有利于DPN恢复。

    3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1 概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眼部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25%,10年后增至60%,15年后可高达75%~80%,其中危害最大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占25%,成为世界上特别是发达国家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3期:早期为视网膜静脉均匀扩张与不均匀收缩,出现微血管血管瘤;中期为视网膜静脉有渗出物、出血、水肿;晚期为视网膜增殖性病变。

    3.2 药物治疗

    西医对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主要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改善视网膜微循环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蛋白非酶糖基化终产物抑制剂及光凝治疗等。增殖性DR必须考虑局部治疗,如激光治疗、玻璃体切除术等。中医药治疗在改善视力,延缓DR的发生、发展,促进眼底病理变化的改善以及改善患者全身症状,提高病人生命质量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贞芪胶囊(黄芪、女贞子、当归、丹参、红花)具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作用,可改善视网膜局部缺氧状态,纠正血流动力学和微血管异常,改善视网膜的微循环,阻止病变发展。

    姚沛雨等用降糖明目片(生黄芪、蒲黄、地黄、丹参、墨旱莲、女贞子、赤芍、牡丹皮、茺蔚子、菊花、决明子、车前子)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0例,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张健英等用杞参鳖甲丸(黄芪、沙参、、山药、苍术、麦冬、牡蛎、鳖甲、枸杞子、玄参、天花粉、生地黄、葛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明显降低血糖及HbAlc,降低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及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有利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再生与修复。

    4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4.1 概述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之间的密切关系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糖尿病患者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心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中风等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遗传学方面的基因多态性和基因突变,二者均是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脂质代谢异常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功能异常均可导致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可加速动脉壁的破坏;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及血小板功能受损最终导致血栓形成并影响心肌细胞的功能。

    4.2 药物治疗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显示,在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时,有必要对相关的多种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等)进行全面控制。糖脉宁(黄芪、黄精、生地、丹参、益母草)不仅能降低血糖,而且还有降低血脂、血黏度和血浆ET水平的作用,提高心、肾组织SOD活性,降低LPO水平,阻滞血管并发症的形成。松龄血脉康胶囊(松针、葛根、珍珠粉)对空腹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有显着的降低作用,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通过调节脂肪代谢,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5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

    5.1 概述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d,DF)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并发神经、血管病变所引起的下肢病变的总称,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病率为2.2%~15%,全世界每年作截肢手术的患者约有50%是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已成为非创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临床上以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疼痛、溃烂及坏疽为特征。目前关于糖尿病足发病机制普遍认同的是糖尿病足的三元学说:即糖尿病缺血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和局部感染。此外,溃疡发生还必须有一个启动因素,如物理性或机械性刺激。

    5.2 药物治疗

    近年来,中医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果。黄政德等对龙血竭胶囊(主要成分是血竭)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83.3%,优于对照组的51.5%,且治疗组显效率达5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4.2%,表明龙血竭胶囊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药物。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分析,可能与血竭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同时具有抗菌作用等有关。巫藤勇等用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疗效显着,下肢血管病变症状、血流变学等相关指标改善明显。

    松龄血脉康胶囊中的葛根和珍珠粉具有降低血脂、血压和血糖,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从而降低血黏度,防止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在治疗下肢血管病变的同时,还能改善心、脑、肾血管的循环,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王素美用糖脉通胶囊(当归、川芎、地龙、蜈蚣、黄芪、葛根、桂枝、天花粉、麦冬、赤芍、桃仁、红花、神曲、水蛭)治疗糖尿病足,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足患者血糖水平,改善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黏度及红细胞聚积,末梢循环障碍明显改善。

    6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研究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复方研究和临床辨证论治研究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机理的特点,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重视整体调节,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且把益气养阴与活血化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着化学合成药物无可比拟的优势。



糖尿病病人尿糖四个加号,血糖12点多,有酮体0.5,怎么治疗?有什么见效的药吗?哪些注意事项?~

首先此种情况说明血糖控制的远远未达标。
酮体阳性为糖尿病酮症,严重者出现酸中毒,是糖尿病很严重的一项急性并发症。发生后需要注意的是:大量饮水,并马上到医院就诊。
牛奶可以喝,但最好和无糖脱脂的,每日250-500ml.
钙片不禁忌,只是看是否有必要。

病情分析:
根据你的描述来看,你的情况最好注意的。
指导意见:
建议患者平时最好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同时长期服用降压以及降糖的药物,监测血压和血糖。


#萧友楠# 如何治疗遗传性糖尿病 -
(13190919356):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中有一些是单基因遗传缺陷所致.这些特殊类型糖尿病的治疗也是通过饮食、运动,根据病情特点采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此外,还要针对原发或合并的疾病进行治疗.我在微糖知识库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