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历史夹缝中的奶奶:艰难,却努力向阳而生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有时,人的命运是一种被动的选择,一旦被 历史 的车轮碾压,也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可,本着心底的那份不甘,即使是在夹缝中,也要努力向阳而生。

文中的奶奶是老公的奶奶,生于1928年,逝于2017年一个寒冷的冬夜,活了近一个世纪。

她的一生就是一部 历史 缩影,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颠沛流离。 而最终所有的颠沛流离,也从大江走向大海,归于平静。

她走时如此悄无声息,就像生命自然画上了句号,到头了。

也许,最后的这份安宁是上天给奶奶的一份恩赐,补偿她这艰难却努力向阳而生的一生。

奶奶在嫁给老公爷爷之前,也是他们村里有名的地主家的“千金”,正好跟爷爷家门当户对。

当时老公的老太及老太上一辈打下了厚厚的家业,据说现在村里的一大半地方当时都是他们家的财产。

1949年,奶奶跟爷爷结婚了,次年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我公公。本以为幸福的日子在等着奶奶,可没想到时代的车轮已滚滚撵来,挡也挡不住。

没过多久,老太家的土地、财产充公了,老太一家被扣上了帽子。 那个时候,一旦被贴上了标签,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老公爷爷从之前的“富家子弟”一下子破落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受不了乡邻的白眼和鄙视,承受不住巨大的心理落差,就离开村子去他处谋生。一走,经常好久好久才回来一次。

奶奶带着年幼的公公,跟着老太一起在村里生活。但,日子似乎越过越艰难,老太的处境也越来越糟糕。

来自周围邻居的孤立和谩骂,来自整个大环境的压抑,让骨子里骄傲的老太一日一日消沉下去。直到有一天,老太承受不住这份压抑,用一根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个时候,是1959年,公公刚好9岁。

当时,奶奶带着一个幼子,家里没有买棺材的钱,就用一片草席草草将老太安葬了。

老公爷爷,自从出去谋生路,基本就很少回来。这个家,对他来说,早已名存实亡。

他后来听说自己的父亲上吊自尽,往家里寄了50块钱,只是这50块钱没能到孤儿寡母手里,被村里拦截下来了。

还听说,当时,他已经在外地有了别的女人。

老太的去世,老公爷爷的背叛和抛弃,生活的重担一下子都压在了奶奶的肩上。

她本是柔弱的千金小姐,本以为找到了后半辈子的归宿,无奈,生活给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三年饥荒期间,奶奶和年幼的公公日子过得极其艰难,能活下来真的是一种幸运。

有好几次,娘俩饿得都要死了。好在还有一两个热心肠的邻居,实在可怜他们孤儿寡母,在关键时刻接济一下。

公公跟我说,他记得那个时候他吃的最多的就是红薯叶子,没有红薯叶子吃了,就去抠树皮,到地里挖野草。除了饿肚子,最难受的是要受别人的欺负,经常有孩子拿东西砸他,捉弄他,嘴里还喊着难听的话。

他们身上的标签把他们彻底“隔离”了。

也因为这些,奶奶也没有再嫁,生活于她而言,已经没有多余的味道去品了,只要把孩子拉扯大就够了。

十年动荡期间,奶奶和公公自然逃不掉“命运”的审判。

村里的老人说,有一次奶奶头上顶着一条白毛巾,站在一群人中间,面前立着一个专门负责打耳光的人。毛巾不能掉,否则继续打。

不知道被打了多少下,最后奶奶捂着红肿的脸,嘴角流着血,忍着泪离开了。

估计眼泪都已经哭干了,因为那个时代,最没用的就是眼泪。

别人带着有色眼镜歧视她,她没时间在乎;别人背地里指指点点咒骂,她也没时间去想。 她唯一活下去的理由就是把儿子养大,让老于家后继有人。

这期间,老公的爷爷回来过一次,听说当时身上还配着一把枪,但很快就走了。

大概是1976年,老家淹过一次水,奶奶家的泥坯房子倒了。天又下着大雨,不停地下,不停地下,娘俩没地方住,就临时搭了一间草棚避难。

不知道那场雨到底下了多久,公公只说,他们当时又饿又冷的,因为那个草棚四面漏风漏雨。

后来,雨水退下去了,娘俩没有一个固定的落脚处。天气晴朗时,就住搭的草棚;遇上刮风下雨,就搬到了公社的食堂里凑合。地板就是他们的床。

那个时候的公公已经是个20多岁的成年小伙了,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努力干活,想靠着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困境,也给辛苦的母亲和自己一个安稳的家。

就这样,颠沛流离了几年,寄人篱下了几年。80年代,奶奶和公公终于用自己的积蓄盖了三间砖房,有了一个像样的家。

随着公公年龄越来越大,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就成了第一大事儿。虽说那个时候大环境好了些,可因为成分和经济问题,村里没人愿意给他说亲。

“咱们村又要多个光棍了!”村里的人时常在背后说我公公。

奶奶自然也着急得不行,好不容易养大的孩子,总不能让他娶不到媳妇吧,那老于家的香火怎么延续呢?

托这个亲戚帮忙,求那个亲戚操心,最后打听到,奶奶弟媳的姐姐家有一个女儿,比公公小5岁,也因为成分问题,一直找不到婆家。在奶奶的百般努力下,公公终于娶到了媳妇。

1983年,33岁的公公和28岁的婆婆结婚了,次年生下了我婆姐,又过了两年,生下了我老公。

那一年,奶奶已经55岁了,熬了半辈子,苦了半辈子,终于看到儿子成家,她该有多开心啊!

假如能够有一张那个时候的珍贵照片,我好想看看奶奶当时的表情,感她所感,想她所想。

公公成亲那年,他带着婆婆一起去找过一次老公爷爷,因为结婚双方要见见家长。老公爷爷虽然不回来,但中间偶尔会有书信来往,有彼此的联系方式。

我猜想,公公那时候千里迢迢去见自己的亲生父亲,心里是怨恨大于爱,还是已经原谅了他?

有了孙女和孙子的陪伴,曾经的孤儿寡母终于体会到了家的热闹和温暖。

老公小时候很调皮,瘦得皮包骨头,也不好好吃饭,奶奶经常跟在他屁股后面喂饭。

到饭点了,奶奶在院子里大声地叫老公的乳名,喊他回来吃饭。整个寨子,都能听到呼喊声。

那时候的通讯工具,都是身体自带的“大喇叭”,分贝很大。特别是一到饭点,一场此起彼伏的“乳名比声大赛”就会上演!

也许是因为年轻时的过度劳累,奶奶60多岁就开始弯腰了,而且每况愈下。 年轻时奶奶也是村里有名的高挑大个,怎奈抵不过岁月的无情蹉跎。

到2013年我嫁到老公家,第一次看到奶奶时,被她接近160度的弯腰幅度吓坏了。她只能看到地面,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抬起头来跟人对视。

可能是感受到了一种惺惺相惜的命运共同体,婆婆和公公两个人的感情一直都很好。 最大的问题是,两个人都很自卑,很悲观。这跟他们缺爱的原生家庭有关,也跟两人在村里的生存环境有关。

结了婚,他们依然受到乡邻的欺负和轻视。邻居想恶意霸占公公家的地,两家人吵了起来,公公婆婆还被打了。

老公从小目睹了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家如何被乡邻欺辱,如何忍气吞声,隐忍求全,他的内心渐渐地变得自卑,孤独。直到现在,他也如此。

后来,老公和婆姐都贷款上了大学,俩人走出了那个压抑了他们十几年的村子。奶奶一直都在老家跟着公公婆婆,只是年纪越来越大了,腰弯得也越来越厉害了,话也开始越来越少了。

2007年老公大学刚毕业那一年,公公因为常年的积劳得了脑梗,一下子昏迷了过去。在医院住了近2个月才回家康复治疗。但,从此以后,他落上了残疾,一半身体用不上劲,走路都摇摇晃晃。他勉强可以照顾自己,只是再也不能干活了。

家里的重担又落到了另一个女人身上——婆婆。奶奶已经完成了她的使命,退休了。

2013年我跟老公结婚时,婆婆拉着我的手说:“我们家条件差,帮不了你们什么,你们将来负担重啊。”当时的我,看中的是老公的为人和上进心,而不是他的家庭。

2014年我们有了大宝以后,婆婆就跟着我们来到了外地生活,奶奶和公公两人在家。 公公只会做些简单的饭,但庆幸的是,奶奶从不挑食,也从没有生过病。她的胃口极好,一顿饭,一个馒头,一碗米汤,一个鸡蛋。 顿顿如此,她都不厌烦。

我和老公心里也很愧疚,把公公和奶奶扔在家里,又让他们母子相依为命,实属无奈。谁不想在身边尽孝呢?可是生活不给我们选择的机会。

只有到了假期,我们才有时间回去一段时间。

尽管每次婆婆在电话里千叮咛万嘱咐,别把家里弄得跟垃圾场一样,公公每次也笑呵呵地应着。但每次回去,依然是一片狼藉,恶臭扑鼻。

公公自从生病后,都是婆婆伺候着,他已经习惯了“被动”。

婆姐偶尔会回老家住几天,看到俩老人生活得如此“邋遢”,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跟婆姐商量,要不把奶奶送到县城的养老院,至少会干净些。费用我们来出。

婆姐到附近的一家养老院了解了一下情况,觉得不错,就拉着奶奶去了。坐车之前,婆姐跟奶奶先说了一下情况,奶奶那个时候还不是很糊涂,多少明白一点。

可谁知,到养老院门口,奶奶死活不下车,她嘴里一直说: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婆姐心疼得眼泪簌簌地往下落,又把奶奶拉了回去。远在外地的婆婆和我听了婆姐的描述,眼泪也刷得一下子掉出来。

糊涂的奶奶一点也不糊涂,她宁愿邋遢得死在家里,也不愿离开那个伤了她一辈子的地方。

有时候奶奶很糊涂,但有时候她却很清醒。

已经87岁的她,一直记得大宝,还说“这是冬青(我老公的乳名)的儿子”。

大宝2岁多的时候,很调皮,经常去撩拨奶奶的头巾。奶奶最珍视她的头巾,跟大宝争夺,有那么几次,两个人打了起来,奶奶把大宝推倒在地上。大宝大哭起来。

婆婆说奶奶:“你怎么跟一个小孩子打起来?那么不懂事?”

看着一个“老小孩”跟一个2岁的小孩打架,我心里反倒是一种“看热闹的不嫌事大”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我为奶奶感到开心。

如果奶奶能够清楚地表达,她是不是会心满意足地说:“我居然熬到了,看到了自己的重孙子,还跟他打了一架。”

2017年,婆婆也突然得了脑梗,只能回家休养。我辞了职,自己一个人带俩孩子。当时大宝3岁半,小宝1岁半。

当我围着孩子在屋里转的时候,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仿佛从婆婆的手里接过了一根接力棒,生活的重担又重新转移到了另一个女人的肩上——那就是我。

婆婆也已经退休了。

难道这就是一种女性的家族传承吗?

婆婆在家休养的一年多,奶奶糊涂得更加厉害了,时常大小便失禁,经常尿到屋里,拉到屋里。

她也完全不认识人了,有时骂婆婆,有时骂公公,还有的时候半夜突然咒骂起来,只是听不清楚骂谁。

奶奶经常拿着剪刀,把自己的衣服、被子剪烂,把家里的东西砸烂,有时还把家里的东西往外边扔。

她虽然腿脚不行,但慢慢走还是可以的。每次,她都拿着小凳子,走到哪儿坐到哪儿。有那么几次,她竟然把邻居家菜园子的菜给拔了,婆婆只好去给别人赔礼道歉。

她老人家也不换衣服,婆婆拿给她干净的衣服让她换,她全都扔掉,有时还故意剪烂。

她老人家的腰弯得太厉害了,根本没办法躺下来睡觉,每天晚上都是坐着睡,即使是大冬天,也是如此。

冬天给她多铺一床被子,都被她抽掉,扔到地上。那么冷的天,只睡在薄薄的一床席子上。奇怪的是,奶奶从来都没有生过病,甚至连感冒都没有。我嫁过去几年,奶奶一次药都没有吃过。

或许,这是上天在眷顾这位可怜的老人,让她晚年少受些药石之苦,毕竟年轻的时候,她吃了太多苦。

我们回家时,她已不认识我了,有一次还问到:“你是谁啊?”但她却认得老公,认得她的两个重孙子,经常说:“这是冬青(老公的乳名)的两个儿子。”

婆婆身体也没有完全恢复,伺候得不耐烦时,总会发牢骚说:“要是我老了,变成她这个样,真不如一头撞死。”

婆婆也是个有孝心的,她心里虽有抱怨,但行动上却从没有亏待过奶奶。

2017年的冬天,婆婆打电话说,奶奶最近几天不怎么吃饭了,她担心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我们让婆婆给奶奶请个医生看看。婆婆说,奶奶不像是生病,因为她没有半点病痛的折磨。她只是安静地坐在床上。

我们本以为奶奶情况会慢慢好起来,因为每年冬天,都会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

可那个冬天,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奶奶的生命真的画上了句号,她走了。

庆幸的是,每次回老家时,我都会拍几张全家福。有时婆姐也一起回去团聚,就特意拍几张。不为别的,只为了留住奶奶的音容笑貌,不要让她老人家那么快被遗忘。

曾经家里的户口本上,奶奶的那一页上面写着:于刘氏。我问了家里所有的人,没有人知道奶奶的真实名字。奶奶那边的老人也一个一个相继去世了。

再来说说老公的爷爷吧。

2000年的时候,老公初三,他回去了一次。2003年,老公考上大学,他也回去了一次。听说拿了红包给老公,供他上学。只是,老公已不记得当时奶奶是什么态度了。

那一年,也是两位老人最后一次见面,都已是75岁的高龄了。

再然后,老人家估计年纪大了,不能出远门了,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在老公的眼里,他的爷爷就是一位十足的的负心汉,他打心眼里痛恨他。 如果不是当年他的错误选择,奶奶和公公的早年生活根本不会过得如此苟延残喘。

他早已有了自己的家,还收养了一个女儿。婆姐偶尔会去看看他,跟他讲讲他子孙后代的事儿。

有一次,婆姐拨通了我的视频,视频那头是老公的爷爷。 他满头白发,但精气神很好,完全不像奶奶,被岁月蹉跎得折弯了腰。

那一次,婆姐先回了娘家,然后带着公公去找了他。是公公自己要求去的,他说: “我年龄也越来越大了,以后就走不动了,趁着能走动,再去看看他吧。”

按道理来说,公公才是那个最恨他的人,但如今他却是最释然的那个。

老公爷爷开视频是为了看他两个重孙子,那也是唯一一次。

在奶奶最糊涂的那一年,老公爷爷有了落叶归根的想法

结果当然是,没有人同意,因为婆婆不可能再有精力去伺候另一个老人,何况还是一个曾经对家人犯了大错的人。

奶奶去世后,不知道婆姐有没有告诉他。不过即使告诉了,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毕竟奶奶的去世,对他来说,毫无影响。

如今,奶奶去世已经2年半了,老公爷爷还健在,他今年已经92岁了。

我时常想,奶奶临终前的那一瞬间,最想见到的人会是他吗?

假如当年,他没有逃离这个家,奶奶一辈子的命运是不是会被改写呢?

假如当年,他三番五次回到家后,下定决心不再走了,公公的童年是不是过得更有爱呢?

假若当年,他像个真正的男子汉,守护着那个遍体鳞伤的小家,那现在的他应该是真正的享受天伦之乐吧。

人生九十载,尝遍了酸、甜、苦、辣,品味了爱、恨、悔、痴,洗尽铅华,落到纸上的只不过是这寥寥几千字。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奶奶——那个一生悲苦,活在 历史 夹缝中的女人,艰难,但却努力向阳而生!

附赠老公写给奶奶的一封小诗:

本是富家女子,也曾锦衣绣鞋。

门当户对,嫁于邻乡名门。

无奈人间沸腾,家门不幸,硬让低人三分。

家破夫走,留下孤寡,受尽欺凌。

也曾居无定所,寄人篱下。

也曾食不裹腹,受人救命之食。

虽千苦万累,却身无大病,抚儿成人,帮子成家。

子又有子,四世同堂。

享年八十有九,寿终。



~


#阙融毛# 怎样写吃苦耐劳的人的作文 -
(13599011251): 他,虽然瘦,但是力气可不小.每一次大扫除,每一次集体劳动,角角落落都可以看得 到他的身影.值日岗上,他更是劳动先锋. 一次,下着滂沱大雨,正值秋天,大风吹过,树叶便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我早早地来 到学校,想来帮助值日生...

#阙融毛# 我是这样长大的 作文600.700字左右吧 -
(13599011251): 我是这样长大的! 在我的身边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 有一天,明月当空,月光皎洁,家家户户都拉起窗帘,灯火也已熄灭.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那沉重的眼皮睁开,一道,两道,三道……数学题终于做完了,我终于可以睡觉了...

#阙融毛# 最什么的生命作文 -
(13599011251): 为了一个深井中的幼小生命,几百个人拼搏了十几个小时; 为了手中周岁的孩子,双目失明的父母用瘦弱的双肩搭起了不畏泥石的人梯; 为了怀中熟睡的孙儿,七十岁的老奶奶用脆弱的脊背构成了最伟大的避风港…… 为了生命,我们不屈不挠...

#阙融毛# 借花草喻志的文章 -
(13599011251): 傲立的小草 有人喜欢鲜花,有人喜欢大树,我却喜欢小草.我喜欢小草的平凡,我喜欢小草的纤弱,我喜欢小草的朴实,喜欢小草的晶莹,我喜欢小草浪漫,我喜欢小草韧性,小草;人们通常会把你当作弱小的象征.的确,你很渺小,你纤弱的...

#阙融毛# 求感恩读书作文 -
(13599011251): 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而读书?我会真心的告诉他:为了感恩而读书! 有的人一生下来就要面对贫困,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是“公主”“皇帝”,我是前者.因为贫困,我刚上小学就与父母分居南北两地,打工的父母从此再没回来看过我,让我...

#阙融毛# 草房子读后感100字草房子读后感1 桑桑是一个小男孩,他喜欢做出一些夸张的事.而六年的小学生活却让他没齿 -
(13599011251): 您好! 读《草房子》有感 最近,我读了《草房子》这本书,它里面的内容深深地感动了我. 这本书讲了一个叫作油麻地的乡村小学校给主人公桑桑留下了快乐又难忘的童年记忆——天生秃顶的秃鹤出于对尊严的执著坚守,而演出的令人发笑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