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本诗从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四个方面来写"绿″表达了诗人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8
《绿》本诗从风、雨、流水、阳光四个方面写绿的世界,抒发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绿的倾慕和向往,表达了诗人对新生活的希望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绿》选自朱自清先生的记游散文集《踪迹》,是《温州的踪迹》之二,写于1924年。

对这样一篇游记散文,朱自清先生在写它的时候,显然有着浓厚的导游意识,希望通过自己的引领,让读者完成一次始终保持着勃勃兴致的秋游,对景观的美既有“面”上的总体了解,更有“点” 上的难忘印象。文章的结构正是基于这一考虑而铺排的。第一句话,简洁地交代了景点的所在地,同时,把自己对“梅雨潭的绿”的感受,用“惊诧”一词表达出来,起诱发读者好奇心的作用:什么样的绿? 何以令人“惊诧”? 产生按捺不住的探胜欲望。但此时,作者却沉住气,就像高明的导游对游客说:“且慢,请随我来”一样,故意荡开笔,暂不写绿,而用“移步换形”的技法,由远而近,自下而上,再从高到低,勾勒出一幅“幽岫含云,深溪蓄翠”的画面。“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追本溯源,自然不能不写瀑布。人们款款而来,未见其形,先闻其声“花花花花”,听觉牵动了视线,“抬起头来”作仰视,便见瀑布飞流。为了更切近地观察瀑布,作者领我们登上了梅雨亭,并对它作了一番描写,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绝妙的观察点,妙在它“正对着瀑布”,而“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可以平视,亦可以俯视,这“亭”便把“瀑”与“潭”连接起来了。读者仿佛身处此亭,视线很自然地会将瀑布自上而下地观赏得十分真切,而瀑布从“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到“被扯成大小的几绺”,再到经过“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人的视线便抵达了梅雨潭,作者结构上的巧妙过渡——从瀑到潭也成功了。导游终于把我们身历其境地带到了醉人的绿面前,在已经富有诗意的气氛中,尽情地领略绿之美。

~


#吕娟耍# 《绿》的读后感 -
(17644472427): 朱自清《绿》读后感 —— 一 朱自清的文章,一篇《绿》,一篇《荷塘月色》,还有一篇《背影》,那梅雨潭深邃的绿,婷婷玉立的荷花下脉脉的流水,父亲拿着桔子爬上月台时那蹒跚的背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梅雨潭的绿是那样的迷人,那...

#吕娟耍# 山行(古诗)第二句的“绿”表达的效果 -
(17644472427): “绿”字本为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写出了蘼芜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变绿的过程,烘托了诗人旅途中愉快的心情.

#吕娟耍# 宗璞的《西湖的绿》全诗 -
(17644472427): ...是文章吧 《西湖的绿》 宗璞 我要说的地方,是多少人说过写过的杭州.六月间,我第四次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这九年间,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

#吕娟耍# 在绿这首诗中第四节和第五节诗人连用了四次在一起其作用是什么? -
(17644472427): 这样写可以突出了这些绿色在一起簇拥成对交叉相映,体现了绿的多和繁杂

#吕娟耍# 小学五年级古诗《泊船瓜洲》中的绿字好在哪 -
(17644472427): “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这是因为:一、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

#吕娟耍# 千里莺绿啼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绿”的好处,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17644472427): [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

#吕娟耍# 名家写的关于绿的现代诗有哪些 -
(17644472427): 《绿》是四年级下册艾青的作品,写出了作者对绿的佩服

#吕娟耍# 泊船瓜洲有关绿字的故事 -
(17644472427): 喜爱改诗是王安石的一大特点.他为同时的人改诗,也为古人改诗,《彦周诗话》评论他改谢贞的《春日闲居诗》,将“风定花犹舞”中的“舞”字改作“落”字:“其语顿工”.至於自己的诗,那就更用得“干锤百炼”四个字了.这首《泊船瓜洲》就是一个例证.据洪迈《容齐斋笔》卷八记载:吴中士人藏有这首诗的原稿,初写时是“又到江南岸”,自己圈去“到”字,注曰“不好”;继而改为“过”,又圈去;再改为“入”、“满”……这样一共改了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字.

#吕娟耍#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绿字用得极妙弹什么想到什么
(17644472427):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句中的“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也就是语文里常说的一个词写活了全文.用“绿”,有春天的色彩感觉,让人满目绿色,春天气息感受无遗.也有动感,好像春风将绿色带到江南,吹过,然后江南便开始变绿

#吕娟耍# 西湖漫笔中作者重点讲了那两处绿?简要的把这两处绿的特点写出来
(17644472427): 文常须写景.写景难,难就难在一方面要写得逼真如画,达到“写景需曲肖此景”(清·施补华《岘佣说诗》)的境地;另一方面,又不能写得太实在,太实在了则成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