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出自那首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出自《清平乐·会昌》,写于1934年。这一首清平乐,于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心情。原文如下: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译文如下:

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

我遍踏青山仍正当年华,这儿的风景最好。

会昌县城外面的山峰,一气直接连去东海。

战士们眺望指点广东,那边更为青葱。

词语注释如下:

⑴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东连福建省,南经寻乌县通广东省。1929年,毛泽东为开辟赣南根据地,率领红军到过会昌,以后又常途经和居住在这里。这首词是1934年夏天作者在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时所作。

⑵莫道君行早: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⑶踏遍青山人未老:诗人自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本句的“人”和上句的“君”,都指作者自己。

扩展资料:

1928年,内战爆发,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对我军进行“围剿”,从1931年起,王明继李立三之后的“左”倾社会主义路线,给党及革命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取得了1931年至1933年春的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夏蒋介石亲自策划了第五次“围剿”。当时,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政治策略和军事策略,并反对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他们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教条地提倡进行所谓“正规”战争。

而此时毛泽东在距离北部前线很远的南县视察工作,兼养病住在会昌文武坝,未能参与反“围剿”的主要战役指挥。结果反“围剿”节节失利,愈打愈困难,在此情形下,1934年10月离开中央苏区,开始了著名的长征。这首词作于1934年7月,毛泽东在会昌登山后所作。

这一时期毛泽东在党内军内已无发言权,但他并不气馁,调整心态,坚持自己的观点。在他自己说的没有发言权的1931年到1934年的那些日子里,他埋头于做调查研究、读书、向中央提建议,而不是“赋闲”。“踏遍青山人未老”就是他的这种精神的艺术写照。

作者自己曾说:“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会昌》词的基调是昂扬的,语言是雄奇的,反映了毛泽东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但是字里行间也隐约表露了词人的忧虑和愤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平乐·会昌



~


#龚民龚#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这句是常用来比喻什么 - 作业帮
(18635156137):[答案]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这句话常常用来表达“不要认为你做得很好了,别人比你做得更好.要想有好的结果,继续努力吧!”的意思.

#龚民龚# 出句:踏遍青山人未老
(18635156137): 出句:踏遍青山人未老 对句:游闲四海自逍遥 出句:踏遍青山人未老 幽对:回头一望山没辽......(被踏平了 呵呵~~)

#龚民龚# 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是什么意思 -
(18635156137): 1、”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意思是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我遍踏青山仍正当年华,这儿的风景最好. 2、原文 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

#龚民龚# 走遍青山人未老 默然回首已为俏 自创诗词 道友解答 -
(18635156137): 走遍青山人未老,默然回首时过迁. 故土林间景依旧,君却非是那时颜.

#龚民龚#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18635156137): 踏遍青山人未老,说的是人年纪轻轻的得了绝症,快死了,所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说的是到了临终了,看到的最后一眼风景当然是最好的,所以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