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总督权力如此之大,为何不造反呢? 西安历史的简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虽然清朝时期的总督权利很大,但是中央为了防止这些官员专权,于是便直接对总督实行分权,也就是说总督之下,其实还有很多官员。对于历代的皇帝来说,最重视的也就是军队和军权了,古往今来有很多的功臣都死在了军权或者是军队上。所以,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会将军权下放到官员的手中,一般都是自己牢牢的掌握。

清朝的总督如果想要造反的话,那么手里首先就要有军队或者是军权。清朝时期的总督旗下,其实还有节制提督等以下各级武官职权,总督和巡抚一般都是由文官来担任,但是旗下的武官则是都由武将担任,军政和文官之间的职责不同。因此,这样也就避免了总督权力过大,同时还控制了军队。

清朝时期的军队官职分门别类,官职有很多,即便总督的权力很大,但是仅仅只限于文官当中,而对于军队的管理权,总督的权利就很小了。而且因为军队中设立了总兵的职务,所以总督和巡抚的手中,实际兵力是很少的。

其次,如果想要造反的话,那么粮草便是最重要的了。粮草一般都掌握在朝廷的手中,如果没有皇帝的批文和告示的话,一般都是没办法拿出来的。而且军队的权力最终都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同时因为地方机构的限制,所以总督的主要权利是任免和举荐官员,同时还要巡抚一起签字,而在文官和请免上,巡抚则是拥有最大的权利。

虽说总督的权利很大,但是当时的清朝为了防止官员叛变,所以都会在地方和中央设置监察司。监察司的职责就是负责监察官员,一旦官员有什么异动的话,监察司的人就会上报给朝廷。即便总督的手里有军权,但是在监察司的监督下,也不敢轻易的造反。



  1. 总督位置上的人大多数是经受儒家文化熏陶的,追求的是一个更好的名声。

  2. 总督是权力大,但在看不见的地方肯定有无数监督与牵制的力量存在,不是想咋样都行的。



“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 ”,总督权利再大,也不会超过皇上,所以不是遇到内忧外患,国家破烂不堪,是没有人敢随便造反的。

因为他们不敢造反,他们受到了朝廷的监视,而且权力也遭到了牵制。

别听一帮人在那不懂乱讲,总督至少在清朝前中期,是位高而军权并不重。不仅仅总督,总督,巡抚,提督所各自直接掌握的督标,抚标,提标都是千人规模上下,而且互不统属,相互牵制,更重要的是不但不能跨出辖区指挥,就算是本辖区除了是临时平叛,都要立刻上承兵部和军机处。而跨省的军事指挥权都在皇帝手中。
其次,总督,巡抚,提督,将军等等互相牵制。比如两江重地,居然江苏行省和两江总督分城办公,有两个布政使,就形成了江苏事实上的两省。这还不够,在两江总督辖区还有漕运总督,掌握着沿河的部分地区的军队。还有江宁织造之类的皇帝心腹以采办名义作为情报密探,还有一堆可以上折子的官员。然后,布政使,按察使都是督抚的下级但不是下属,朝廷直接任命。而总督走了以后,一兵一卒都不许带走,否则最轻也是传旨申饬。

什么叫历史?~

西安,古称长安;曾用名:大兴城,京兆,奉元,西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的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9大区域中心之一,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特别是我国历史上较辉煌的四个王朝周、秦、汉、唐,均建都在此,代表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主流。
大西安有汉长安城、阳陵、茂陵等文化遗址。汉开辟了“丝绸之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汉承秦制,在长安建立了持续200余年的西汉政权和空前强大的西汉王朝。汉确立了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和汉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因此,外国把研究中国的学问叫汉学。
大西安有唐皇城、大明宫、大雁塔、小雁塔、昭陵、乾陵等文化遗址。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唐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最开放的城市,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唐王朝延续近300年,融合了包括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以唐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整个东方乃至世界。所以,以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为依托的大西安,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扩展资料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
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
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参考资料:西安-百度百科


#徒学卓# 大清的载沣为什么不自己篡位当皇帝 -
(13191304743): 1、皇帝是他儿子,没必要跟儿子抢. 2、大权已经在他手里了,不必为了一个名分而冒天下之大不韪; 3、篡位的风险很大,搞不好自己没当上皇帝,他儿子都完蛋了,大权也旁落了,结果肯定不比现在好

#徒学卓# 略述清朝督抚权力演变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13191304743): 在清朝,中央与地方可以认为是以皇帝为核心的皇室,八旗,京都部院是中央,地方则是外省的督抚,驻防将军之类.也可以分为内朝与外朝.乾隆时期,进士秦蕙田说:“设官分职,内外相维,体统相制.”①清代的督抚制度承继明朝,至乾...

#徒学卓# 有谁知道清朝的朝廷机构 -
(13191304743): 一、清朝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 1.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废除 清统治者入关前,曾有“议政王大臣会议”,由八旗的诸王和总理旗务大臣组成,凡朝廷的军国大政,都要由它讨论和决策.这说明,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满洲贵族控制朝政、维护自己利益...

#徒学卓# 清朝的地方军政 - 详细应该如何,
(13191304743): 楼上说的都不错,但是惯例地方总督就是加尚书衔,多数是从一品,只有少数比如河道总督\漕运总督是正二品,没有尚书衔.总督是军政一体的,手下有直辖部队一到二标...

#徒学卓# 有关清朝官职的疑问1各省的巡抚与总督有何区别?2两广总督与
(13191304743): 两广总督管辖广东、广西两省,湖广总督管辖湖南、湖北两省.两总督在官职上并没有差别,都是从一品大员,但在清朝一般认为两广总督权重于湖广总督.因为两广总督...

#徒学卓# 督抚道台在清朝是什么职位? -
(13191304743): 督:总督,中国明清地方军政大员.又称总制.正统六年(1441年)正月,明廷用兵麓川(今云南陇川西南),兵部尚书王骥主其事,首次以总督军务入衔.分专务和地方两种.专务总督有总督粮储、总督河道、总督漕运等名,各以...

#徒学卓# 清朝尚书和总督谁的品级更高且实权更大呢? -
(13191304743): 清朝沿袭明朝传统,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管部的大学士及尚书、侍郎等)称堂官,部下属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以下的七品小京官称为司官.从一品中央官职: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吏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户部、理藩院)、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九门提督)、内大臣从一品地方官职:总督(授兵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漕运总督(授督察院右都御)、河道总督(授督察院右都御)、驻藏办事大臣(授兵部尚书) 一般来说,地方官职的品级、实权是不如中央官员的.

#徒学卓# 古代“总督和巡抚”谁的权利大?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职?
(13191304743): 总督的权力大,总督可以管两三个省而且总督有军权,巡抚只管一个省没有军权,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总督就不好比较了

#徒学卓# 总督与巡抚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13191304743): 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但总督权力较巡抚大,多数地区巡抚位于总督之下,亦有总督兼巡抚者;总督辖区较巡抚广,一般都在一省以上,明末时有管辖五省、七省者;总督级别较巡抚高,地方总督多由部院正官中推选,以尚书、侍郎任者,亦加都察院正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职衔.专务总督除部院正官外有寺卿至其位者,加官如尚书、侍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