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香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时代背景。 20世纪八十年代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香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时代背景:

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1982年9月,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因香港前途问题与其进行谈判。邓小平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

邓小平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应该明确规定:中国将于1997年收回香港。”双方最后达成共识,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于1984年签署协议。

扩展资料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曾为英国殖民地。

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跻身“亚洲四小龙”行列,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中央拥有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由于过去香港在政治上实行殖民地封闭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实行低税率,不干预的自由港制
度,政府对社会福利的承担很有限.较之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香港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较为特殊,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在香港发展非常有限,而社会救助制度则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鉴于香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巨变,使得原有的家庭保障濒于崩溃,传统的由家庭照顾老人,儿童残弱,失业者的功能开始削弱的趋势的出现,香港政府为缓和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从人道的角度出发,在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下,香港政府从70年代初开始建立社会救助制度——公共援助制度.1971年公布了两种救助标准,1973年政府公布了"香港福利未来发展计划",以后香港政府又发布了多次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白皮书,从法律上奠定了社会救助的基础.它提出了香港政府与社会团体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香港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至80年代,港督麦理浩致力发展公屋计划和医疗计划,香港的社会福利有了较大的发展.然而与"福利社会"相比,香港的社会福利仍是有限的.除教育,医疗,房屋三类属于社会服务的项目以外,政府目前所承担的社会福利项目只包括:公共援助,家庭及儿童福利,老人服务,康复,过犯辅导,社区发展及青少年七项.
香港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综合社会保障援助金计划,公共福利金计划,交通意外伤亡援助计划,暴力或执法伤亡赔偿计划和紧急救援服务,后三项也可同称为"意外事故赔偿计划",另有专门机构负责,各地区的社会保障办事处只管理前两项计划.其中,公共援助制度从1993年改为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分为三大类:一是"基本标准援助",以应付日常生活必需的费用;二是"长期个案补助金",发放给长期领取"标准援助"的认识,以补助其购置大型耐用消费品;三是特别津贴以支付个人或家庭的特别需要.香港的社会救助是涵盖全体公民的,是普及式的,是要经过收入审查的,达不到基本援助金额标准的公民, 均可获得综合援助金,还有大量人口无须收入审查的公共福利金.
香港政府对于社会保障的理解为,由政府对有必要的人士提供的现金援助或津贴,它是与社会服务并列为社会福利的概念的.其基本原则是由香港地区政府为社会上遭受不幸的成员提供适当的经济和物质援助.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后,其社会政策的主导思想仍是力求减少政府责任,加大个人的自我保障.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1月12日下午在立法会发表题为《合力发展经济共建和谐社会》的2005年施政报告时强调,政府的施政理念是,首先致力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其次是通过教育和培训,让每个市民都有机会发挥所长,提升自己,摆脱贫困.同时,政府在公共房屋,医疗,教育和福利(包括综援计划)等方面投放资源,编织可靠的社会安全网,给有困难的市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香港的社会保障有着较高的社会化程序.香港在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前,主要是教会团体在做一些福利性的社会救助工作.这就为香港社会保障制度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归前香港从事社会保障服务的社会团体已经发展到200多家,其中包括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和社会福利署资助机构在内的各种老人服务机构就有 170个.遍布港岛,九龙和新界的各个地区,它们开展各种形式的设施服务,成为香港政府开展社会保障服务的得力助手.香港的社会服务,社区服务,主要依靠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去操作,工作人员大多数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且富有开拓精神,这点与中国目前的社区服务多为居委会的老大爷,大娘操作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香港受到社会团体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涉及老年入,青年人,少儿等社会上需要帮助的成员,其中近70%是老人.对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的服务,一方面是通过各种服务及举办有益的活动,来鼓励他们重新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另一方面则通过照顾服务使年迈,体弱,行动不便或缺乏照料的老人得以安度晚年,而这些照顾服务主要包括家务助理,日间护理服务和社区支援服务等.通过多元化的,综合性的服务,使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对象享受到政府的社会福利救济.
香港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日臻完善,其具有的以下几个优点是值得中国内地学习和借鉴的:第一,体现了物质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的原则,它除了给贫困群众以现金援助外,还针对老人,伤残人,青年人,儿童,妇女,有犯罪倾向的人士和新移民等群体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第二,尊重受援助者的人权,尊严与隐私.香港政府将受援助人称为"顾客",社会保障办事处工作人员则为服务员,需要达到"顾客"满意才算做好工作.另外,把救助金直接汇到被救助人的银行帐户上,也是尊重被援助人的隐私权.第三,社会保障工作的高质量和快捷性.社会福利署在全港19个地区设立了33个办事处受理救助申请,并公布了整套的工作程序和制作宣传册,录影,录音带,还设置了热线电话讲解社会保障的申请资格和手续,让前来办理社会保障事务的人更了解其工作程序,体现了其高质量和快捷性.

香港的历史背景~

1、先秦
先秦时期,岭南(包括香港)为百越之地,《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
2、秦汉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
3、两晋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东晋成帝咸和六年将南海郡东部划出,另设了一个东莞郡,下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个县。
4、隋唐
宝安县改为隶属南海郡,香港则仍归宝安县管理。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

5、明清
明朝万历年间从东莞县划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县,为后来的香港地区。香港岛自此由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被英国强占时,该地区一直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俗称“新界租约”),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通过三个条约,英国共占有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就是现在整个香港地区的面积。
6、民国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7、中华人民共和国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20世纪八十年代的时代背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开始朝着价值多元的经济社会转型,面临着更加开放和意义多极的社会形态,以意识形态为轴心的新潮艺术越来越不堪负荷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压力,陷身于社会和自身文化的双重危机之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国社会开始朝着价值多元的经济社会转型,面临着更加开放和意义多极的社会形态,以意识形态为轴心的新潮艺术越来越不堪负荷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压力,陷身于社会和自身文化的双重危机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先锋艺术要想继续保持先锋的地位和承担批判的职能,就必须首先完成自身方法论和价值思维的转换。

扩展资料
20世纪八十年代的艺术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现代主义时期,新潮艺术在“八五”期间发展到了顶峰。然而,这一时期也潜隐下了观念艺术的种子。劳申伯格的作品巡回展“使中国观众几乎在毫无知识准备的情况下接触到了观念艺术”。
同年,《世界美术》杂志译载了勒韦特的《观念艺术》和罗伯塔。史密斯的《观念艺术论语》两篇文章,把观念艺术的概念引入了中国。
一些新潮艺术家把观念艺术看作最前卫的艺术开始尝试着进行观念艺术的实验,出现了象黄永砅、吕胜中、徐冰、和张培力这类使用“观念主义”方式的艺术家,他们或以转化置换的方式把日常生活意象作为创作资源,或以挪用再造的方式把中国传统和民间文化作为观念演绎的媒介。


#戚超解# 甜蜜蜜剧情简单介绍下? -
(18356407892): 本剧描写了发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段至纯至真的浪漫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一旦相爱终生不渝, 邓丽君歌声贯穿全剧,《甜蜜蜜》伴随主人公爱情全过程,诠释着那个纯真年代的美好情感. ...

#戚超解# 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香港是不是有个叫“新义安”的黑社会帮派? -
(18356407892): 是的,新义安来自香港!向华强就是老大!

#戚超解#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香港真的像古惑仔里那样吗
(18356407892): 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电视里很不和…谐很暴…力. 但与事实相反.萎大的我们的电视内容很和…谐很先进, 亦与事实相反.

#戚超解# ...听从二哥的建议改名为“胡适”,“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其有何划时代意义?(2分)(3)社会思潮具有时代性,20世纪30年代末至... - 作业帮
(18356407892):[答案] (1)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任举一例,1分)(2)达尔文;(1分)这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近代生物学兴起的标志.(1分)(3)在渝文化界积极宣传抗战,创作了大量抗战题材的优秀的诗歌、话剧、电影...

#戚超解# 几乎大多数的香港电影都堪称经典?陈导,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是
(18356407892): 当年有这样辉煌的成绩,香港电影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实最主要的因素是,当年的投资人和制片人都只是会做电影,故“电影在,人在;电影亡,人亡”.可是看现在的投资人和制作人,十个当中有八个是其他行业介入的,电影只是他们众多投资中的一小部分,在不专业的前提下,好作品不会太多.

#戚超解# 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发的变化论文 -
(18356407892): 建国60周年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

#戚超解# 20世纪90年代世界的时代背景 -
(18356407892):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各国都在忙于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合作已经取代东西方两大集团间的对抗,成为新世纪国际格局发展中的重要特点.然而,经济全球化的消极意义及其与政治多极化的不平衡状况,给...

#戚超解# 歌曲《小草》的时代背景是怎么样的
(18356407892):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朋友遍地天涯海角......”这首由董文华演唱的歌曲曾经在上世纪把十年代流行...

#戚超解# 20世纪70年代时代的主题是 -
(18356407892): 20世纪70年代的主题是多元化和反传统.这个时期的社会和文化氛围呈现出多元化和反传统的特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在政治方面,这个时期出现了反战、民权、女权等社会运动,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权威和价值观的质疑和挑战.在经济方面,这个时期出现了新的经济模式和商业文化,如快餐、购物中心等,这些新的商业形态和消费文化也反映了人们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追求.在文化方面,这个时期出现了摇滚音乐、嘻哈文化、电影、电视等新的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态也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挑战和创新.总之,20世纪70年代的主题是多元化和反传统,这个时期的社会和文化变革对后来的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