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知识点有那些 如何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一、教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二、教学思路: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是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之作。学生都称赞这幅画画的好,但好在哪里,画面的艺术处理如何高于生活的,只要将"生活中的原型"与作品加以对照,再运用提供的相关艺术处理技巧的资料加以分析,学生就可以领会。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五、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如各类艺术作品(实物、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部分学生亦可准备语言表演或肢体表演的节目。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1、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
  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 生活 "
  (三)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①映示国画作品《虾》 (教材P4)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
  ②《虾》的艺术处理:
  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③《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2、 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①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教材P4)
  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③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④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⑤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
  凡高的油画作品的色彩美
  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
  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
  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油画《泉》(俄)(普拉斯托夫)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图例:油画《开花的苹果树》《灰色的树》《红树》(荷兰)(蒙得里安)、中国画《松魂》(吴冠中)
  (四)其他艺术作品赏析。学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凡是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孕育了艺术,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艺术高于生活,因为艺术是生活浓缩而形成的精华,再举几个例子。
最后总结一下就行了。

是吗

怎样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
(1) 生活中充满着艺术.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我们能从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
(2) 生活不全是艺术.现实生活不全是艺术.艺术的形成是需要选择、需要取舍的,而不是纯粹地照搬自然.
(3)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生活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变化无穷的,因此,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
(4) 艺术高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


#刘学宏#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200字 - 作业帮
(19496449211):[答案]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有感 从古至今,艺术创造和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生活原形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的创作源头和灵感,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 ...

#刘学宏#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下一句,什么使自然更完美?艺术来源于( )而高于生活,( )使自然更完美. - 作业帮
(19496449211):[答案]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使自然更完美.

#刘学宏# 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是谁说的? - 作业帮
(19496449211):[答案] 俄文艺理论家 车尔尼雪夫斯基 谁提出的艺术源于生活: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有较早较多较完整的论述 具体谁说的我不知道,但是,具体含义大体意思是这样的:没有生活原形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

#刘学宏#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
(19496449211):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的真实性在于能够鲜明的表现生活、说明问题或给人带来艺术感的享受,是以生活为原材料打磨出的工艺品,就是艺术的真实.生活的真实是以正常人的思维以及生活中的客观规律所发生的必然结果.就像橄榄核与橄榄核艺术品的关系,橄榄核是生活真实的话,橄榄核艺术品就是艺术的真实.

#刘学宏# 为什么说美术作品创作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
(19496449211): 这不仅仅是指美术作品,所有的艺术作品,一般都是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来源于生活,指的是要有生活基础,让大家感到有亲切感和真实感;高于生活是值得要通过这些基础的事实,经过艺术加工提高大家的意识形态,从而引导大家的对艺术作品的领悟学习和认识.

#刘学宏# 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吗?举例说明 -
(19496449211):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①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

#刘学宏# 解答:怎样认为艺术来源与生活有高于生活?你是怎样理解的?急,请在明天中午之前告诉我答案额.谢谢 - 作业帮
(19496449211):[答案] 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只要你肯去深思,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就会发现很多超凡脱俗的东西,即所谓艺术.生活是简单的,是平常的,是现实的,少了艺术的幻想与浪漫.另一方面,所有艺术的原型或者说基础,又都来源于生活,只是当生活变为艺术...

#刘学宏# 怎样解读,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
(19496449211): 准确来说美术也是一种艺术,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1) 生活中充满着艺术.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我们能从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2) 生活不全是艺术.现实生活不全是艺术.艺术的形成是需要选择、需要取舍的,而不是纯粹地照搬自然.(3)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生活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变化无穷的,因此,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

#刘学宏# 艺术与生活是什么关系艺术,生活,真谛
(19496449211):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刘学宏#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是谁说
(19496449211): 具体谁说的我不知道,但是,我学习中文本科写作的时候教材里面就是这么说的.具体含义大体意思是这样的,没有生活原形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而作家通过艺术手段的加工,精练的语言描述,有序的故事情节排列,渲染,夸张,集中矛盾等故事情节的等等描绘,就使一本小说或者是其他的文学作品更加的生动,耐人寻味.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