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派诗歌在20世纪30年代的兴起有着什么样的时代与文学原因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诗歌形成的原因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中国现代派诗歌在20世纪30年代的兴起受到多种时代与文学因素的影响。
首先,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处于动荡和混乱的时期,经济落后,社会不公,以及对外国文化的借鉴和吸收,都促使了现代派诗歌的产生和发展。这种社会背景为现代派诗歌提供了土壤和灵感。
其次,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现代派诗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诗歌形式、诗歌语言和诗歌主题的实验性上。中国诗人借鉴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技巧和风格,以此表达他们对现实世界的主观感受和情绪。
此外,李金发等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也对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兴起产生了推动作用。他们追求诗歌创作的朦胧美,强调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
总的来说,中国现代派诗歌在20世纪30年代的兴起,是时代背景、外来影响和本土诗歌传统相互交织的结果。

时代原因:五四运动的启蒙
白话文的提倡
古体的穷途末路

使中国的诗歌
走向多样
走向发展

我也正想问这个问题啊~~~~~~楼主是看了刘勇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才问的吧?

现代文学史的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大纲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课程编号】070354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4 【适用专业】中国语言文学
【学时数】72 【编写日期】2008年9月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文学史上发生的重大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艺思潮和本阶段出现的文学社团流派以及不同类型作家的文学创作等。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熟悉了解作家作品等的基础上,整体把握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发展进程及其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鉴赏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和洞悉文学发展原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 论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及主要特征 学时:2
主要内容:掌握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分期时间、阶段性特征、代表作家作品。
教学要求: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及主要特征。
重点: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及其承前启后的独特地位。
难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章 从晚清到五四: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学时:4
主要内容:[识记]黄遵宪等倡导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倡导的白话文运动。
[理解]“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说法。五四文学革命的深远的历史意义。
[应用]分析晚清小说的繁荣对五四新小说的发展的具体影响。分析晚清白话文运动对五四新文学兴起的推动作用。
教学要求:让学生认识到五四新文学运动与晚清一系列文学运动有着重要关系。
重点:晚清文学运动是如何推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生的。
难点:外国文学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殊影响。

第二章 五四新文学的理论探讨与创作实践 学时:4
主要内容:[识记]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人的新文学观念。新文学运动与文化保守主义者之间的论战。胡适对白话诗的尝试,自由诗,新月派的诗。“问题小说”、乡土小说。周作人的“美文”,《语丝》杂文。春柳社与“文明新戏”。五四时期兴起的社团名称、成立时间、代表作家及作品、创作特点、文学史价值等。
[理解]白话新诗的尝试最重要的价值。白话新小说的现代意义。五四时期散文创作的特点。
[应用]分析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在整个新文学运动中的理论意义。
教学要求:掌握五四新文学初期的重要理论,以及各种文体的创作实践。
重点:如何评价胡适等人的文学尝试。
难点:新文学观念与传统观念的分歧。白话新小说的现代意义。

第三章 鲁迅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学时:6
主要内容:
[识记]鲁迅生平与思想发展阶段。《呐喊》、《彷徨》小说集中所包含的篇目,以及人物形象分类。《阿Q正传》的深刻性。鲁迅杂文创作阶段及主要代表篇目、作品集。
[理解]理解《呐喊》、《彷徨》小说集的重要意义。阿Q形象的不朽意义。《野草》主要抒发了鲁迅怎样的心绪与感情。
[应用]鲁迅前期与后期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教学要求:掌握鲁迅创作阶段。小说、散文、杂文等代表作品的思想意蕴及艺术特色。
重点:《呐喊》、《彷徨》的思想意义。
难点:理解鲁迅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后期杂文创作的独特成就。

第四章 茅盾及文学研究会 学时:4
主要内容:
[识记]文学研究会成立时间、地点、发起人、文学主张、代表作品。掌握以下作品的创作时间、主要内容:茅盾的《蚀》三部曲、《子夜》、等长篇小说,“农村三部曲”等短篇小说;叶圣陶的小说集《隔膜》、《潘先生在难中》。“乡土文学”代表作家和作品。
[理解]文学研究会诸作家所呈现的总体风格。《子夜》标志着现代长篇小说的成熟。冰心与许地山在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中的独特之处。
[应用]茅盾从理论到创作实践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哪些重要贡献。
教学要求:掌握文学研究会的主要理论主张,及代表作家的创作情况。
重点:茅盾长篇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朱自清散文风格。
难点:叶圣陶教育小说与教育题材小说的异同。

第五章 郭沫若及创造社 学时:4
主要内容:
[识记]郭沫若生平及其创作概况。郁达夫及其代表作。郑伯奇及其代表作。后期创造社倾向于法国象征派的三个诗人是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
[理解]《女神》真正开创了现代新诗的格局。《屈原》代表了现代历
史剧的最高成就。郁达夫小说在文体上的独创之处。
[应用]分析郭沫若创作诗剧合一的重要特色。创造社诸作家的创作在总体上体现了什么样的审美追求。
教学要求:掌握郭沫若创作特色及其突出贡献。创造社主要代表人物的创作情况。
重点:郭沫若《女神》诗集的独特意义。创造社作家共同的审美追求。
难点: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文学主张及审美追求的不同之处。

第六章 “新月”与“语丝”等社团流派的创作 学时:4
主要内容:
[识记]语丝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散文创作为主的作家群体。《语丝》主要撰稿人。沉钟社及其代表人物。冯至及其代表作。“新月诗派”的构成及其创作概况。
[理解]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及主要贡献。闻一多的新诗格律化理论主张。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风格。李金发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得失。
[应用]语丝社及语丝文体在现代散文创作中的重要影响。分析废名小说散文化和诗化风格。早期象征诗派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现代新诗的发展意义。
教学要求:掌握“新月”与“语丝”等社团流派的创作情况。
重点:徐志摩及“新月”诗人对新诗格律化的贡献。周作人小品散文的主要特色和独特魅力。
难点:“语丝”社及“语丝问题”对现代散文发展起到的作用。周作人小品散文对现代散文创作的影响。

第七章 革命文学的倡导与左翼文学的创作 学时:4
主要内容:
[识记]革命文学运动。蒋光慈及其代表作。瞿秋白、华汉、洪灵菲、丁玲及其代表作。
[理解]分析瞿秋白散文创作的风格特色。“左联”成立的积极意义和创作上的主要贡献。
[应用]理解并把握蒋光慈创作对早期革命文学的主要贡献和历史局限。分析“自由人”和“第三种人”与革命文学的分歧和论争。
教学要求:掌握左翼文学创作的成就及局限。
重点: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显示了现代文学发生了怎样的深刻变动。
难点:“左联”的历史贡献及其局限。如何评价左翼文学创作的思想和艺术。

第八章 巴金与老舍等人的创作 学时:4
主要内容:
[识记]巴金生平及创作概况,老舍的生平及创作概况。
[理解]无政府主义对巴金思想和早期创作的影响。第一部小说《灭亡》的思想内容和主人公杜大心形象的性格特征及其意义。《家》对封建大家庭罪恶的揭露和控诉。《老张的哲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寓言体小说《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老舍创作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应用]结合《家》分析巴金小说的创作特色和审美追求。分析祥子形象的典型意义和虎妞性格的复杂性。把握老舍小说创作的总体特点。
教学要求:掌握巴金文学创作的整体风格,掌握老舍文学创作的整体风格。
重点:理解《家》在巴金创作及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骆驼祥子》为代表的反应北京底层社会的小说,如何体现老舍对底层市民命运的思考。
难点:从《家》到《寒夜》,巴金创作的风格显示了怎样的变化。老舍作品独有的文化底蕴与京味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九章 沈从文与“京派”文学创作 学时:4
主要内容:
[识记]沈从文生平及其创作概况。30年代京派批评家朱光潜、李健吾、梁宗岱的文艺批评言论。
[理解]“边城”世界的理想色彩。《边城》的艺术特色。
[应用]以《边城》为例,分析沈从文小说的审美追求。
教学要求:掌握沈从文创作的美学意境。“京派”作家的整体风貌及文化品位。
重点:理解“湘西世界”与沈从文的文化选择之间的关系。
难点:沈从文“外乡人”的创作心态。

第十章 新感觉派及其他小说作家的创作 学时:4
主要内容:
[识记]“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概况。李劼人“大河小说”、张天翼讽刺小说,和沙汀、艾芜小说的创作情况。
[理解]“新感觉派”小说创作的特征。李劼人“大河小说”的思想意蕴。
[应用]“新感觉派”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文学渊源。
教学要求:掌握“新感觉派”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及其创作,评价其作品的艺术价值。
重点:“新感觉派”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沙汀与艾芜的小说创作的异同。
难点:“新感觉派”小说对西方文学思潮的借鉴和中国化发挥。

第十一章 曹禺与现代话剧地位的确立 学时:4
主要内容:
[识记]曹禺的生平及其创作概况。左翼戏剧的创作概况及在思想艺术上体现出的总体倾向。“左翼戏剧家联盟”。欧阳予倩、洪深、田汉、夏衍、丁西林、李健吾的创作概况。
[理解]曹禺剧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雷雨》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日出》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分析曹禺剧作成功的主要原因。
[应用]举例分析并总结曹禺剧作的总体艺术特色。
教学要求:掌握现代话剧发展成熟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剧作家及其创作实践。
重点:《雷雨》在曹禺乃至整个现代话剧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难点:从《日出》、《原野》到《北京人》,曹禺剧作所显示的发展和新追求。夏衍剧作的戏剧冲突与曹禺相比有何不同。

第十二章 诗歌与散文的新发展 学时:4
主要内容:
[识记]30年代中国诗坛概况。杂文、小品散文、报告文学发展概况。
[理解]戴望舒诗作《雨巷》的思想内涵及其艺术特征。卞之琳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周作人创作倾向的转变。何其芳《画梦录》的艺术价值。
[应用]作为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戴望舒及其诗作对现代新诗的主要贡献。杂文在20世纪30年代再度兴盛的主要原因。
教学要求:掌握30年代的社会环境,以及诗歌、散文发展变化的原因、影响。
重点:中国现代派诗歌在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时代背景和文学原因。
难点:戴望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何其芳《画梦录》的艺术价值。

第十三章 抗战文艺运动与解放区文艺运动 学时:4
主要内容:
[识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理解]抗战文艺运动的主要特点。把握抗战爆发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带来的根本性变化。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解放区文艺出现的新面貌。
[应用]国统区抗战文艺运动的主要特点。解放区文学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教学要求:掌握抗战文艺运动和延安文艺座谈会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重点:抗战文艺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延安文艺座谈会对其后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难点:国统区与解放区两大不同区域的文学中存在哪些共同的审美追求。上海“孤岛”及沦陷区文学呈现出怎样的风貌及特色。

第十四章 艾青及现代新诗的又一次高潮 学时:4
主要内容:
[识记]艾青、田间、臧克家、胡风、穆旦等诗人的创作情况。
[理解]艾青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思想蕴涵。田间诗歌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臧克家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的思想内容。胡风诗歌理论的特点。
[应用]分析艾青诗歌何以成为五四以来现代新诗的又一座高峰。分析田间及街头诗歌运动的历史意义。臧克家诗作在表现农民方面的特色。
教学要求:掌握艾青、田间、臧克家、胡风、穆旦等诗人各自的创作特色及历史价值。
重点:关注以上述诗人为代表的一群诗人的生存状态,比较贴切地理解他们诗歌中的心声。
难点:胡风及“七月派”对中国新诗理论和实践的贡献。“中国新诗派”在新诗发展中的地位。

第十五章 解放区的文学创作 学时:4
主要内容:
[识记]赵树理、孙犁、丁玲、周立波等创作概况。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的思想内容。《白毛女》中喜儿、杨白劳形象的艺术特征。
[理解]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的思想主题。孙犁《荷花淀》的思想价值。《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应用]结合作品论述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风格。分析孙犁小说体现出的独特审美追求和鲜明艺术风格。
教学要求:掌握解放区重要作家的创作背景,及其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
重点:理解赵树理创作的民族特色,孙犁创作的审美意蕴。
难点:比较赵树理和孙犁小说创作风格上的异同。比较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周立波《暴风骤雨》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异同。

第十六章 沦陷区与国统区的文学创作 学时:6
[识记]国统区文学的创作概况。张爱玲、钱钟书、路翎、陈白尘、张恨水等在40年代的创作概况。
[理解]结合作品分析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分析钱钟书在《围城》中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路翎《财主底女儿们》的思想主题。陈白尘《升官图》的思想主题。理解《马凡陀的山歌》等政治讽刺诗的思想意蕴。
[应用]总结“孤岛”文学的突出成就。归纳东北沦陷区的文学创作成就。论析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内容。分析陈白尘《升官图》的讽刺喜剧特色。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沦陷区和国统区的创作概貌,并掌握重点作家的创作情况,及其作品的思想、艺术蕴涵。
重点:重点作家作品的分析。
难点:将沦陷区与国统区的创作环境与作家创作情况联系起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结 语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学时:2
主要内容:总结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教学要求:让学生理解现代文学发展的经验价值,感受其对当下文学潮流的影响。
重点: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经验总结。
难点: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经验与当下文学发展的关系。

三、教材与学习资源
[教材]
刘勇、邹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学习资源]
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郭志刚、孙中田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程光炜、刘勇等著:《中国现代文学史》,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刘勇主编:《插图本百年中国文学史•中卷(1917-1949)》,2002年。
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良友图书公司出版,1935—1936。

四、必修课要求及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本课程属于中国现代文学基础课,建议开设于大学本科一年级,用两个学期进行讲授。
在教学上应着重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整体发展脉络和几个具体阶段的主要特征,这是准确把握具体文学现象的根本参照系。此外,还要让学生多读作家传记、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家创作的独特风格和艺术价值。可以开展课堂讨论课,观看改编自作品的影视剧,也可以参观作家纪念馆。
考试不宜以机械的概念术语为重点,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谈出对作品的真实体会,建议以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为主。
131

①五四之后,在个性解放思潮的鼓荡下,从郭沫若到徐志摩、闻一多等兴盛一时的浪漫主义诗歌走向衰落。②20世纪30年代受时局动荡所形成的时代的普遍情绪,在“普遍的幻灭”的思想背景下,诗人面对狰狞的现实,投入积极的斗争,使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工夫多作艺术上的考虑,而回避现实,使他们中其余人在讲求艺术中寻找了出路。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诗人在诗歌中宣泄幻灭情绪。这些人为了寻找艺术的出路,就转向了现代主义。代表性人物:戴望舒
多的我就不写了哈,书上都有,自己总结吧!哈哈~


#武哲古# ...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在上世纪30年... - 作业帮
(19286881229):[选项] A. 现代诗派是指在上世纪30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 B. 现代诗派以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为阵地,他们创作的诗歌标志了中国新诗的成熟 C. 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 D. 现代诗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化特征的现代诗

#武哲古# 论述题论述20年代的诗歌,含7个诗歌派别 -
(19286881229): 中国现代诗歌流派简述初期白话诗派1917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

#武哲古# 文学诗歌有哪些流派?? -
(19286881229): 一、古代诗歌流派: (1)现实主义派流.现实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现实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之后,就是创作汉、魏乐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无名作者.而南北朝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陆游,则可...

#武哲古# 汉园三诗人艺术特色 -
(19286881229): 汉园三诗人: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商务印书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 三诗人隶属的现代派...

#武哲古# 我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诗人是
(19286881229): 我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诗人是 戴望舒

#武哲古#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代表人物是谁 - 作业帮
(19286881229):[答案] 初期白话诗派 1917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

#武哲古#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代表人物是谁 -
(19286881229):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武哲古# 怎样理解现代诗
(19286881229): 从便条到诗 一个留言条分行写,就是一首著名的诗.这意味着诗歌尽管很难从本体意义上给它下定义,但它仍然有一些形式性的因素或者说程式化的要素,决定一首诗之所以是诗. 留言条 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

#武哲古# 现代诗理解 -
(19286881229): 1.人生中的不如意2、向好的方面去想,积极乐观的生活3、人生没有绝路,所有的一切都会过去的,只要我们心中有希望,就会有守的云开见月明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