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女生自称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9

1. 关于文言文女子如何自称

自古至今,中国女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由此,在古籍诗文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对她们的尊称、敬称,美称和雅称。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在女子称谓中,“母亲”是最伟大而高尚的。清《冷庐杂识》中载:《尔雅》对母亲称“妣”,《诗经》称“母氏”,《北齐书》称嫡母为“家家”,《汉书》列侯子称母为“太夫人”。其他记载还有:帝王之母称“太后”,官员之母称“太君”,一般人之母称“妈妈”。

2. 文言文男子和女子自称什么

帝王自称为“朕”、“寡人”,这是其他人不能用的。

除了帝王,其他人自称如下:

直白一些的: 吾、余、予、某,相当于现在的“我”。

谦恭一点的:在下、鄙人、不才、小子、区区。

对长辈(通常无血缘关系)自称:晚辈。

对比自己年小的同辈人自称:愚兄。

对比自己年长的同辈人自称:小弟。

对自己的上司自称:下官、卑职。

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 未婚女子称奴家. 已婚女子称妾 还有女弟 明朝末年.柳如是仰慕陈子龙的才华,主动写一封书信并亲自拜访,在名帖上自称“女弟”。当时女人写信作文,往往自称为“妾”,柳如是以“弟”自称,可以看出她希望与士大夫平等交流的思想。

3. 古代女子自称“我”是怎样说的

古代女子自称“我”为:奴家。旧时女子自称。

引证:清·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奴家已嫁侯郎 ,岂肯改志。”

译文:“我们家已经嫁给侯郎,难道肯改志。”

女子谦称“妾”“贱妾”“奴婢” 。

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

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

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

妇人之卑称“婢子”。

扩展资料

古代人的谦称

一、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二、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人之君)、寡(少德之人)、不毂(不善)。

三、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卑职等。

4. 古文中称我叫什么

吾、余、予、朕和孤

一、吾

吾是一个汉字,读音为wú ,上下结构,部首为口。从五从口。五,指金木水火土五行;口指生命。吾,施身自谓也,自称;我;我的意思;姓。

二、余

余自称,指自己。早期为君王专用,商末至春秋战国后期及部分君王常以“余”自称,与“寡人”“孤”“吾”“朕”并立为君王常用自称,战国后期逐渐淡化,秦统六国后始皇帝以“朕”自称后于国内逐渐消失,后世部分贵族也流行以“余”自称,部分史书中仍以“余”为君王自称。

三、予

予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yú、yǔ,指夏朝第七代君主;予同“余”,我的意思;授予,给予。宋·周敦颐《爱莲说》等均有相关记载。

四、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严格来说,除非僭越或者中国处于分裂时期,否则东亚汉文化圈只有一个皇帝——中国天子,只有一人能自称“朕”。不过朕是比较书面化的自称,往往仅出现在诏书等官方文书上。

五、孤

古代帝王的自称。

六、愚

愚兄(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愚老(老人自谦之词);愚臣(大臣对君主自称的谦词);愚意(对自己意见的谦称);愚怀(谦指己见)。

5. 古文中“女孩”怎么说

“女孩”在文言文中一般说“女子”,或用别称:佳人、红袖、青蛾、粉黛、佳丽、姝丽、碧玉

髫年、豆蔻、及笄等。这些对女人的称呼,大多是从容貌和服饰妆容等方面着眼的,如以下:

1、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译文:今夜酒未醉人人自醉,还要美人来搀扶。)

2、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诺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译文:长安的那些富家子弟, 盘碗里摆满了各种腥荤。不懂得文人饮酒的雅趣, 只会醉倒在女人中。)

3、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译文:安禄山的兵马声势浩大 地来了,皇帝被迫赐死杨贵妃,并将她匆匆埋葬,没多久就化成尘埃了。这里的“红粉”指的是杨贵妃。)

4、粉黛。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译文:回头一笑能迷住众多的人,六宫的妃子都失去了美色。)

5、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如唐代高适《塞下曲》:“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译文:征夫从军长年征战在外,美丽的妻子天天独守闺房。)

6、红颜。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译文: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

7、裙钗。因妇女著裙插钗,因此称妇女为裙钗。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译文:想我堂堂一个男子汉,还不如你一个女子。)

扩展资料

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叫法:

1、生小:指幼年的时候。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写道:“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译文:出生在小地方,从小在山野里长大)

2、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出自《诗经》中《诗·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译文:漂亮孩子逗人怜,扎着小小羊角辫。)

3、髫年:在古代,女孩7岁称“髫年”。词语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译文:美丽的少女身姿轻盈美好,芳龄十三有余;她像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叶嫩花姣,随风颤袅,美艳无比。)

5、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出自出自周代《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译文:女子到了十五就需要把头发盘笄贯之,到了结婚的年龄。)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出自南朝宋代作者范晔的《后汉书.献穆曹皇后纪下》,原文:“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万匹,小者待年于国。”“小者待年于国”。(译文:曹操把自己的三个亲生女儿 :曹宪、曹节和曹华一同嫁给汉献帝 刘协为夫人,以束帛玄纁五万匹为订婚的聘礼,年幼的女儿暂且留在封国,待年龄长到可以婚配的时候再送进宫。)

7、艾:指50岁。出自秦汉年间儒家学者《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译文:五十头发就像艾草一样白了。)

8、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出自唐代赵牧的《对酒》”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译文:手摸着六十岁的胡子,反反复复的像玩珠子一样。)9、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出自《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译文:所以太尉段颖,英勇的名声在世,在边境坚守,头发不整理的应对羌族起义,头发白了才成功。)

10、耄耋:指八九十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译文:说老人都能够只因为寿命到头而终结,大王您的遍施恩泽连草木虫鱼都能得到好处。)

6. 文言文中称女子伊人外还能叫什么

自古至今,中国女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由此,在古籍诗文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对她们的尊称、敬称,美称和雅称。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



~


#臧态维# 古代的平民女子的自称是什么?
(19830552381): 贱妾.奴.小女子.小妇人.男女.

#臧态维# 古代文言里把男女叫什么? -
(19830552381): 男子 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或美称,相当与现在的先生. 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敬称,语气比重于称`子`. 父(读第三声)--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对老年人的尊称. 父(读第四声)--父亲或男性长辈之称. 甫--古代男子的美称. 丈夫--古时称成年男...

#臧态维# 文言文中哪个字意思是女人! -
(19830552381): 自称:奴,奴家,妾,丈夫称:贱内,内子,拙荆 别人称:妇,姬,

#臧态维# 女生自称的词有哪些? -
(19830552381): 老身、妾身、奴家、婢子、贱妾等等.一、老身[ lǎo shēn ]老年妇女的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处《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虔婆道:'四老爷,想我老身在南京也活了五十多岁.'”二、妾身[ qiè shēn ]旧时女子谦称自己.出处《初刻拍案...

#臧态维# 古代对女子有哪些敬称? -
(19830552381): 自古至今,中国女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由此,在古籍诗文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对她们的尊称、敬称,美称和雅称.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臧态维# 在文言文中对女子敬称有哪几个? -
(19830552381): 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婵娟:色态美好的意...

#臧态维# 为什么古文里女孩自称奴奴?古文里常见的啊
(19830552381): 和奴家同义 是女子的谦称,比如男子的“在下”.

#臧态维# 青楼女子 - 古代青楼女子自称什?古代青楼女子自称什么
(19830552381): 古代青楼分两种:前者 自称小女子.她们卖艺不卖身,有自尊心的一群女性.后者:就是妓女,卖身,不会艺,一般叫自称奴家.

#臧态维# 哪些文言字词可以表示你,我,他(她,它)的意思?
(19830552381): 形形色色的文言人称代词(原作者陈代林) 和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中也有不少的... 还有己称、旁称和尊称等. 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

#臧态维# 请教古文的一个字古文中女她称为伊,那么女性的你,怎么说呢?谢谢大
(19830552381): 古文中人称的用法太多,不像现代汉语分的比较简明.关于女性的“你”,应该没有明确的规定 伊可表第三人称,也可以表示第二人称“你” 古语中具体的称谓通常依情况而定,要考虑时间、地点等问题,主要结合对方的身份称呼对方.对女性的称呼也不例外.如夫人、佳人、太太等,同时,汝、尔之类称呼也可用于女性 称卿是可以的,但卿同样适用于男性,如:“燕丹使荆卿为计……”,荆卿就是指荆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