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行程问题优秀教案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6-16
  • 五上数学——《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但是教研后认为,行程问题是解决问题中比较复杂的一类题型,因此无法确保学生在同一节课完全掌握,因此为使学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需要先聚焦相遇问题。而如果一定想用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进行直观对比,可以先使学生遭遇问题,再通过学生演示和线段图对比之后,不深入分析追及问题,而使课程着重走向于相遇问题。因此,本节课堂设...
  • 小学数学教案
    ③“归总”问题。 解题关键:找到题中隐含的总数。 解法:单一量×份数=总数 总数÷另一个单一量=这个单一量对应的份数 总数÷另一个单一量对应的份数=这个单一量 ④“行程”问题。 关键要先弄清速度、时间、路程、方向、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解答。 [结合图示,引...
  • 四年级数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师: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关系的问题,叫行程问题,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行程问题。(设计意图:在前面的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中,都是求行的路程,所以学生对于求路程并不陌生,教学时,充分让学生自己学习,自主探究,总结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式。并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路程÷速度...
  •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课件【三篇】_百度...
    师:仔细观察刚才解决的这两个问题,然后回忆下刚上课时我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发现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师:老师等等你,仔细考虑一下 师:在数学上能用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对我们的数学学习非常的重要。 师:这么多不同的数学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个关系式上。希望你带着发现的眼睛继续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环形跑道问题解析【三篇】
    【第一篇:变相环形跑道】【第二篇:正方形问题】甲、乙两人从周长为1600米的正方形水池ABCD相对的两个顶点A,C同时出发绕水池的边沿A---B---C---D---A的方向行走。甲的速度是每分钟50米,乙的速度是每分钟46米则甲、乙第一次在同一边上行走,是发生在出发后的第多少分钟?第一次在同一边...
  • 小学奥数关于行程问题的专项解析
    1.简单行程:路程=速度×时间 2.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 3.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牢牢把握住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三种关系,就会发现解决行程问题还是有很多方法可循的。 如“多人行程问题”,实际最常见的是“三人行程” 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每小时行48千米,行了5小时到...
  • 公考数学运算--行程问题(一)
    五、行程问题 1.相遇问题 知识要点提示: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甲和乙一起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 AB之间的路程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 =速度和×...
  •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经典题型
    1.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经典题型 1、一艘每小时行25千米的客轮,在大运河中顺水航行140千米,水速是每小时3千米,需要行几个小时?2、一只小船静水中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在176千米长河中逆水而行用了11个小时。求返回原处需用几个小时。3、一只船每小时行14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问这只船逆水...
  •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意义基础上,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教材给出的行程问题,认识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依据法则,熟练进行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课堂教学过程 设...
  • 如何说课《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数学应用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行程问题)的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与教法分析、教学程序三个方面进行说课。一、 教材分析:(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

  • 15947565585: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
    鄘亮松  ______ 解:设甲乙走了x分钟,那麽甲丙相遇时走了x+2分钟 则:50(x+2)+70(x+2)=60x+70x 解之得x=24 ∴AB两地距离为:50*24+70*26=3120(米) 或60*24+70*24=3120(米) 答:AB两地相距3120米.

    15947565585:   小学六年级行程问题
    鄘亮松  ______ 从相遇的地点设为C,到B地, 乙开了5个小时,每小时49, 所以CB的距离是 49x5= 245; 245后来甲花了7个小时, 所以甲的速度是 245 ÷ 7 = 35 AC的距离就是 35 x 5 = 175 所以AB相距 175 + 245 = 420

    15947565585: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 -
    鄘亮松  ______ 客车每小时90千米=每秒25米,因人走的方向与火车行驶方向相反,因此人的速度实际是以每秒(25-1=24)米的速度从南往北,所以与货车是一个相遇的过程.在相遇问题中,速度和*时间=路程 所以速度和=156÷4=39,货车速度=39-24=15,即每秒15米=每小时54千米.(题提供的答案错误.)

    15947565585:   小学数学6年级的行程问题 -
    鄘亮松  ______ 因为小丽速度未变,所以走玩她那部分路程的时间未变,所以小明速度加快,所用时间减少4分钟.他第二次走完自己那部分路程的时间为: 70*4÷(90-70)=14分钟 所以两地路程为: (52+70)*(14+4)=2196米

    15947565585:   小学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
    鄘亮松  ______ 因为 (3/4+3/5)=27/20 >1所以这两辆车是已经碰面了并继续朝前行驶的.那么此时两车之间的距离应该为S*[3/4-(1-3/5)]=S*7/20=84所以S=240km (自己画图就一目了然了)

    15947565585: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 -
    鄘亮松  ______ 基本概念 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基本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 关键问题 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路程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 相遇问题(直线) 甲...

    15947565585:   小学数学题 - 行程问题 - 要讲解爷爷和孙子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反
    鄘亮松  ______ 孙子跑完一圈要6分钟,而爷爷在相遇后都还得跑8分钟才跑得完一圈,说明孙子跑得比爷爷快,那么,在相遇时孙子肯定比半圈跑得多些,也就是时间比三分钟要大些,那么相遇时时间在3至6分钟时.爷爷跑一圈用的时间为偶数,而剩下的8分钟是偶数,那么相遇时用的时间也是偶数才行.3至6分钟里,只有4是偶数,那么相遇时用时4分钟所以爷爷跑一圈为:4 8=12分钟

    15947565585:   数学 - 行程问题弟弟和妈妈从家里一同去外婆家,他们走了1小时以后
    鄘亮松  ______ 计算哥哥能追上弟弟和妈妈的时间: 弟弟和妈妈从家里一同去外婆家,每小时行2千米,他们走了1小时以后,走了2千米 哥哥每小时追及(6-2)千米 追上弟弟和妈妈的时间: 2/(6-2)=1/2小时=30分 离弟弟和妈妈从家里出发时间为1小时30分. 而弟弟和妈妈从家里到外婆家需要1小时45分钟 , 哥哥能在弟弟和妈妈到外婆家之前追上他们!

    15947565585:   小学数学路程问题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向对行驶,两车在离B地
    鄘亮松  ______ 100*2-60*2=80(千米) 60+80+100=240(千米) 即A、B两地距离有240千米. 分析过程:两次相遇两车所行的时间和速度是一定的,所以路程也是一定的.第二次甲车比乙车多行100*2-60*2=80(千米);所以第一次甲行60+80,乙行100千米;全路程长为60+80-100.

    15947565585:   请教小学行程问题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两人相
    鄘亮松  ______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两人相遇距A地10千米处,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进,分别到BA后,立即返回,又在离B地3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 解体的思路是:路程比 = 速度比 第一次相遇:甲:乙=10:(AB-10) 第二次相遇:甲:乙=(AB+3):(2AB-3) --->10:(AB-10)=(AB+3):(2AB-3) --->10(2AB-3)=(AB-10)(AB+3) --->20AB-30=AB^-7AB-30 --->AB^-27AB=AB(AB-27)=0 --->AB两地间的距离 = 27 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