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帛成干戈的故事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6-17
  • 化干戈为玉帛成语故事
    【释义】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这里表示战争。玉帛:瑞玉和束帛。帛是丝织品,古代诸候会盟时的礼物。指变战争为友好相处,化敌为友。【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五年》。晋献公把女儿嫁给了秦穆公,史称“秦晋之好”。献公死后诸王子因争王位而内乱,秦穆公帮惠公即位,并帮助晋国度过了...
  • 化干戈为玉帛是什么故事?
    化干戈为玉帛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高的城池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
  • 化干戈为玉帛的典故讲了什么
    他忠于职守,克勤克俭,身先士卒,埋头苦干,还把地域划定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不仅如此,大禹还功成不居,好让不争,谦卑自律,责躬罪己,仁厚爱民。以前,大禹的父亲鲧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了很高的城墙来保卫自己,使得自己属下的部落及族人纷纷离他而去;...
  • 有关文明礼仪的故事
    有关文明礼仪的故事1 有关文明礼仪的经典小故事篇一:玉帛成干戈 公元前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
  • 化干戈为王帛的故事
    化干戈为玉帛 解释: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从前夏部落的...
  • 化干戈为玉帛干戈分别是什么
    "化干戈为玉帛"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将战争转变为和平,或者将争斗转化为友好关系。其中,“干戈”代表武器,用以借指战争或争斗;"玉帛"则是指珍贵的玉器和丝织品,象征着和平与礼物交换。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恢复友好与互惠。在古代,夏朝的领袖鲧曾经建造了一座高大的城墙来保护自己...
  • 历史上有哪些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
    廉颇和蔺相如 蔺相如完璧归赵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石城。第二年秦军又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
  • 历史上有哪些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
    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 很是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 干戈化玉帛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典故?
    干、戈,是古代的两种兵器。干是盾,戈是一种不带锐角的平头戟,干、戈,在这里表示战争。玉帛中的玉,是指玉器;帛是丝织品,又称束帛,古代诸侯会盟时常以这两种物品作为礼物相赠,这里表示友好。"干戈化玉帛",意思是指从战争转化为友好。这句成语典出《左传·僖公十五年》。春秋时期,秦国的...
  • 有关化干戈为玉帛的典故
    11) 然豁达能溶解恩怨,化干戈为玉帛,消灾难于须弥之间。12) 架打完了,彼此倒也相识了,但是没能顺利的化干戈为玉帛,而且明显被记恨上了,这就是所谓的偷鸡不成蚀把米,真是亏本!禾早 13) 如果觉得化干戈为玉帛比让对方听到威胁更重要,你就已经从灾难性危机中跨出了出来,尽管是一小步。14) 法净看...

  • 19234298675:   化干戈为玉帛的由来? -
    乔灵具  ______ 化干戈为玉帛 (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 词典解释【解释】:玉帛:玉即玉;帛为丝织品.二者皆为进贡之上品,在此引申为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的意思. 干戈就是兵器的意思,借指战争或者争斗.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友好.

    19234298675:   化干戈为玉帛中有何典故?干戈和玉帛代表什么
    乔灵具  ______ “化干戈为玉帛”最早出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典故:《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

    19234298675:   历史化干戈为玉帛的典故出处来源,oo想知道
    乔灵具  ______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19234298675:   化干戈为玉帛的出处是什么?
    乔灵具  ______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 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 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 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 万国.”

    19234298675:   化干戈为玉帛的出处
    乔灵具  ______ 化干戈为玉帛 (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 解 释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高的城池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

    19234298675:   化干戈为玉帛在哪本书出现过?化干戈为玉帛在哪本书出现过
    乔灵具  ______ 解 释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典故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 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变战争...

    19234298675:   "化悲愤为力量 化干戈为玉帛"这句话出自哪里,谁说的? - 作业帮
    乔灵具  ______[答案] 化干戈为玉帛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高的城池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

    19234298675:   "化悲愤为力量 化干戈为玉帛"这句话出自哪里,谁说的? -
    乔灵具  ______ 化干戈为玉帛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高的城池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 (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原文] 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至于"化悲愤为力量"好象是现代人说的, 没有明确的出处

    19234298675:   宽容20个字的故事? -
    乔灵具  ______ 1、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