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的手法和情感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6-01
  • 岳阳楼记自然景物,作者情感,写作手法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本文主要通过写景,描写了“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 《岳阳楼记》本文写作手法上有何特点?
    《岳阳楼记》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
  • 《岳阳楼记》表达了什么情感?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的思想感情。《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
  • 岳阳楼记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岳阳楼记》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的思想感情。《岳阳楼记》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
  • 《岳阳楼记》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岳阳楼记》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的思想感情。《岳阳楼记》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
  • 岳阳楼记的思想感情
    岳阳楼记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悲喜的情感是一种借景抒情的方式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第四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自然。第一段记述作者撰写此文的缘由应滕子京的托付而撰写这段写岳阳楼的重修增制第二段描写...
  • 《岳阳楼记》主旨思想感情是什么?
    《岳阳楼记》中心思想: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
  • 岳阳楼记中的对比手法是什么1写天气2写湖面3写人物4写心情?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第五段,正面写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十分...
  • 岳阳楼记有哪些修辞手法?
    全文修辞手法有如下: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对偶 衔远山,吞长江——拟人,对偶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夸张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反问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拟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对偶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互文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对比 至...
  • 岳阳楼记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

  • 17513412557:   杜甫的《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淳淑佳  ______ 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

    17513412557:   《登岳阳楼》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
    淳淑佳  ______ 大历三年(768)冬十二月,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从总体上看,江山之...

    17513412557:   杜甫的登岳阳楼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淳淑佳  ______ 表达了诗人虽然自己身世坎坷,但不忘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了对风雨飘摇中... 表现了诗人越在个人不幸之时越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 扩展资料:《登岳阳楼》...

    17513412557:   登岳阳楼(杜甫)解释“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并回答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作业帮
    淳淑佳  ______[答案] 杜甫《登岳阳楼》:沉郁顿挫的岳阳楼 《岳阳楼记》写的是范仲淹想像自己登上岳阳楼,激发出自己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杜甫的《登岳阳楼》,写的也是登上岳阳楼的感兴.那么他的观感有什么不同于范仲淹的特点呢? 第一联:昔闻洞庭水,今...

    17513412557:   在杜甫的《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的技巧及思想感情 -
    淳淑佳  ______ 技巧:巧妙联想,诗人在岳阳楼上面对“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的洞庭湖,觉得自己的眼界也随着浩淼无际的湖水而扩大了,似乎看到了我国东南方吴楚两地的分界线,又似乎感到日月也都在湖面上飘浮. 思想感情:两句境界阔大,气象宏放,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

    17513412557:   登岳阳楼全诗抒发乐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淳淑佳  ______ 借登楼抒发了作者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17513412557: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岳阳楼的高耸 -
    淳淑佳  ______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 如:“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

    17513412557:   杜甫的《登岳阳楼》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淳淑佳  ______ 昔闻洞庭水,-------言水之大也.“洞庭春尽水如天”.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今上岳阳楼.--------天下名楼,人文荟萃.吴楚东南坼,-------水之大观.乾坤日夜浮.-------此岳阳楼之大观也亲朋无一字,-------家书抵万金.老病有孤舟.-------身已老病,那堪国破家亡,仅有于孤舟.戎马关山北,-------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凭轩涕泗流.-------不以己悲.此范文正公所谓“古仁人之心”也乎?“万物一体谓之仁”,大也.表现了诗人优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7513412557:   登岳阳楼这首诗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淳淑佳  ______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感情.

    17513412557:   春望和登岳阳楼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淳淑佳  ______ 春望的“望”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国家前程的绝望忧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对自己年颇老矣的慨叹(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登岳阳楼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