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这三个数学应用公式?能举例说明么? 据说是小学的… 小学数学的应用公式都有哪些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1、老师拿来一批树苗,分给一些同学去栽,每人每次分给一棵,一轮一轮往下分,当分剩下12棵时不够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来8棵,那么每个同学正好栽10棵。问参加栽树的有多少名同学?原有树苗多少棵?
【分析】:当分剩下12棵时不够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来8棵,那么每个同学正好栽10棵。通过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参加种树的同学一共有12+8=20人,加上再拿来的8棵,一共有20*10=200棵。所以,原有树苗=200-8=192棵。
解答:有同学12+8=20名,原有树苗20*10-8=192棵。
2、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树坑,还有3个树坑没人挖;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请问,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共挖了多少树坑?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盈亏问题,关键在于要将第二句话“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统一一下。即:应该统一成每人挖6个树坑,形成统一的标准。那么它就相当于每人挖6个树坑,就要差(6-4)*2=4个树坑。这样,盈亏总数就是3+4=7,所以,有少先队员7/(6-5)=7名,共挖了5*7+3=38个坑。
解答:盈亏总数等于3+(6-4)*2=7,少先队员有7/(6-5)=7名,共挖了5*7+3=38个树坑。
3、学校安排学生到会议室听报告。如果每3人坐一条长椅,那么剩下48人没有坐;若每5人坐一条长椅,则刚好空出两条长椅。问听报告的学生有多少人?
分析:典型盈亏问题。盈亏总数48+5*2=58,所以,长椅的数量就等于58/(5-3)=29条。那么,听报告的人数等于29*3+48=135人。
解答:长椅有(48+5*2)/(5-3)=29条,听报告的学生有29*3+48=135人。
4、钢笔与圆珠笔每支相差1元2角,小明带的钱买5支钢笔差1元5角,买8支圆珠笔多6角。问小明带了多少钱?
分析:在盈亏问题中,我们得到的计算公式是指同一对象的。而现在分别是圆珠笔和钢笔两种东西。因此,我们要利用盈亏问题的公式计算就必须将它转化成为同一对象--钢笔或者圆珠笔。
小明带的钱买5支钢笔差1元5角,我们可以将它转化成买5支圆珠笔,因为我们知道钢笔与圆珠笔每支相差1元2角,把买5支钢笔改买5支圆珠笔,就要省下6元钱,也就是比原来差1元5角,反而可以多出6元-1元5角=4元5角。这样我们就将原来的问题转化成了:小明带的钱买5支圆珠笔多4元5角,买8支圆珠笔多6角。问小明带了多少钱?那么,盈亏总数=4元5角-6角=3元9角,每支圆珠笔价钱=3元9角/(8-5)=1元3角。所以,小明共有8*1元3角+6角=11元。
解答:买5支钢笔差1元5角,相当于买5支圆珠笔多4元5角,每支圆珠笔的价钱=(4元5角-6角)/8-5)=1元3角。小明带了8*1元3角+6角=11元。
5、幼儿园将一筐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个则余10个;如果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8个则缺2个。已知大班比小班多3个小朋友,问这筐苹果共有多少个?
分析:与上一题类似,需要转化成两次对同一对象。
解答: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个则余10个,大班比小班多3个小朋友,相当于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5个则余10+3*5=25个,盈亏总数=25+2=27,小班人数=27/(8-5)=9人,苹果有9*5+25=70个。
6、某校到了一批新生,如果每个寝室安排8个人,要用33个寝室;如果每个寝室少安排2个人,寝室就要增加10个,问这批学生可能有多少人?
分析:如果每个寝室安排8个人,要用33个寝室,那么人数肯定多于32*8=256人,但不超过33*8=264人;如果每个寝室少安排2个人,寝室就要增加10个,即如果每个寝室安排6个人,要用43个寝室,那么人数肯定多于42*6=252人,但不超过43*6=258人;两次比较,人数应该多于256人,不超过258人。所以,这批学生可能有257或258人。
解答:8*32=256,6*42=252,256>252,人数超过256人;8*33=264,6*43=258,258<264,人数不超过258人。这批学生可能有257或258人。
7、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8块,还剩10块;若每人分9块,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但至少可分到一块。那么糖果最多有多少块?
分析: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那么最多可以分到8块,即若每人分9块,还差1块。根据盈亏计算公式,人数有(1+10)/(9-8)=11人,糖果最多有9*11-1=98块;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但至少可分到一块,即最少是最后一人差8块,根据盈亏计算公式,人数有(8+10)/(9-8)=18人,糖果最多有9*18-8=154块;所以,这批糖果最多有154块。
解答:9-1=8,人数最多有(10+8)/(9-8)=18人,糖果最多18*9-8=154快。
8、有48本书分给两组小朋友,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问第二组有多少人?
分析: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说明第一组人数少于48/4=12人,多于48/5=9......3,即9人;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说明第二组人数少于48/3=16人,多于48/4=12人;因为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所以,第一组只能是10人,第二组15人。
解答:48/4=12,48/5=9......5,48/3=16,第一组少于12人,多于9人;第二组少于16人,多于12人。因为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所以,第二组有15人。
9、在若干盒卡片,每盒中卡片数一样多。把这些卡片分给一些小朋友,如果只分一盒,每人均至少可得7张,但若都分8张则还缺少5张。现在把所有卡片都分完,每人都分到60张,而且还多出4张。问共有小朋友多少人?
分析:60/7=8......4,60/8=7......4,说明卡片的盒数是8盒,“若都分8张则还缺少5张”,即如果我们在每盒中加5张(8盒共加40张),每人就可以得到8*8=64张,现在实际每人得到60张,即每人需要退出4张,其中要有4张是每人60张后多下来的,还有40张是我们一开始借来的要还出去,即要退出44张,4/4==11,说明有11人。
解答:60/7=8......4,60/8=7......4,卡片有8盒,小朋友人数有(4+5*8)/4=11人。
10、用绳测井深,把绳三折,井外余2米,把绳四折,还差1米不到井口,那么井深多少米?绳长多少米?
分析:典型盈亏问题。盈亏总数=3*2+4*1=10米。
解答:井深=(3*2+4*1)/(4-3)=10米,绳长=(10+2)*3=36米。
11、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平均剪成5段,第二根平均剪成7段,第一根剪成的每段比第二根剪成的每段长2米。原来每根绳子长多少米?
分析:第一根剪成的每段比第二根剪成的每段长2米。那么,如果同样是5段的话,第二种就要比第一种少5*2=10米,现在第二种7段和第一种5段一样长,说明第二种的两段长是10米,也就是说每一段为10/2=5米。所以,绳子长为5*7=35米。
解答:原来每根绳子长为7*(2*5/2)=35米。
12、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个人。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
分析:增加一条和减少一条,前后相差2条,也就是说,每条船坐6人正好,每条船坐9人则空出两条船。这样就是一个盈亏问题的标准形式了。
解答:增加一条船后的船数=9*2/(9-6)=6条,这个班共有6*6=36名同学。
13、张宇上午7时20分从家里出发到校上课。如果每分钟走50步,离上课还有7分钟;如果每分钟走35步,就要迟到5分钟。求学校的上课时间。
分析:这种盈亏问题的另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主要是在计算盈亏总数时必须注意量的单位的统一。这里,盈亏总数不是7+5=12分,而是7*50+5*35=525步。所以,准点到校用时为525/(50-35)=35分钟。所以,上课时间是7点55分。
解答:准点到校的用时=(7*50+5*35)/(50-35)=35分钟,学校上课时间为7点55分。
14、"六一"儿童节,小明到商店买了一盒花球和一盒白球,两盒内的球的数量相等。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因节日商店优惠销售,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结果小明少花了4元钱,那么小明共买了多少个球?
分析: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即花球原价10元钱20个,白球原价10元钱30个。那么,同样买花球和白球各30个,花球要比白球多花10/2=5元,共需要30/2+30/3=25元。现在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需要(30/5)*2*2=2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能省下25-24=1元。现在共省了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有30*4=120个,共买了120*2=240个。
解答: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时,可比原来省下=(30/2+30/3)-(30/5)*2*2=1元,省下4元,花球和白球各买30*4=120个。所以,小明共买了240个球。
15、苹果和梨各有若干只。如果5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苹果还多4只,梨恰好装完;如果7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苹果恰好装完,梨还多12只。那么苹果和梨共有多少只?
分析:7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比5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多了2只苹果,梨从刚好到多12只,相当于把原来装好的袋拿出了12/3=4袋,抽出其中的苹果(4*5=20只)和原来剩下的4只(共20+4=24只)苹果,添加到其余原来装好的袋子中去。每袋添加2只,添加了24/2=12袋刚好装完。所以,原来装了12+4=16袋,苹果有16*5+4=84只,梨有16*3=48只,合起来有84+48=132只。
解答:(12/3)*5+4=24,5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共装了24/2+4=16袋,所以,苹果和梨共有=16*(3+5)=4=132只。
另见下面的链接,有详细的说明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JVeRYNsAKDeBnWsZwtBO7_HqE9JNblZThYO7WgZwGExKH5h75Am5BLbTFYSo8kM6K783j5UVOgmmlOj1z-_bxHLgU8lpvmDoFPCwmmZ19W7

小学数学应用公式大全~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汇总
第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交 (A×B) ×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A+B)×C=A×C+B×C 如:(2+3)×6=2×6+3×6
6、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简便乘法: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 等号左边的数值和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做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10、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1、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12、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约分。
13、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能约分的要约分。
14、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5、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6、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l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18、分数除法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19、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能约分的要约分。
20、分数的乘法法则: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要约分。
21、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2、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
23、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24、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x=9:18
25:、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用字母表示其关系:=k(k一定)。
26: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其关系:xy=K(K一定)。
27、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8、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100%就行了。
29、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30、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31、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2、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
33、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34、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35、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
36、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母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数)
37、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用最大公因数)
38、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39、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40、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即能用2进行约分。
41、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进行约分。在约分时应注意利用。
42、偶数和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43、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44、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45、利息=本金×年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注意把应把利率的单位与时间的单位相对应)
46、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月利率。
47、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48、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3.141414……。
49、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如:3.141592654。
50、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如圆周率:3.141592654……
51、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
52、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ab+c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几何公式、单位换算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 C周长 π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 (2)面积=半径×半径×π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小数+差=大数)
l 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l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l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l 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l 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l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l 长度,面积,体积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l 质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l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共是7个月
小月(30天)有:4、6、9、11月 共是4个月 七前单大,七后双大。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大单位化成小单位,乘进率。 小单位化成大单位除以进率。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第一部分: 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 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 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 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22,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3,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2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25,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26,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27,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28,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9,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
  30,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31,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32,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3,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
  34,最大公约数: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或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 叫做最大公约数。)
  35,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36,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7,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数)
  38,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用最大公约数)
  39,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40,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4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即能用2进行约分。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进行约分。在约分时应注意利用。
  43,偶数和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44,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45,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6,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
  47,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48,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49,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3。 141414
  50,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如圆周率:3。 141592654
  51,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如3。 141592654……
  52,什么叫代数 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53,什么叫代数式 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第二部分:计算公式。
  数量关系式: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的公式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面积,体积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5)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重量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第三部分:几何体。
  1、正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公式:C=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S=a×a
  正方体的体积=边长×边长×边长 公式:V=a×a×a
  2、长方形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公式:C=(a+b)×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S=a×b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3、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
  4、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S= a×h
  5、梯形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6、圆  直径=半径×2 公式:d=2r  半径=直径÷2 公式: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公式:c=πd =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r
  7、圆柱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的周长×高+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总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Sh
  8、圆锥
  圆锥的总体积=底面积×高×1/3 公式:V=1/3Sh
  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像这样的两条直线,
  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雍乐乔#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 -
(13070187714):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 1、对照法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

#雍乐乔# Excel主要应用在什么?
(13070187714): 应用于管理、统计财经、金融等众多领域. Excel 是微软办公套装软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

#雍乐乔# 数学秦九韶公式的说明与推广 -
(13070187714): 根据海伦-秦九韶公式,我们可以将其继续推广至四边形的面积运算.如下题: 已知四边形ABCD为圆的内接四边形,且AB=BC=4,CD=2,DA=6,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这里用海伦公式的推广 S圆内接四边形= 根号下(p-a)(p-b)(p-c)(p-d...

#雍乐乔# 加权平均数公式怎么推导?帮忙解释一下,可举例说明
(13070187714): 加权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就是把原始数据按照合理的比例来计算,若 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出现fk次,那么(x1f1 x2f2 ... ...

#雍乐乔# 关于数列公式:an=am+(n - m)d 想问N和m代表什么?怎么运用这个公式、举例说明 -
(13070187714): n,m代表数列的项,第n,m项d是公差这是等差数列求任意项的公式即第n项=第m项+(n-m)倍的公差d

#雍乐乔# 怎么理解这个数学公式? -
(13070187714): 组距=极差/组数 即组数=极差/组距.可用除数乘以商=被除数.

#雍乐乔# 初中数学题,TAN的用法和公式,请举例说明,谢谢! -
(13070187714): 正切函数是直角三角形中,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如图)即 tanθ=y/x 图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509b9fcb444efeee52664f8d.jpg 六种基本函数(初等基本表示): 函数名 正弦 余弦 正切 余切 正割 余割 正弦...

#雍乐乔# 三角恒等变换的万能公式有什么用途吖?怎么理解吖 -
(13070187714): 就是你能通过它方便求出其他角的三角函数值啊~需要自己慢慢的推算,才能得出来~ 平方关系: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2α+cos2α=11+tan2α=sec2α1+cot2α=csc2α 诱...

#雍乐乔# excel中的各种公式的应用有举例说明吗?
(13070187714): 按一下F1,见下图,所有的函数都包含了并且带有实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