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教坊”是干什么的 古代的教坊司是干什么用的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古代的“教坊”是管理宫廷音乐、掌教习音乐的官署。唐高祖置内教坊于禁中,掌教习音乐,属太常寺。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年),改为云韶府,以宦官为使。

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又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京都置左右教坊,掌俳优杂技,教习俗乐,以宦官为教坊使,后遂不再属太常寺。此后凡祭祀朝会用太常雅乐,岁时宴享则用教坊俗乐。宋、金、元各代亦置教坊,明置教坊司,司礼部,清废。

扩展资料:

《新唐书》卷四十八百官志中:武德后,置内教坊于禁中。武后如意元年,改曰云韶府,以中官为使。文中出现的内教坊,实为“内教”和“坊”之合称。“内教”有两重含义:

1、对封建妇女或宫女修身养性等的礼乐教育。内教即为对古代女子修身养性的教育,入唐以后,多指对进入宫中的宫女的教育。

2、在宫城内教习即为内教。即为在宫城内教习之意。因此,内教坊就是“内教”和“坊”的合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坊 (中国古代舞乐机构)



教坊是中国古代舞乐机构,是主要管理宫廷音乐、掌教习音乐的官署,作用主要是掌教习音乐。

唐高祖置内教坊于禁中,掌教习音乐,属太常寺。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年),改为云韶府,以宦官为使。

教坊作为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远自唐代就有了。元朝的教坊设在东皇华坊,从地图上查对,它正是明朝黄华坊的地方。明嘉靖时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里黄华坊地区已经有了勾栏胡同(今内务部街)、东院、演乐胡同等与演出有关的地名,可以说明今日演乐胡同一带就是元、明两代教坊的所在地。

扩展资料:

关于教坊创建时间,尚无准确史料记载。然从最早对教坊记录的文献看,三国曹魏时期已然有之。依据是魏国光禄大夫韦诞所撰写的一篇短赋。

然而,曹魏教坊的性质、特征、人员结构、组织、隶属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应运而生。与唐代有关对教坊的记载相比,此时期由于战乱频仍、资料短缺,故作出全面系统之研究,尚属困难。

曹魏时期,管理俗乐的重要机构当属太常寺管辖下的清商署。在司马师废少帝曹芳的上表中首次出现了清商署中两名乐官清商令令狐景和清商丞庞熙。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教坊



教坊是由唐到清,管理宫庭中演出音乐舞蹈及戏剧的组织。由於教坊中的女艺人,也被称作官妓,是广义的妓女中的一种,因此到宋元以後,民间的妓院,尤其是乐妓演出的场所,有时亦被称作教坊。

唐代的教坊
教坊最早在唐高祖武德年间(618年-626年)出现,是为内教坊,,归属於太常寺管理。武后年间(684年-704年)一度改称云韶府。唐中宗时(705年)又恢复旧称,到开元二年(714年)又增设外教坊四处,二在洛阳,二在长安,并使教坊直接由宫廷派教坊使、教坊副使领导,而不受太常寺管理。

唐代的教坊的业务为管理负责在宫庭中演出歌舞、散乐等的男女艺人。这些艺人依其地位及技艺高低分成不同等级。如一般的女艺人称「官人」,较高级女艺人的称作「内人」或「前头人」,平民人家进入的女性要学习各种乐器包括琵琶、筝、箜篌等乐器,被称作搊弹家。相较於太乐署、鼓吹署等组织以演奏仪式用的雅乐为主,但也演奏燕乐,教坊所所演奏的是较出自民间的娱乐性音乐。
宋代的教坊
北宋初年於960年即在汴京设置了教坊,分为四部,之後宋平定南方各地,又在各地招来许多新的乐工,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造成乐器和乐书的散失和教坊的结束。 南宋初由於在战乱中,未恢复教坊组织,但绍兴14年(1144年),才再成立,其後绍兴31年(1161年),金人再度侵宋,教坊再废。之後虽有类似名称的单位掌音乐事务,但已没有乐工,而是需演出时临时招募人员排练演出,这也反映了当时民间艺人的兴盛。

宋代的教坊的作用与唐类似,以演演宴乐之用的殕乐为主。在北宋时,分成大曲部、法曲部、龟兹部、鼓笛部四部,分掌不同乐种的教习。至南宋时,更进一步按乐器及表演种类分成十三部色,包括筚篥部、大鼓部、杖鼓部、拍版色、笛色、琵琶色、筝色、方响色、笙色、舞旋色、歌板色、杂剧色、参军色,各设部头或色长。

辽金元明清的教坊
辽、金亦仿汉人之制设立教坊,以供宴乐演出之用。元代则在大都设有教坊司,掌管及训练艺人演出音乐及戏剧。明代则在洪武年间(1358年-1398年),在南京设立教坊司,隶属於礼部,至明成祖时,迁往北京。

清初亦沿明代设教坊司,顺治十六年(1659年),废除教坊司中的女乐,而以男性内监代替。至雍正七年(1729年),将教坊司改为和声署。

教坊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教坊尤其在唐宋时期,作为国家力量支持的艺术组织,吸收并训练了大批的艺人,一方面将民间音乐带入宫庭,另一方面也对於艺人艺术水准的提升有所贡献,而在朝代衰落时,常有不少艺人又从教坊流入民间,也将原本宫庭的音乐传入民间,促成民间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培养音乐舞蹈等艺术人才的组织

古代的“教坊”是干什么的~

教坊是由唐到清,管理宮庭中演出音樂舞蹈及戲劇的組織。由於教坊中的女藝人,也被稱作官妓,是廣義的妓女中的一種,因此到宋元以後,民間的妓院,尤其是樂妓演出的場所,有時亦被稱作教坊。 唐代的教坊 教坊最早在唐高祖武德年間(618年-626年)出現,是為內教坊,,歸屬於太常寺管理。武后年間(684年-704年)一度改稱雲韶府。唐中宗時(705年)又恢復舊稱,到開元二年(714年)又增設外教坊四處,二在洛陽,二在長安,並使教坊直接由宮廷派教坊使、教坊副使領導,而不受太常寺管理。 唐代的教坊的業務為管理負責在宮庭中演出歌舞、散樂等的男女藝人。這些藝人依其地位及技藝高低分成不同等級。如一般的女藝人稱「官人」,較高級女藝人的稱作「內人」或「前頭人」,平民人家進入的女性要學習各種樂器包括琵琶、箏、箜篌等樂器,被稱作搊彈家。相較於太樂署、鼓吹署等組織以演奏儀式用的雅樂為主,但也演奏燕樂,教坊所所演奏的是較出自民間的娛樂性音樂。 宋代的教坊 北宋初年於960年即在汴京設置了教坊,分為四部,之後宋平定南方各地,又在各地招來許多新的樂工,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造成樂器和樂書的散失和教坊的結束。 南宋初由於在戰亂中,未恢復教坊組織,但紹興14年(1144年),才再成立,其後紹興31年(1161年),金人再度侵宋,教坊再廢。之後雖有類似名稱的單位掌音樂事務,但已沒有樂工,而是需演出時臨時招募人員排練演出,這也反映了當時民間藝人的興盛。 宋代的教坊的作用與唐類似,以演演宴樂之用的殕樂為主。在北宋時,分成大曲部、法曲部、龜茲部、鼓笛部四部,分掌不同樂種的教習。至南宋時,更進一步按樂器及表演種類分成十三部色,包括篳篥部、大鼓部、杖鼓部、拍版色、笛色、琵琶色、箏色、方響色、笙色、舞旋色、歌板色、雜劇色、參軍色,各設部頭或色長。 遼金元明清的教坊 遼、金亦仿漢人之制設立教坊,以供宴樂演出之用。元代則在大都設有教坊司,掌管及訓練藝人演出音樂及戲劇。明代則在洪武年間(1358年-1398年),在南京設立教坊司,隸屬於禮部,至明成祖時,遷往北京。 清初亦沿明代設教坊司,順治十六年(1659年),廢除教坊司中的女樂,而以男性內監代替。至雍正七年(1729年),將教坊司改為和聲署。 教坊對中國音樂的影響 教坊尤其在唐宋時期,作為國家力量支持的藝術組織,吸收並訓練了大批的藝人,一方面將民間音樂帶入宮庭,另一方面也對於藝人藝術水準的提昇有所貢獻,而在朝代衰落時,常有不少藝人又從教坊流入民間,也將原本宮庭的音樂傳入民間,促成民間音樂的進一步發展。
满意请采纳

在古代,有一种地方叫教坊司,被抄家者的女眷家属大多被押往这地方,那么教坊司是个什么地方呢?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官.方.妓.院,它和一般的妓.院不一样,教坊司是由国家创办的,其实原先的教坊司是教授宫女音乐的地方,但是到了后来,特别是清朝,就变成了一个官.方..妓院,而进了这个地方的人大多都不是平民百姓,而是有头有脸的人的女眷们,她们昔日高高在上,养尊处优,但是到了这个地方就犹如到了地狱,落差不仅仅是外在,还有个人的尊严。


#终滢溥# 为什么戏曲行业也叫梨园行? -
(17352627841): 梨园子弟分为坐部、立部、小部和男部、女部.坐部一般是优秀演员,乐工坐在堂上演奏,舞者大抵为3至12人,舞姿文雅,用丝竹细乐伴奏;立部是一般演员,乐工立在堂下演奏,舞者60人至80人不等,舞姿雄壮威武,伴奏的乐器有鼓和锣(...

#终滢溥# 这2个字怎么读?"教坊"
(17352627841): 教坊 jiàofǎng [office in charge of imperial music] 古时管理宫廷音乐、舞蹈、戏曲的官署. 名属教坊第一部.——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终滢溥# 崇教坊是什么意思?经常会有记载说,某某胡同在明朝时属于崇教坊. -
(17352627841): 明北京城最初划分设立了三十六个坊.崇教坊是其中之一.因此坊内设国子监、文庙而得名.

#终滢溥# 隋唐时期的广告 -
(17352627841):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广告一. 市声广告早期出现的口头广告在这一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开始用"心理战术"来推销自己的产品.这都是因为人际传播具有很强的效力,信息在彼此熟悉的人之间直接传递,更具亲和力,容易被人...

#终滢溥# 为什么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
(17352627841): 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以来,唐明皇李隆基极力倡导歌舞、戏剧活动.当然,那时的歌舞绝不是现代的京剧,但是歌也好舞也好,必须要有旋律和节奏,宫廷娱乐就要有精彩的节目,到什么地方排练节目呢?当时唐朝离宫深苑有个广植梨树的果木园,皇帝就选中了这个地方作为活动场所.李隆基是个很高明的音乐家,他精通音律,懂得八音,还首创了用“羯鼓”,也就是现在的京剧“单皮鼓”,指挥文武场面.李隆基精选歌舞伎、乐工数百名,在梨园培训演员,指导歌舞排练,可以说他既是当时的音乐家、指挥家,又是一位出色的导演.京剧用羯鼓指挥调度文武场面,就是从唐代沿袭而来的,所以戏曲界就把自己从事的行业称为“梨园行”,人们也把戏曲界称为“梨园界”.所以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

#终滢溥# 妓院 - 最早何时有妓院?我想问一下:妓院的由来?最早那个朝代有妓院?妓院
(17352627841): 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妓女当推三皇时代的洪崖妓.据说夏桀蓄有女乐达3万人.从... 由于古代的妓院也是表演场地,因此原来是表演场地的勾栏和教坊也变成妓院的别称...

#终滢溥# 词的起源在哪儿?李白写过几首词?
(17352627841): 词的起源有几种说法:1)词这一文学形式,起于唐代,而在宋代迎来了它的全盛期... 作为古代...这些外来音乐与地方民谣经由教坊而普遍流行起来,合上这些旋律(...

#终滢溥# 李煜诗词破阵子 -
(17352627841): 破阵子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注释】破阵子,一名《十拍子》.唐教坊曲.陈旸《乐书》:“唐...

#终滢溥# 从意境和意象的角度分析李煜的破阵子 -
(17352627841): 一、抒情言志的集中性 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但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终滢溥# 唐朝掖庭的起源,唐朝的掖庭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17352627841): 掖庭,亦是掖廷,是古代皇室内廷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掌管后宫宫女与仆役,... 会歌舞的则分到太乐署、教坊,遇上宫里的宴会或者一些祭祀活动,还可以表演.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