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中的痴人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有哪些相似之处,跪求,跪求 《湖心亭看雪》与《记承天寺夜游》有何相似点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4-30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闲人】是指那些愿为国效力却被贬官闲赋在家,他饱含贬谪的悲凉与当时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的人;
【痴人】是指所处的朝代亡故后不愿为官(不仕),入山著书终老,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饱含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心中充满淡淡的愁绪。

两者都是
①郁郁不得志
②不做官
③淡泊名利
④寄情山水

贬谪的悲凉,天涯遇知音的愉悦之情,人生的感慨,漫步的悠闲,痴迷于山水的愉悦之情

其一:作者不得志
其二:都寄情山水
其三:表达了自己的淡薄之情

《湖心亭看雪》中的“痴人”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有哪些相似之处?(答三点即可)~

都是不得志的
都寄情山水
都表达了自己的淡薄之情

《湖心亭看雪》和《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写景之作,前者写西湖雪景,后者写夜晚在寺院中所看见的雪景。两者不仅在时间地点上有绝大的不同,而且风格也迥异。苏轼的夜雪,空明,灵气,仿若幽深的山谷中一缕回荡的空气,清新、柔美而不乏感情。他将夜晚下的雪水写得诗意画情,同时也将月光揉和在其中更加突显美好和安逸,表现了他美的追求和意境。张岱写的则是白天的雪,在迷茫的景色中将雪写得简洁明了,以明快的手笔将游玩写得富于情韵,而且虚实相偕,由景到人,再由人点化景,将雪的洁净美丽一览无余。然而苏轼的文更多地表现了他在贬摘后的心情,他以客观的自然景物来烘托抑郁,同时将心情调适至豁达闲适的境界,从中说明了苏轼乐观健达的情操和精神。文中曾写道“何夜五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月光美好的光线下藻荇交横,竹柏倒影,影象重重,突显了入夜后安静幽深的感觉:又写“庭下如积水空明”,雪水又将黑暗的因素打破,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心境。张岱的文则是侧重于写景抒事,未表现太多政治等方面的因素。他以闲游的心情热烈歌颂自然景物的美好,以简净来突显情韵,以朴实来增添感情。文中“痕、点、芥、粒”更显运用得到,以小见大,以精练的笔触写出在天地一白的雪中人物生动活泼的一面,从而也提高了文章的耐人寻味。


#羊策段# 《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
(15355985786): 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 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 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

#羊策段# 如何理解《记承天诗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15355985786): 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表明了苏轼和张怀民的淡泊名利,闲情逸致,乐观旷达

#羊策段# 怎样理解苏轼《记承天诗夜游》中的“闲人”? -
(15355985786):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的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然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羊策段# 记承天寺夜游和观月中作者把自己称作闲人这个称呼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15355985786): “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也不愿做一个“闲人”.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

#羊策段#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把自己称为”闲人”《湖心亭看雪》作者把自己称作什么人?具体是什么意思? -
(15355985786): 痴人,与世人不同的人

#羊策段# 解释课文中的“闲人” -
(15355985786): 记承天寺夜游 一、整体把握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

#羊策段#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应该如何理解? -
(15355985786): 嗯~有这闲情雅致的人. 一般人这点数早睡了,谁会有此雅致出来游游? 有些人是有这样涵养的,可惜太忙了,忙到这点数,嗯~就像坐地铁出门逛街与坐地铁下班回家时的两种心情是不同的,可以说很可能累到一点心情都没有了. 等于说,苏轼在这里调侃了一下自己,只说闲,等于说闲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想想,回去的话,可能也没有这种心情了.

#羊策段# 《记承天寺夜游》中对“闲人”的理解 -
(15355985786):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是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这样可以么?

#羊策段# 解释课文中的“闲人” -
(15355985786): 记承天寺夜游 一、整体把握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