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的《三国志》是否算公报私仇?这部史记的可信度高吗? 史记的可信度如何?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陈寿的《三国志》,小编个人觉得可信度还是很高的。因为在中国的24史当中,只有《三国志》是最真实的了。其实有很多人都对它有很高的评价,人们都说这本史书的可信度可以和《史记》相媲美了。那么这本《三国志》可信度为什么会这么高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陈寿他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毕竟是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所以他所记载的历史书籍是比较可信的,而且陈寿就是当时负责记载史料的官员。所以就其这两个原因来说,陈寿的《三国志》可信度还是相对于很高的。

陈寿,他是南充人。而且他是曾担任过将军主薄,秘书郎等等的职务,基本上这些职务都和文字有关。所以可以说陈寿他就是一个文官。而且在书中有很多事情都是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

但是,陈寿的《三国志》也是有很多争议的,有很多人都说他的这本书是属于公报私仇,还有人说他这本书里面有意的在贬低诸葛亮。其实这种说法完全是不可信的。陈寿对诸葛亮其实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对他的评价也非常的高。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他有意的贬低诸葛亮的事情。除此之外,陈寿也在书中表达了对于诸葛亮壮志未酬的结局是表示非常同情和惋惜的。

所以说陈寿的《三国志》并不算公报私仇。陈寿这个人是非常有素质的,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这本书的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



陈寿对诸葛亮其实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对他的评价也非常的高

它只记录了从东汉末期到晋朝开始这一段时间不长的史实

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在古代陈寿就是一个文盲。

因为古人事迹很多都是杜撰出来的。

陈寿《三国志》可信度高吗?~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作者是西晋初的陈寿。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任观阁令史。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记刘备则为《先主传》,记孙权则称《吴主传》。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陈寿虽然名义上尊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就记事的方法来说,《先主传》和《吴主传》,也都是年经事纬,与本纪完全相同,只是不称纪而已。陈寿这样处理,是附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这足见他的卓识和创见。《三国志》总起来说记事比较简略,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陈寿是三国时人,蜀国灭亡时三十一岁。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代史,很多事是他亲身经历、耳闻目见的,比较真切,按说是有条件搜集史料的。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材料的选用和修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从魏、蜀、吴三书比较来看,《蜀书》仅得十五卷,较魏、吴两书更简。这大概是魏、吴两国的史料多于蜀的原故。陈寿写《三国志》时,魏国已有王沈的《魏书》,吴国也有韦昭的《吴书》可作参考,这给陈寿搜集史料提供了极大方便。而蜀汉既没有史官,也没有现成的史书可借鉴,搜集史料就非常困难。陈寿费了很大气力,连一些零篇残文也注意搜寻,《蜀书》才仅得十五卷之数。《蜀书》中的许多重要人物的事迹,记载都十分简略,可见蜀汉的史料是相当缺乏的。另外,因为政治上的原因,陈寿也可能舍弃了一些材料,如牵涉到司马懿的一些不光彩的事,不便写,只好舍弃了。


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与前三史一样,也是私人修史。他死后,尚书郎范頵上表说:“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朋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由此可见,《三国志》书成之后,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好评。陈寿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但是,唐朝房玄龄等奉诏撰写的《晋书·陈寿传》,在承认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的同时,又认为陈寿因为私仇而在书中有所表现。说“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


《晋书·陈寿传》关于陈寿索米的这条史料,只有少数几位史学家如北周的柳虬、唐朝的刘知几等相信,而多数的史学家则认为这条史料不合事实,是假的。清朝的潘眉在《三国志考证》中指出:“丁仪、丁廙,官不过右刺奸掾及黄门侍郎,外无摧锋接刃之功,内无升堂庙胜之效,党于陈思王,冀摇冢嗣,启衅骨肉,事既不成,刑戮随之,斯实魏朝罪人,不得立传明矣。《晋书》谓索米不得不为立传,此最无识之言。”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也指出:《晋书》谓“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被髡,故寿为《亮传》,谓将略非所长。此真无识之论也。亮之不可及处,原不必以用兵见长。观寿校定《诸葛集》,表言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励。至今梁、益之民,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过也。又《亮传》后评曰:亮之为治也,开诚心,布公道,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恶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其颂孔明可谓独见其大矣。”由此可见,《晋书》贬陈寿之说,实为不实之词,不可尽信。


然而,《三国志》也有其不足之处,不可不注意。在叙事时,除了在某些人的纪和传中有矛盾之处外,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对曹魏和司马氏多有回护、溢美之词,受到了历代史学家的批评。另外,全书只有纪和传,而无志和表,这是一大缺欠。


《三国志》成书之后,由于叙事过于简要,到了南朝宋文帝时,著名史学家裴松之便为其作注,又增补了大量材料。


裴松之(372—451年),字世期,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东晋时历仕零陵内史、国子博士等。入宋后任中书侍郎。宋文帝以陈寿所著《三国志》记事过简,命他为之作补注。为了注释《三国志》,他收集了三国时期的原始材料达一百五十多种,博引各家著作的原文,注文字数约超过原文的三倍。他注《三国志》的重点是补阙和纠谬。正如他在《上三国志注表》中所说:“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纳,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忘;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裴注的最大特点,就是广采博引,极大地丰富了原书的内容。特别是他所引用的原始材料今天大部分已经亡失,幸而保留在裴注中,因而史料价值就非常珍贵。我们在读《三国志》时,一定要把裴松之的注文当作正文来读。


魏、蜀、吴三书,原是各自为书,一直到北宋才合而为一,改称《三国志》。

司马迁的话有多少可信度?他写的《史记》有点像是历史小说。
很多情节都是一个人单独干的事情,或者是两个人秘密的谈话, 而且都是不可告人的勾当,又没有外人在场,他是从何而知的?难道古时候的人还每天记日记?
自从他被皇帝阉割了以后,应该说心理就变得扭曲了,沉浸在虚构的远古"贤君""盛世"的幻想中就成为重要精神支柱。



其实史记还是有硬伤的,比如里面写刘邦是蛟龙所生.......就很郁闷。
或许他想借荒诞之说讽刺统治者的荒诞,但是作为严谨的历史而非文学,这么做是不可取的

当然,史记比野史准确多了。但像鲁迅所说,正史是为帝王将相做家谱


#毛临田# 三国历史比较准确的是三国演义,三国志还是其他史料? -
(13960146211): 肯定是三国志 你要这么想 三国志的作者是什么年代的 是晋 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呢 元末明初 你自己看 哪个年代近 三国从宋开始就已经被文人给曲解了 更别说是元了 在三国演义中 罗YY按自己的想法YY了很多虚假的情节 大部分的战功都被冒名顶替 关羽 诸葛亮 这两家伙假的东西最多 看历史就看三国志 看YY小说就看三国演义 看完三国志 你就会发现 三国演义是多么的YY 多么的瞎编

#毛临田# 我想知道关于三国的历史,谁的著作更可信? -
(13960146211): 当然是陈寿的《三国志》 不过《三国志》写得比较简单 所以不好读懂 《三国演义》以及易中天的评论都加入了太多个人思想 所以还是《三国志》比较好 毕竟那才是真正的历史!

#毛临田# 陈寿的三国志中有没有贬低诸葛亮 -
(13960146211): 三国志是正史、其他事外传的野史、不可信、本来曹操一带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历史的地位很高、而诸葛亮只不过是刘备的宾客、官为军师将军.属五品.地位不高,只不过蜀...

#毛临田# 三国演义是真的吗? 是真的历史吗 -
(13960146211): 演义,说白了就是:小说. 以陈寿的《三国志》为主要素材,收集民间传说及历代野史(就是非官方记载的史书)编著而成的. 正统的官史,基本就是真实的历史记录.所谓基本,,举个例子吧.为什么读完《三国演义》再看《三国志》总...

#毛临田# 陈寿的《三国志》为何失之于略 -
(13960146211): 陈寿由于多种原因,缺乏或忽视对三国鼎立的局势和诸葛亮的才能以及北代过程全面而科学的分析,因而也难免得出不公允的结论.裴松之在上给宋文帝的《三国注表》中对《三国志》有这么一句评语:“失之于略,时有所脱漏”.这一名评价...

#毛临田# 陈寿的三国志为什么对诸葛亮评价不高? -
(13960146211): 许多人都说陈寿对诸葛亮颇多诋毁,但我看了《三国志》后,却感觉这种指责似乎有欠公允,难免“道听途说”之嫌. 首先,诸葛亮获得了《三国志》中人臣中最高的传记规格. 《三国志》惜墨如金、失之简略,全书中只有八个人单独成传,...

#毛临田# 三国志是谁写的?为何跟演义差距很大? -
(13960146211): 西晋陈寿著《三国志》,裴松之注. 原因很简单,《三国志》是正史,而《三国演义》是罗贯中作的小说,是一种文艺作品. 《三国志》的意在说史鉴今,《三国演义》是对历史的演义. 演义的本意是改编.

#毛临田# 陈寿的简介及三国志的简介,急求 -
(13960146211):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

#毛临田# 三国志是那位写的? -
(13960146211): 一直是人们谈论的焦点.因为陈式因为马谡街亭之败而被贬,而诸葛亮之 子诸葛瞻又一直看不起陈寿:297 陈寿,字承祚,蜀将陈式之子,请求出版《三国志》,所以人们一直都认为《三国志》中的诸葛亮传有点贬低诸葛亮.如果陈寿心中怀恨...

#毛临田#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在研究历史的地位中如何? -
(13960146211): 是研究三国时代历史的最重要的史书之一 没什么历史地位,因为它本身就是部小说,读几遍可以知道个大概的事件,但可不能当历史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