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中三四段在文中的作用 岳阳楼记第三,四段分别描写了什么有怎样的作用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以及“迁人骚客”登楼睹此的伤感心情。
第四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以及“迁人骚客”登楼览之的喜悦心情。

第3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霪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怎能不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呢?
第4段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抒发出作者‘悲’与‘喜’的感情变化

衬托最后一段

岳阳楼记 本文作者在第三四段中描写阴晴不同以及迁客骚人的感情变化有什么作用~

表现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为下文作铺垫。同时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形成对比,突出古仁人的豁达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老师讲的

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
第四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
景后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突出地表现了“迁客骚人”们的“悲”和“喜”,而这种“悲”和“喜”都是因“物”、因“己”而生.由此便自然转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上来,生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议论.

扩展资料: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
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
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相界唐# 岳阳楼记第四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9436721657): 第一段叙述第二段描写三四段对比议论第五段抒情.

#相界唐# 4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岳阳楼记3,4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9436721657): 景后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突出地表现了“迁客骚人”们的“悲”和“喜”,而这种“悲”和“喜”都是因“物”、因“己”而生.由此便自然转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上来,生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议论 竭力为您解答,万水千山总是情,给个好评行不行!

#相界唐# 岳阳楼记写第三四段的目的是什么
(19436721657):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悲喜的情感.是一种借景抒情的方式.

#相界唐# 岳阳楼记三四段是为了表达哪两种人的思想感情 -
(19436721657): 不对 是1迁客2骚人

#相界唐# 岳阳楼记第三四段的景物描写反映了哪两种身份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的思想感情与古人人有何不同? -
(19436721657): 答:第三四段的景物描写反映了“迁客”、“骚人”这两种身份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的思想感情是“以物悲,以物喜”,与...

#相界唐# 岳阳楼记中第2、3段对第4段的作用 -
(19436721657): 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为过渡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第三四段:极力渲染“悲”和“喜”的气氛,表现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心情.表现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和对滕子京的劝勉和归箴

#相界唐# 岳阳楼记中第三四自然段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抒发了迁客骚人什么样的感情 -
(19436721657): 第三段写了霪雨,阴风,浊浪,日,星,山岳,商旅,樯,楫,虎和猿,体现了洞庭湖的阴冷,描绘出一副昏天黑地,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抒发迁客骚人回想在朝廷中遭遇谗言诽谤,离开家乡,悲伤至极之情. 第四段“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碧万顷”“沙鸥”“锦鳞”“岸芷汀兰”“长烟”“皓月”等词,描绘出一副明媚美丽,水天一碧,清新明亮,生机勃勃的湖光春色图,抒发迁客骚人因美景而忘记官场世俗的喜悦之情.

#相界唐# 《岳阳楼记》的2、3自然段对第四段有什么作用? -
(19436721657): 第二段是描写,总写洞庭湖胜景,三四段描写抒情,写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之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之所以写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和古人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即第五段),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2、古仁人的悲与喜是与天下民生联系在一起的,忘记自己的得失,乐天下之乐,忧天下之忧,正是他们崇高精神思想境界的体现.

#相界唐# 岳阳楼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9436721657):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结构作用: 因为三段写迁客骚人的因己悲,四段写迁客骚人因物喜,所以说他的结构作用是启下,即统领了三四段. 回答时答;启下,即统领了三四段.

#相界唐# 《岳阳楼记》第三、四段的画面特点是什么?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19436721657): 三段的景象是阴冷险恶的,人们产生感慨悲哀的心情;四段的景象是阳光明媚的,人们产生超脱喜悦的心情.这一部分语言骈散结合,用骈句写景,用散句抒情,读来抑扬顿挫,优美和谐,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