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问题教学反思经验分享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导语:我把分析相遇 问题的数量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定为本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另外,注意到五年级的学生因其心理、生理原因,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普遍存一个粗心大 意、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故把培养学生细心、认真个性品质作为本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

  行程问题教学反思经验分享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应如何突出重点,特别是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尤其是环形追及问题,一直以来是我们数学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处优点:

  1.本节课研究的是行程问题,是学生最难解决的一类应用题,教材上只安排了一道例题(环形跑道中的追及问题),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加工和处理,搭了一些台阶,增加了几道例题,由直线上的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到环形跑道上的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2.分析寻找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一种是画图分析,另一种是列表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寻找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学生在这样的思路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

  3.运用多媒体教学,让问题情景再现,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给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4.让学生自己设计追及问题,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曾为环形追及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我此时记忆犹新,我引导学生把问题分成几类:

  1,同时同地同向追及慢者在前(快追慢)

  解决方法:快者路程-慢者路程=一圈路程;

  2。同时异地同向追及慢者在前(快追慢)

  解决方法:快者路程-慢者路程=两者相距路程(较短);

  3.同时异地同向追及快者在前(慢追快)

  解决方法:快者路程-慢者路程=一圈路程-两者相距路程(较长)

  在解决第三种问题时,我们还总结了一句话帮助记忆:要想快追慢,路程换一换。更有优秀学生提出用相对速度来解决追及问题,在他回答后我给予肯定和表扬。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1。课题气氛太活跃了,感觉有点控制不住,最气人的有两位学生因为争执竟然当堂吵价。看来制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很重要,控制活跃的程度也是我以后要注意的问题,为自己定个目标:争取做到收放自如。

  2.由于讨论占用了很多时间,对练习有点浅尝辄止的味道,故时间的安排也是要注意的问题,不然会影响了下一学科的教学。

  希望我的学生和我自己,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能化被动为主动,不断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一路思索,一路前进!

  行程问题教学反思经验分享

  在新授行程问题的时候,尝试用新基础的'理念进行实践教学。但是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现在把实践后的反思和感受记录下来。

  一、放得开、收得快。

  “行程问题”的教学一反严谨、步步到位的传统教学方式,而采取“大放”策略------全面铺开让学生自主建构。但是基于学生对知识准备的估计不足,还有课堂调节的方式方法不够完美,可能会导致没有完全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集中体现在“收得快”上。不能超越课堂,无形之中受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束缚,在课堂上不太放手脚,学生意犹未尽,就硬生生地收了回来,从而没能真正地进行“放开教学”。

  二、细节处理不到位。

  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部分讲解不到位,学生掌握程度也出现了个别的偏差,特别在速度单位这教学环节,概念呈现过早,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影响了以后的知识迁移。

  三、教学思维的迁移不够。

  说到教学效果,我们不得不关注教学思维的迁移,这也完全符合理论联系实践,知识运用与实际的原理。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于实际生活。应该说大部分同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基本可以运用中的有关理论、有关公式算理解一些实际问题,但是存在少部分同学还停留在课本当中,停留在课堂之中。这和我们的新课程理念是有一定的偏差。

  行程问题教学反思经验分享

  这节课,我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在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的设计,注意遵循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利用课件创设学生的家离学校有多远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提:用来表示每分钟、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深什么?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以后的学习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时空。

  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其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重视知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老师创设性的使用教材,在生活当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将学数学与数学有机联系起来。如:分层练习中的闯三官:帮我找到合适的答案、我会编题、你可以任选一题解答,这些练习既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由于学生以前这一类问题接触得比较少,对于路程、速度、时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还不够熟练,还要多加强练习。



~


#鲍振试# 数学行程问题小明和小刚乘火车出外旅行,离开车时间只有2小时,他们
(13944649656): 小华骑自行车,9*2-3=15公里,用3/4小时,速度是20公里/时,带着小刚到车站需9/20小时, 他俩在开车前60(2-3/4-9/20)=120-45-27=48分钟到达车站.

#鲍振试# 如何培养小学生高年级解决数学图形问题的能力
(13944649656): 1、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 是因为他具备迅速地把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检索出来的能力.在数学问题的解决...

#鲍振试# 行程问题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当甲超过中点54千米
(13944649656): 由于甲、乙速度的比是3:2,(3-2)/2=0.5, 可知相同时间内,甲乙的距离差为乙行驶距离的1/2,甲行驶距离的1/3. 甲乙之间的距离=54-36=90千米, 则乙行驶距离=90*2=180千米 甲行驶距离=90*3=270千米. 而AB中点距初始点距离=270-54=216千米 AB两地距离=216*2=432千米.

#鲍振试# 老师,遇到行程问题怎怎样做?
(13944649656): 首先要记住基本公式,路程=时间*速度,速度=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公式就不全列了,然后再看问题应该用哪些基本公式

#鲍振试# 初一行程问题讲解初一的行程问题细细的分析下,三可
(13944649656): 甲,乙两人都从A地到B地,甲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先走1.5小时;乙骑自行车,... 5x=10 x=4 所以步行速度是4千米/小时行程问题的公式你们书上肯定有吧,这我就不...

#鲍振试#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
(13944649656): 基本概念 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 关键问题 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路程 相遇...

#鲍振试# 行程问题方老师和王老师到总校去开会,方老师出发0.75小时后,王
(13944649656): 这是一道追及问题的应用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路程差即方老师先走的路程:9.6*0.75=7.2千米 速度差为14-9.6=4.4千米 追及时间为7.2÷4.4=1又7\11小时

#鲍振试# 数学行程问题有人沿公路前进,对面来了一辆汽车,他问司机:后面有
(13944649656): 算术法解答: 分析:汽车行10分钟路程,等于人走10分钟和自行车行10+10=20(分钟)路程. 而自行车的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3倍,则自行车20分钟行的路程,人需20*3分钟. 则:汽车行10分钟的这段路程相当于人走:10+20*3=70(分钟). 所以:汽车的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70÷10=7(倍).

#鲍振试# 数学行程问题某人沿直线从甲城到乙城去旅行,去的时候以每小时30公
(13944649656): 设返程用时间为t小时,则去程用时2t小时,甲乙两城相距60t公里, 平均速度为 60t/(2t+t)=20公里/小时.

#鲍振试# 一个初一数学行程问题(思路啊)育红学校七年级的学生步行到郊区野营
(13944649656): 联络员骑的路程只与时间有关,固只需求出两队相遇所用的时间,即可算出联络员骑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