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目的》有感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怀特海在前言中说道:“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老师也必须有活跃的思想”。“断然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反对没有火花的使人呆滞的思想”。

1 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

2 怀特海反对训练儿童思维活动时被“呆滞的思想”(inert idea)所束缚,即“那些仅仅被大脑所接受却没有经过实践或验证,或与其他东西进行融会贯通的知识”。因为,“就教育而言,填鸭式灌输的知识、呆滞的思想不仅没有什么意义,往往极其有害——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最美好的东西遭到了侵蚀。”“每一次对人类社会进步举足轻重的知识革命,都是一次对陈腐呆滞思想的一种反抗。但是,由于对人类心理的可悲的忽视,某些所谓的教育制度又重新用呆滞的思想来蒙蔽人们的眼睛。”

3 如果要避免思想上的僵化,就要特别注意两条戒律:(一)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二)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得透彻。教授大量的科目,却只是蜻蜓点水地教授一点皮毛,只会造成一些毫不相干的知识的被动接受,不能激起任何思想的火花。怀特海认为,“学习伊始,孩子就应该感受到发现世界的喜悦,他会发现,他所学到的东西,能够帮助他理解在他的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此时儿童处于“浪漫阶段”(romance),“浪漫的情感,主要表现为一种兴奋,这种兴奋是从从我们所接触的单纯的事实——由到开始认识事实间未经探索的关系的重要意义而带来的。”(感悟:感受到所学知识能有助于他发现世界,是儿童学习的动力源泉。)怀特海强调“具有实用性的教育”,“教育当然应该是有用的,不管你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是有用的,因为去理解这个世界是有用的。”(感悟:教育局有帮助人理解这个世界的功能。) 怀特海强调教育要“能够帮助他理解在他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而这里的“理解”不是“逻辑上的认识”,不是“文学教育意义上的那种理解”,而是“对现在的理解”,因为“知识的唯一用途,就是武装我们的现在,没有比轻视现在对年轻人的危害更大的了。现在包涵了一切。现在是一个神圣的所在,因为它既联系着过去,又包含着未来。”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所谓知识的利用,我是指要把它和人类的情感、情趣、欲望、希望,以及能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联系在一起,那才是我们的生活。(感悟:怀特海强调知识的有用性,没有局限于科学主义容易滑向的工具主义,而是关注精神生活的有用性。) “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掌握的艺术。”“在教育这个领域,和其他人和领域一样,宽广的享乐之路,往往通往一个糟糕的结局。”(感悟:这充分说明教育具有专业性,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并有一定悟性和修养的人才能从事的,因此要敬畏教育,敬重教师。)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知识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感悟:要让知识活泼起来,不仅仅是让知识展现形式和教学过程变得有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有用性”,即帮助下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和世界。然而,“知识习题化,习题知识化”的教学让知识变得枯燥无趣,让教育成灌输和训练。)最典型的教育取决于几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的天赋、学生的智力类型、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学校外部(邻近环境)所赋予的机会,以及其他相关的因素。……教育的成就取决于对诸多可变因素的精妙的调整,因为我们是在与人的思想打交道,而不是与没有生命的物质打交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其判断力,锻造其对复杂环境的掌控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特殊事例作出预见——所有这些能力的塑造,不是的单考几张考试科目表中所体现的几条既定规则就能传授的。人的大脑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它是永恒活动着的,能对外部的刺激做出最精密的反应。你不能像对待工具一样,把它磨锋利了才去使用它。所有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教育是一种需要在细节掌握上耐心又耐心的过程,一分钟又一分钟,一小时又一小时,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反反复复,学习无捷径。怀特海认为教育的困难是“见树不见林”,所以“教育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借助树木来认识树林”,解决的方案就是“根除科目之间毫无关联的状态,这种分崩离析的局面扼杀了现代课程中的生动性。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我们希冀在孩子生动活泼的大脑中唤起美好品性,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对此品性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就盲目地推行教育改革计划,结果是毫无用处的;如果你没有明确的教育的目的,你的一切教育方案都是徒劳。(感悟:目的正确而清晰,才有正确的行动和预期的结果。)生活与所有智力或情感认知能力的某种基本特征存在着关系,如果你不能成功地展示出这种存在着的关系,那么,你就不可能把生活嵌入到任何普通教育的计划之中。(感悟:生活教育需要找到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的生活意义) 首先,一种思维训练方式不可能是和所有的儿童。……其次,我不敢奢望一次出色的演讲就可以一劳永逸地激励出一个令人赞赏的班级。这不是教育应该采取的方式。人的天性各不相同,有很大的差异性。……我相信,在教育中如果排除差异化,那就是在毁灭生活。 在学习中,不存在一种课程仅仅传授普通文化修养知识,而另一种课程仅仅传授专业知识。……不可能把这种浑然一体的学习过程进行分割。教育所要传达的是对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妙和思想的逻辑的一种深刻的认知,以及一种特殊的知识——这种知识与知识的习得者的生活有着特殊的关系。英国现阶段的教育缺乏一种明确的目的,深受扼杀教育生命力的外部机构的力量的损害。……所有的学习都要承受这样的痛楚,为了学校的生存而不得不训练学生去应付一些考试。(感悟:学校教育目的不清晰,就会带来教育立场不坚定,教育行为不协调。)教育改革的第一要务是,学校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必须有自己的经过批准的课程,这些课程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的需要由其自己的老师开发出来。如果我们不能确保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很容易从一种形式主义走向另一种形式主义,从一堆无用呆滞的思想走向另一堆无用呆滞的思想。当一个人全面考虑教育对一个国家民族年轻一代是如何重要的问题时,对那种处理教育问题时轻浮、迟钝的态度所造成的破碎的生活、受挫的希望、民族的失败,真是让人难抑心头强烈的愤概。今天,我们尚能维持着现在的地位;明天,科学将会更进一步,那时,当命运之神对未受良好教育的人进行裁决时,将不会有人为他们提出上诉。(感悟:良好教育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怀特海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它那虔诚的宗教性”,“宗教性的教育是谆谆教导我们要有责任感和敬畏感。”(感悟:教育人要扣问自己,对教育有无宗教般的责任感和敬畏感?)怀特海强调“教育的节奏”(rhythm of education),“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为此,他把智力发展过程分为:浪漫(romance)阶段、精确(precision)阶段和综合(generalisation)运用阶段。我们应该坚决摈弃这样的观念:在教育中设定不切实际的遥远的目标。在学生的阶段性求知欲望中,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地对他们的成功进行鼓励,学生就会为其阶段性的某种成功而感到欣喜,然后开始新的学习。不管你向学生灌输什么细节,在他以后的生活中正好遇到这个细节的机会微乎其微;就算他真地遇到了,他可能早已忘记了你教给他的东西。真正有用的教育是使学生透彻地理解一些一般原理,这些原理能够运用到各自不同的具体细节中去。在随后的实践中,人们可能已经忘记具体的细节是什么,但是,他们潜意识里的判断力会帮助他们把这些原理用于当时的即时情况。当你丢掉你的课本,烧掉你的听课笔记,忘掉你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的细节,你的学习对你来说才是有用的

~


#羊食蒋# 爱的教育读后感400字 急.急,....... -
(13885189440): .......爱的教育读后感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爱的教育》是80年代出版的刊物,可以说它和我...

#羊食蒋# 看有关教育的书,写读后感,500字,急!!!!!!!!!!不由抄网上,不要分了好多篇哦!!!!!!!! -
(13885189440): 读《一生的资本》有感 少年壮志当凌云,青春飞扬激情高. 青春年少的年华,不经意间走进书店买了一本《一生的资本》!作者是美国的奥里森•马登.作者用文字写出了一生的资本有很多很多,但需要自己把握! 一. 正确的思想 成功的第一...

#羊食蒋#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
(13885189440):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五月份本人读了《教育新理念》,深深体会到,现代教育思想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张扬个性,教育新理念读后感.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充分张扬学生的个...

#羊食蒋#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简短一点的,大概50~100字) -
(13885189440):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

#羊食蒋# 急求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先介绍,再写自己的感受,最后写自己的收获,拜托,快! -
(13885189440): 爱的感悟——读《爱的教育》有感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这部处处洋溢着...

#羊食蒋#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 作业帮
(13885189440):[答案] 4 .A 5.采用了讲道理和举例子的论证方法 6.作者提倡格物致知精神.首先论证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格物致知并不是作者所倡... 为了把这点论述清楚,作者除了分析“格物致知”在中国的起源以论证它的真实目的外,还举了大学问家王阳明的例子,这...

#羊食蒋# 谁能较少几本好书(现代版的),关于教育孩子,人生感悟的 -
(13885189440): 《哈弗家训》这几天我在我们家楼底下的书店里租了一本《哈弗家训》.《哈弗家训》是由一位哈弗大学的教授写的,来教儿子的.刚开始我以为是一些严厉的管教,但读了以后知道是一些故事.这些故事是用来感动人们的,来启发人们的.分为几个部分:感恩、诚实、信心等.我觉得这是一种快乐教育,不用严厉去满足,而是来感化人.我很喜欢这种教育,因为它是从内心生出散发出来的.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叫我们怎样做人,而并不用打、骂来完成的.我喜欢这种教育方式,并希望更多人来了解他,来感受它.

#羊食蒋# 课文读后感的演讲稿怎么写 -
(13885189440): 给你几篇例文 自己看看~~~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描绘出了地球内在美和外在美. 我们的地球,看上...

#羊食蒋# 我和张二狗读后感 -
(13885189440): 由《我和张二狗的不同人生》引发的思考最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和张二狗的不同人生》,大体内容是说“我”和张二狗本是同村同龄人,从小学到升入大学,“我”一直是学校的优秀生,而张二狗则一直是学校的反面典型;“我”初中...

#羊食蒋# 看花木兰有感 -
(13885189440): 看《花木兰》有感 作者:雪山残迹 出自:浪花的心 浏览/评论:27/0 日期: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