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的用法和意义古代汉语是什么? 古代汉语试卷简答题 简述介词“于”的用法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于的用法和意义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中于的用法和意义是:
  (一)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位或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等。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位等是介词“于”最基本的用法,可视情况译为“在”、“从”、“到”、“在„„中”、“在„„方面”等。例如:
  ①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
  ②遂置姜氏于.城颖。(《左传·隐公元年》)
  ③青取之于. 蓝。(《荀子·劝学》)
  ④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⑤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五蠹》)
  (二)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方面,可视情况翻译为“向”、“跟”、“给”、“对”、“对于”等。例如:
  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论语·颜渊》) 
  ②余将告于. 莅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莫若遣心腹自结于.东。(《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④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三)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于”的这种用法,是用在被动句中。有时,动词前还可有“见”、“受”等字与之照应,可译为“被”。例如:
  ①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四)引进比较的对象。 比较相关事物的优劣高下,古汉语中往往用“于”引进用以比较的一方,构成介宾结构,放在形容词或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之后作补语。一般可译为“比”。例如:
  ①苛政猛于. 虎也。(《礼记·檀弓下》)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项羽本纪》)

于,yu,于是迂、纡的本字,本义为曲折。较早的字是在“干”的旁边有一条迂曲的线,行路时要绕着走。
“于”是一个汉字,从古代就有这个字了,只是和现在的意思不同,属古今异义。
“于”不是“於”的简体字(《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规定“於”简化为“于”,《新华字典》对“於yú”的解释是“同于”),“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於”也并不能代替“于”的全部意义。同时“于”也是一个姓氏,但不同于“於”姓。常见于文言文中。
《说文解字》:“于,於也。象气之舒。”本义为叹词,音xū。“于”的其他虚词义是其假借用法,今音读yú。可用作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介词“于”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大量出现,西周以后,随着介词“於”的出现,“于”的一些用法逐渐被“於”所代替,魏晋以后,除了在引用古籍或固定格式中以外,“于”就很少出现了。“于”的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的用法只出现在先秦汉语中,汉代以后逐渐消失了。


#汤水秒# 闻之于宋君,何有于我哉,贫者语于富者,在古汉语中“于”是什么意思 -
(18091295367): 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汤水秒# 文言文“至于”、“以至于”和“乃至于”的词性、词义,以及相同点、不同点.举例说明. -
(18091295367): 至于:1,动词 到(至于夏水襄陵——三峡)、到达(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墨子·公输) 2,连词 表示另提一事(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以至于:1,连词,承接上文,表示下文是上文引出的结果. 2,连词,表示一种延伸(以至于子子孙孙无穷尽矣) 乃至于:竟到了(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三国志·吕蒙传)

#汤水秒# 《师说》韩愈“乎”在古汉语中通常有以下一些用法: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在”或“比”等;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疑问或反问;用... - 作业帮
(18091295367):[答案] 1.第一种.2.第二种.3.第二种

#汤水秒# 如何分辨 于是 在古汉语中的意思 -
(18091295367): 这个“于是”表因此的意思.一般根据前后语句的大概意思翻译就成.

#汤水秒# 谁能帮我归纳一下汉语介词的用法 -
(18091295367): 1、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2、介词短语整体主要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充当状语、定语、补语,有时用作句首修饰语,标明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

#汤水秒# 然的几种用法 -
(18091295367): “然”: 是近指指示代词,它所指代的对象,经常要靠上文了解.它的称代作用,相当于古代汉语的“如此”,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样”.从其结构功能看,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常用于谓语,可以被副词修饰限制.如: “然”单说时可...

#汤水秒# 关于文言文每次考试,文言文那部分我总是丢分很高每次考试的文言文
(18091295367): 学习语言没有其他的方法,只有积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培养语感.要特别注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似是而非的地方. 建议你做一个整理本,系统地归纳古文知识.切记,一定要自己做.

#汤水秒#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要15组如:之①无意义 ②代词 ③.的 - 作业帮
(18091295367):[答案] 一,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数量比虚词多得多,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方面的知识...

#汤水秒# 文言虚词于 而 其 以的用法 举例 急~~~ -
(18091295367): 建议查一下《古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后者是权威的虚词词典.相信有所帮助.

#汤水秒# “父异焉”中关于意动用法的一点疑问,“异” 这里是意动用法,以.....为异.但“焉”的意思是“于之”,两个合起来不就是“以于之为异”?不通顺啊...... - 作业帮
(18091295367):[答案] 往往文言文中总有一词多义现象出现,“焉”也是.按照句意与结构而言,我认为“焉”字这里该解释为代词,而不是兼词.(若要解释为“于之”比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有许多解释,如:代词(他,他们,哪里,什么,怎么),语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