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分析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解读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等。
  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江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解】: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寄人

[唐]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注解】:

这是与情人别后的寄怀诗。诗的首句写梦中重聚,难舍难离;二句写依旧当年环境,往日欢情;三句写明月有情,伊人无义;四句写落花有恨,慰藉无人。前二句是表明自己思念之深;后两句是埋怨伊人无情,鱼沉雁杳。以明月有情,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

1. 望月怀远,寄托相思之情。

在中国古诗词中,月亮作为文人墨客抒发相思之情的载体,尤其普遍。这种情感体验,所思念的对象,涵盖了亲人、爱人、朋友以及故乡等各个层面。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都是抒发了对于远方家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这类意象中,月亮触动的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悲欢离合的感慨和对于团圆相聚的渴望。比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出了人们对于团圆和相聚的普世愿望和美好祝福;张若虚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表达了一种渴望跨越空间与距离而陪伴的祝福与思念。类似的还有,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望月思人,在诠释男女的相思之情里更为浪漫唯美和缠绵悱恻。李清照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凄冷的月光折射出词人内心深处相思难耐的寂寞与苦闷;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色温柔却只能是在记忆里追寻,成为心头挥之不去的白月光。

2. 借月抒怀,表达隐逸情怀。

月亮作为高洁的象征,在古诗词中经常用来渲染气氛,表达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喜爱,流露对清幽雅致和超脱旷达之境的追求。这样的情感体验,往往离不开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现实世界的某种逃离或者厌恶,转向对悠闲自在、清静无为人生的一种追求。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构造出一幅清幽宁静的山水图,流露出诗人的隐逸情怀;而王维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月夜幽林,烘托出周遭环境的静谧和谐,更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空明澄澈。

3. 以月传情,象征失意心境。

古来圣贤皆寂寞,文人墨客更是逃脱不了这样的心境。身世浮沉、怀才不遇等诸多坎坷,失意与寂寞往往成为无法摆脱的羁绊,而凄冷的月亮恰好成为其传情达意的最好载体。诗人往往通过月亮,来表达自己的身世之悲和流离之苦。

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烘托出一个失意文人的羁旅之思和身世之悲;晏殊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反衬出词人深夜里的寂寞难耐和凄凉悲苦;杜甫的”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营造了悲凉之景,更渲染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悲苦。

4. 对月冥思,引发时空永恒的思索和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伤感。

月亮作为生命永恒的象征,很容易引发文人墨客关于时间、空间乃至生命永恒这一宏大主题的哲学式思考。人类与之相比,显得极为渺小,生命也何其短暂。月亮成为亘古不变的见证人,默默见证着岁月的流逝、生命的消亡和历史的兴衰。

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日初照人”,那是对永恒的追问,也是对自我生命的某种慰藉;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月光深情不变,六朝的历史兴衰和世事变迁却尽付诸于笔端。

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勾起的不止是一代帝王对于故国沦陷的苦闷,更是人们对于生命逝去和时间流逝的感伤。这是一种与时空相勾连的生命意识,是在永恒与短暂面前都曾有过的无力感,通过月亮传达出来。

5.借月喻人,赞美美丽的容颜或者高洁的品行。

月光皎洁,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喜欢用此来赞美美人和名士。“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是《诗经》里对于美丽女子最美好的赞美与想象,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朦胧之美;“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则是张孝祥对自我高洁情操的表白与坚守。

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有哪些~

http://www.66view.com/lunwen/15/93/47968.html
这是篇解读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论文


#太苗盛# 有关诗歌中的月的含义? - 作业帮
(13230543600):[答案] 月亮的意象分析 1、 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一:月亮是母亲与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 祟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会的静温与和谐,她反映着女性世界的 失意与忧伤.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传说,给月亮是月亮成为一个女 性化的...

#太苗盛# 古诗词中的明月意象有什么特定含义? - 作业帮
(13230543600):[答案] 明月蕴涵思乡之愁.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

#太苗盛# 在古诗中,明月都有何意象? - 作业帮
(13230543600):[答案] 唐诗中有很多写明月或月夜的句子,所表现的情感与内容范围极为广阔.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杜甫《秦州杂诗其七》).“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

#太苗盛# 月亮在古诗中的含义 -
(13230543600): 标准:月亮是诗人抒情达意争相选取的一种意象.大多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

#太苗盛# “月”在诗句作为不同的意象与赏析5个小时之内,月快月好,感激不尽! - 作业帮
(13230543600):[答案] 在古诗中,一些字眼是含着固定的意象的,“月”便是如此.“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白居易的千古名...

#太苗盛# 在古诗中“月”常代表什么 - 作业帮
(13230543600):[答案] 1、思乡或相思:在月亮意象中反映着古代文人寻找母亲世界、寻找精神家园、恢复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心理,反映在古典诗词里常常表现出望月思乡的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诗人怀念家园、父母的情思,常寄托...

#太苗盛# 古文中月亮的含义古文中月亮、月光通常有什么寓意? - 作业帮
(13230543600):[答案]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

#太苗盛# 月亮在古诗词中的含义是什么 -
(13230543600): 一、月亮是美的象征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月亮成为文学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题.《诗经·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衬人物美,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到了月之美.到汉魏六朝,月更成为诗文...

#太苗盛# 古诗词的含义谁知道有哪些”月光”、”月亮”有关的古诗词?分别举两例,分析”月光”、月亮在古诗词里的含义.举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业帮
(13230543600):[答案]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问月》 庭木已衰空月亮, 城砧自急对霜繁. ——李益《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 月光指光线,是比较抽象的意象;而月亮是指具象的物体.

#太苗盛# 中国古诗词中月亮的象征意义研究 从哪里着手?1、收集写月亮的中国古诗词2、研究古诗词中的月亮代表什么意义3、对古诗词中月亮代表意象分类对不起,... - 作业帮
(13230543600):[答案]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代表意义:思乡之情.美人.思人.感慨世事变迁 分类.这个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