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2

1. 初一上册期末语文文言文文言文考题

初一上册可以考的文言文很多,多是对比阅读(二)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1-3题。

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9分。(甲)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②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③跳踉:跳跃。④㘎(hǎn):吼叫)1.《古代汉语词典》中,“益”有以下几个义项:①水漫出来 ②增多,增加 ③助④益处,好处 ⑤渐渐。

结合前后文可以判断,“益习其声”中加点字“益”意思是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⑴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 驴不胜怒,蹄之。

3。 探究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补充完成以下语句。

(每空限15字以内)(3分)讲学家只知 ① ,不知 ② ;老虎只知 ③ ,不知 ④ ;由此看来天下事有相同的原理: ⑤ 。

2.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给你点复习重点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 1 《在山的那边》——《长江文艺》——王家新 2 《走一步,再走一步》——《当代少年》——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 《生命 生命》——《杏林子作品精选》——杏林子——女作家 4 《紫藤萝瀑布》——《铁箫人语》——宗璞 5 《童趣》——《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沈复——清代文学家 6 《理想》——《流沙河诗集》——流沙河 7 《短文两篇》 《行道树》——《张晓风选集》——张晓风 《第一次真好》——《无言歌》——周素珊 8 《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周国平文集》——周国平 9 《我的信念》——《现代人的智慧》——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波兰人,著名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10 《〈论语〉十则》:孔子——春秋时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11 《春》——《朱自清全集》——朱自清 12《济南的冬天》——《老舍文集》——老舍——舒庆春,北京人,著名作家 13 《山中访友》——《散文》——李汉荣 14《秋天》——《预言》——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15 《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次北固山下》——《全唐诗》——王湾——唐代诗人 《钱塘湖春行》——《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西江月》——《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天净沙 秋思》——《全元散曲》——马致远——元朝著名戏曲作家 16 《化石吟》——《科学24小时》——张锋 17《看云识天气》——^-^ 18《绿色蝈蝈》——《昆虫的故事》——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19 《月亮上的足迹》——《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朱长超 20 《山市》——《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代文学家 21 《风筝》——《野草》——鲁迅 22 《羚羊木雕》——《东方少年》——张之路 23 《散步》——《北京青年报》——莫怀戚 24 《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诗选》——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纸船 寄母亲》——《繁星》——冰心——谢婉莹,诗人、作家 25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余嘉锡《世说新语笺舒》——刘义庆——南朝人 26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27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郭沫若全集》——郭沫若——郭开贞,诗人、学者 28 《女娲造人》——《神话故事新编》——袁珂 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作品精选》——金波 30 《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刻者》《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伊索——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智子疑邻》——《韩非子?说难》——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塞翁失马》——《淮南子?人间训》(《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著再给你点复习题吧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古诗词、文言文、文学常识测试试题(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古诗词填空(每空1分,共21分)1. 君问归期未有期, 。

2. 枯藤老树昏鸦, , 。3. 杨花落尽子规啼, 。

4. 烟笼寒水月笼沙, 。5. ,风正一帆悬。

6. 神龟虽寿, 。 ,终为土灰。

7.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孤山寺北贾亭西, 。9.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10. , 。

小园香径独徘徊。11. 兴尽晚回舟, 。

争渡,争渡, 。12. 半亩方塘一鉴开, 。

问渠那得清如许? 。13. 正入万山圈子里, 。

14. ,邀我至田家。二、文言文填空(每空1分,共27分)15.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 。

16. 余年幼, , 。神定, ,鞭数十, 。

17. :“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有一言_______________?”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见宫殿数十所,___________,始悟为山市。

, 。20. 既而风定天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霄汉。

21.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

22. 元方曰:“ ,日中不至, ; ,则是无礼。”三、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7分)23.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它生长着。

24. 春天像小姑娘, ,笑着,走着。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着我们向前去。

26.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睁开了眼。 ,水涨起来了, 。

27.山尖全白了, 。四、翻译下列古文(每题2分,共10分)2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29.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0.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3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3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五、根据提示填空(每题2分,共16分)33.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3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 。 35. 《〈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36. 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

3. 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必考内容

如果要试题,老师给你发的复习资料是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

下面我就说下语文的期末必考内容

一文言文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各课的词语解释和拼音

四作文复习

我也是初一的学生

以上的复习要点在中学教材全解里都能找到

至于文言文,还是尽量更着老师的思路走,因为这本书里文言文的意思不能表达的十分准确,所以,老师在课上讲的试题就是最好的复习题

至于作文复习,只要平时多练练,我的老师一个星期就让我们写三篇作文,所以现在无论遇到什么题目都能冷静应对,总之只要多练即可~

4. 初一上语文古文复习资料

每周一诗 序号 题目 作者 出处 1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全唐诗 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刘随州诗集 3 山中留客 唐 张旭 全唐诗 4 杂诗 唐 王维(摩诘) 王右丞集 5 山中寡妇 唐 杜荀鹤 唐风集 6 客中作 唐 李白(太白) 全唐诗 7 漫兴(之一) 唐 杜甫(子美) 杜工部集 8 对竹思鹤 宋 钱惟演 西昆酬唱集 9 古意 唐 王驾 全唐诗 10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11 泛吴松江 宋 王禹偁 小畜集 12 书湖阴先生壁 唐 王安石(临川) 王临川集 13 少年行 唐 王维(摩诘) 王右丞集 14 结袜子 唐 李白(太白) 李太白集 15 读山海经(选一) 晋 陶渊明 陶渊明集 16 解闷 唐 杜甫(子美) 杜工部集 唐诗精华 1 登岳阳楼 唐 杜甫(子美) 杜工部集 2 登高 唐 杜甫(子美) 杜工部集 3 石壕吏 唐 杜甫(子美) 杜工部集 4 放言五首(其二) 唐 白居易(乐天) 白氏长庆集 5 卖炭翁 唐 白居易(乐天) 白氏长庆集.新乐府 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梦得) 刘禹锡集 7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全唐诗 8 无题 唐 李商隐(义山 号玉溪生) 李义山诗集序号 标题 作者 出处 1、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战国 孟子 孟子 2、卖油翁 宋 欧阳修 欧阳文忠公文集 3、核舟记 明 魏学洢 虞初新志 4、口技 清 林嗣环 虞初新志 5、口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 6、*明湖居听书 清 刘鹗 老残游记 7、鲧禹治水 / 山海经 8、女娲补天 / 淮南子 9、精卫填海 / 山海经 10、夸父追日 / 山海经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

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

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إ 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毕一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إ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

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إ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

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欧阳修(1007-1072),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

嘉佑五年(1060),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

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熙宁四年 (1071)六月, 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

卒谥文忠。 张潮:字山来,号心斋,仲子,安徽歙县人,生于清顺治八年(1650年)。

张潮是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刻书家,官至翰林院孔目。张潮著作等身,著名的作品包括《幽梦影》、《虞初新志》、《花影词》、《心斋聊复集》、《奚囊寸锦》、《心斋诗集》、《饮中八仙令》、《鹿葱花馆诗钞》等。

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孟子周游齐、晋、宋、薛、鲁、滕、梁列国,游说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忙于战争,几乎没有人采纳他的治国思想。

孟子是中国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居,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

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福建安溪赤岭后畲人。

明万历三十年(1607)生,从小聪颖过人。甫七岁即能属文。

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售。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功读。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

5.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归纳

这里所编的论语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太薄》《子罕》《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第一则: 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怎么不感到愉快?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怎么不开心呢?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怎么算不上是有修养的人呢?" 重点字词解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lè):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而:连词。 时习:时常的复习。

[编辑本段]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

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为:替 谋:办事,出主意 忠:忠诚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知识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

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编辑本段]第四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法适从;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迷惑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编辑本段]第五则:学习方法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的东西知道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重点字词解释: 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zhì):本字指“是知(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

6. 初一语文常考文言文

(一)《童趣》一、词语积累(一) 常规词语 [余]我. [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 [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拟作]比作.拟,比,比拟. [向]接近. [昂首]抬头.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lì)]鸟鸣. [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当作……. [砾(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 [为(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二) 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三)成语 [明察秋毫]明,视力.察,看清.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三、整体把握 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首段先点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记事分述.作者以“物外之趣”统摄几件事,意在说明他年幼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四、阅读探究 1. 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收获:时有物外之趣.2. 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物外之趣. 3. 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一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二 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三 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4. 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 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 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 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基础:细致的观察.关键:丰富的想像. 8. 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 ① 有强烈的好奇心.②有细致的观察力.③有丰富的想像力.五、迁移运用 1. 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① 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②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③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2.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3. 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等.4. 阅读下列古诗,谈谈这首诗包含的情趣.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儿童善于观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有丰富的想像力.他们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体验中得到心理的满足,获得了审美情趣.翻译: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二)《〈论语〉十则》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



~


#蒙水莘#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书上册期末考试可能会考哪些题,作文会考哪些些 -
(19467354447): 第一大题就是选择题, 文言文是必考的,而且,最有可能的是《论语》和《三峡》,文言文主要考的是翻译.古诗填空.其次,就是阅读了.作文要写小事才

#蒙水莘# 初中语文期末考试,关于文言文的知识一般有哪些考题类型? -
(19467354447): 1.句子翻译题 2.单个文言字的意思 3.一词多义 4.文言文理解题

#蒙水莘#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的考点 -
(19467354447):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天下苦秦久矣.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安陵君其许寡人也! (6)弗敢易!

#蒙水莘# 初一语文考点有什么? -
(19467354447): 初一语文应该要考记叙文、字音、古诗、文言文,古文主要是字词解释和文学常识,课文翻译,道理.课外古诗词还有名著导读也重要,一些主要的的课内阅读,还有后面的古诗,背名诗句

#蒙水莘# 2022中考文言文知识点
(19467354447): 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中考文言文知...

#蒙水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篇目 -
(19467354447): 出师表:是重点,有考点的地方较多,在后半部分最多句子的考点;隆中对:想对较少,但你还是要看,多读几遍就行了,了解其翻译的意思,把整个文意读懂.陈涉世家:中间部分(陈涉还是小头目的时候)要背,尤其是:会天大雨,道不通,...

#蒙水莘#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考点 -
(19467354447): <<马说>>可能性最大 其次是<<小石潭记>> <<醉翁亭记>> 也有可能 还有古诗要背好 最后面的8首古诗也要 还有后面的名著也要看看 祝你考好

#蒙水莘# 人教版初一上语文重点课文有哪些??(期末考试可能考的) -
(19467354447): 凭我的印象 是第三单元的《春》 朱自清的 好考 比较重要 其实《济南的冬天》也有可能 老舍写的 老舍的简介背出 .多多背一下笔记 《古代诗歌四首》要会背出 大多要考古诗的还有作者的感想 《山市》虽然是选学科 但也比较重要 笔记多去背背 《风筝》鲁迅 鲁迅的简介要知道如:他的回忆性散文是《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还有郭沫若的简介也要看 《在山的那边》要知道作者是王家新 把笔记背出 《童趣》课文、翻译和笔记要会 《理想》要知道作者是流沙河 当代诗人 笔记看一遍 《论语十则》一定要背很重要 《山市》的作者简介和课文背出 笔记看一遍要知道 最好背出 《世说新语》两则也要看 加上课外古诗文全都背出 应该可以了 希望能帮到你!

#蒙水莘# 谁能提供一下七年级上册语文版的期末复习重点啊!? - 作业帮
(19467354447):[答案] 人教版 2.4.5.6.10.11.12.15.16.17.20.21.22.25.26.27课 还有课外的10首古诗,文体常识等 基本上就是这些了

#蒙水莘# 初一语文上册前三单元重要知识点是什么 - 作业帮
(19467354447):[答案] 作者、字词、古诗(文言文)翻译、 (单独字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