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为玉帛出自成语 关于历史的成语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8
【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 化干戈为玉帛 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刃)高的城池来保护国家守卫百姓,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部落首领上万。
化干戈为玉帛
同义词 干戈为玉帛一般指化干戈为玉帛
词名:化干戈为玉帛 (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
【解释】:玉帛:玉即玉;帛为丝织品。二者皆为进贡之上品,在此引申为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的意思。干戈:兵器,借指战争或者争斗,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友好。

词名:化干戈为玉帛
【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
化干戈为玉帛
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刃)高的城池来保护国家守卫百姓,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部落首领上万。
【示例】: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了。 ◎老舍《茶馆》第一幕。“你们若珍惜魔罗刹便化干戈为玉帛、化戾气为祥和,握手言和……”康笑胤《古今尘世路》。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近义词:化戾气为祥和

化干戈为玉帛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释义]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语出] 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词目 化干戈为玉帛

发音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释义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处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示例 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老舍《茶馆》第一幕)

解释一下“化干戈为玉帛”,并说出出自何典故?~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高的城池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

(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原文] 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完璧归赵、围魏救赵、退避三舍、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一鼓作气、千金买骨、讳疾忌医、卧薪尝胆、杀妻求将、惊弓之鸟、高山流水、一字千金、指鹿为马、焚书坑儒、图穷匕见、悬梁刺股、四面楚歌、约法三章、孺子可教、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手不释卷、金屋藏娇、暗渡陈仓、十面埋伏、投笔从戎、马革裹尸、多多益善、老当益壮、鞠躬尽瘁、三顾茅庐、煮豆燃萁、刮目相看、乐不思蜀、七步成诗、言过其实、七擒七纵等等。


#江乖岭# 请问,“化干戈为玉帛”中“干戈”指()“玉帛”指(),且成语的意思是? -
(18372182427): 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江乖岭# 化干戈为玉帛的意思啥? -
(18372182427): 化干戈为玉帛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解释】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结构】动宾式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近义词】转危为安【例句】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了.(老舍《茶馆》第一幕)

#江乖岭# 化干戈为玉帛是什么意思? -
(18372182427):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高的城池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玉帛:玉即玉,帛为丝织品.二者皆为进贡之上品,在此引申为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的意思. (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原文] 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江乖岭# 化于戈为玉帛是什么意思 -
(18372182427): “化干戈为玉帛”最早出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典故:《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

#江乖岭# 化干戈为玉帛的典故 -
(18372182427):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高的城池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玉帛:玉即玉,帛为丝织品.二者皆为进贡之上品,在此引申为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的意思. (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原文] 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江乖岭# 化干戈为玉帛中干戈玉帛的意思是什么? -
(18372182427): 玉帛:玉即玉;帛为丝织品.二者皆为进贡之上品,在此引申为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的意思.干戈:兵器,借指战争或者争斗.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友好....记得好评

#江乖岭# 化干戈为玉帛在哪本书出现过?化干戈为玉帛在哪本书出现过
(18372182427): 解 释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典故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 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变战争...

#江乖岭# 化干戈为玉帛是什么意思?源自哪里?
(18372182427): 化干戈为玉帛 (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 玉帛:玉即玉,帛为丝织品.二者皆为进贡之上品,在此引申为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的意思. 干戈就是兵器的意思,借指战争或者争斗.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江乖岭# 求“化干戈为玉帛”的解释
(18372182427):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

#江乖岭# “化干戈为玉帛”中的“玉帛”是什么意思? -
(18372182427):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高的城池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玉帛:玉即玉,帛为丝织品.二者皆为进贡之上品,在此引申为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的意思. (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原文] 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