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关于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感人的故事 人与人的感人故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18
发人省思的小故事

【小故事1】

有一个人作了一个梦,梦中他来到一间二层楼的屋子。进到第一层楼时,发现一张长长的大桌子,桌旁都坐着人,而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吃得到,因为大家的手臂受到魔法师咒诅,全都变成直的,手肘不能弯曲,而桌上的美食,夹不到口中,所以个个愁苦满面。但是他听到楼上却充满了欢愉的笑声,他好奇的上楼一看,同样的也有一群人,手肘也是不能弯曲,但是大家却吃得兴高彩烈。原来每个人的手臂虽然不能伸直,但是因为对面的人彼此协助,互相帮助夹菜喂食,结果大家吃得很尽兴。

没有一个人可以不依靠别人而独立生活,这本是一个需要互相扶持的社会,先主动 伸出友谊的手,你会发现原来四周有这么多的朋友。在生命的道路上我们更需要和其它的肢体互相扶持,一起共同成长。

〔小故事2〕

有一个人经过热闹的火车站前,北京最好bdf系统治疗医院是不是专家坐诊的?看到一个双腿残障的人摆设铅笔小摊,他漫不经心的丢下了一百元,当做施舍。但是走了不久,这人又回来了,他抱歉的对这残障者说:「不好意思,你是一个生意人,我竟然把你当成一个乞丐。」过了一段时间,他再次经过火车站,一个店家的老板在门口微笑喊住他,「我一直期待你的出现,」那个残障的人说,「你是第一个把我当成生意人看待的人,你看,我现在是一个真正的生意人了。」

你怎么看一个人,那人可能就会因你而有所变,你看他是宝贵的,他就是宝贵的。一份的尊重和爱心,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善果,所以朋友们,不妨用心的看待这个世界用心的去尊重每一个人及自已,你将会发现,自己及周遭的人都有着无穷的潜力。

〔小故事3〕

有位老师进了教室,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

他问班上的学生说:「这是什么? 」

大家都异口同声说:「一个黑点。」

老师故作惊讶的说:「只有一个黑点吗? 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 」

你看到的是什么? 每个人身上都有北京市专治bdf医院一些缺点,但是你看到的是那些呢? 是否只有看到别人身上的黑点;却忽略了他拥有了一大片的白板(优点)? 其实每个人必定有很多的优点,换一个角度去看吧!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小故事4〕

有二个妇人在聊天,其中一个问道:「你儿子还好吧? 」「别提了,真是不幸哦!」这个妇人叹息道:「他实在够可怜,娶个媳妇懒的要命,不烧饭、不扫地、不洗衣服、不带孩子,整天就是睡觉,我儿子还要端早餐到她的床上呢!」「那女儿呢? 」「那她可就好命了。」妇人满脸笑容:「他嫁了一个不错的丈夫,不让他做家事,全部都由先生一手包办,煮饭、洗衣、扫地、带孩子,而且每天早上还端早点到床上给她吃呢!」

同样的状况,但是当我们从我的角度去看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心态。站在别人的立场看一看,或换个角度想一想,很多事就不一样了,你可以有更大的包容,也会有更多的爱。 由

制作

〔小故事5〕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治疗bdf有什么方法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柱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请求再有一条腿吗? 」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请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请求他帮助我,教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小故事6〕

在十七世纪,丹麦和瑞典发生战争

一场激烈的战役下来,丹麦打了胜仗,一个丹麦士兵坐下来,正准备取出壶中的水解渴,突然听到哀啍的声音,原来在不远处躺着一个受了重伤的瑞典人,正双眼看着他的水壶。

「你的需要比我大。」丹麦士兵走过去,将水壶送到伤者的口中,但是瑞典人竟然伸出长茅刺向他,幸好偏了一边,只伤到他的手臂。

嗨!你竟然如此回报我。」丹麦士兵说:「我原来要整壶水给你喝,现在只能给你一半了。」

这件事后来被国王知道了,特别召见这个丹麦士兵,问他为什么不把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杀掉? 他轻松的回答:「我不想杀受伤的人。」

这个故事看到人性的一面,在别人忘恩负义之后,仍有饶恕的心,这是第二次的饶恕,也是一种更伟大的情操。

〔小故事7〕

有一个人晚上开着车,经过一个十字路口,这时黄灯已转成红灯,他心想反正没车,于是加速冲了过去,结果不巧被jc拦了下来,jc问他:「你没看到红灯吗? 」「有啊!」他答。

「那你怎么还闯经灯啊? 」jc又问。

他说:「因为我没有看到你呀!」

我们常想在生活中取巧,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殊不知我们所做的事是天地皆知,无所隐。思想一下近日的生活,是否每件事都可以摊在阳光之下,而不再找借口及理由来欺骗自己将它合理化。

〔小故事8〕

在一个偏远、封闭的小镇只能听到两个电台:第一电台专门广播名人消息、callin节目,或让你心静的34条经典修心格言是热门歌曲排行榜,它的收听率相当高;第二电台则是气象专业电台,它的听众只有一小群人。一天晚上,气象电台发出紧急警告:一个威力惊人的「龙卷风」将在午夜来袭本镇,电台呼吁镇民立即疏散他处。这一小群听众立刻组织起来,有的去找镇长,有的到街上敲锣打鼓,有的打电话给第一电台,请求播出龙卷风消息,好保存身家性命。镇长说:「本镇从未有过龙卷风,龙卷风的消息是气象电台误报或捏造,为的是提高收听率。」敲锣打鼓的人则视为疯子。而第一电台则以现场正在访问名人为由,不克插播这一条「生死存亡」的消息。小镇被夷为平地,后来者没有人知道这块地曾经是一个小镇。

每一个日子都可能是最后的日子,我们要以敏锐的心过每一天,更要用心的看看这个世界,用心看看自己,不要把每一件事都视为是理所当然,因为所有的事情都会改变,且看你如何去衡量他啰。

〔小故事9〕

一个寂寞的人看了一个电话的广告

,「有了电话,朋友就来!」于是,他装了一支电话,希望朋友跟着来。白天他卖力地工作,回家之后就整晚歇斯底里地盯着电话机,心想,他错过了不少电话。他仍然寂寞,开始为可能漏接的电话而抓狂!一天他从信箱礼抓出录音机的广告 ,有了录音机,朋友不『漏接!』录音机装了一个星期后,他就把它退了,空空的录音机,房间更加寂寞。

不是有了电话就有了朋友,同样的不是有了金钱就有朋友,存着一颗真诚和主动 热忱的心,才是重要,当你主动的付出关怀与热情,主动的帮助别人,那么你周遭的人便会因为你的付出而更加的感谢你,同时你也会拥有更多交心的朋友。

我的钱包,用迷信的话说,真是“命太好了!”———有人短信问我是不是丢了钱包,我一翻书包才惊觉的确如此;努力回忆“案”发现场,才发现离最后一次用钱包不过短短半个钟头;匆匆跑去认领,除了证件、汇款单和一些名片、发票没动,居然还安安稳稳地躺着几张百元钞票……
事情其实很简单。前几天下午,我在洪美商业街打印材料,付过钱就步行到八大家办事(记得当初很清楚是把钱包放进书包了呀)。走到和平公园门口,接到学院曹伟老师的短信:“春燕,你是不是丢了钱包?有人捡到送我这来了。”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怎么可能”。可当翻遍整个书包,我才不得不承认确确实实是把钱包丢啦!里面有我的身份证和一张汇款单,还有刚取的两百多块钱!这个时候,我惊诧的不仅是自己的大意,更多的是:是谁这么好心,而且刚好认识我(不一定有交往,但知道我是管理学院学生),捡到钱包立马直接交到学院去了呢?
于是慌忙赶回学院团委,从老师手中接过钱包一看,证件,汇款单,几张名片、发票,还有我的两百多块,一个都不少!没等老师把叮嘱我“下次小心”的话说完,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到底是哪位恩人。结果得到的答案更让我摸不着头脑:“一个01级的女生,没留名字啊。”
01级没留姓名的师姐,我想对你说:也许我们早已相识,也许我们仅有一面之缘,也许我们刚刚还在主楼广场擦肩而过……因着这个小小的钱包,我珍惜这份缘,感谢这份缘,更怀恋校园中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一位母亲骑着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零食袋掉在了地上,母亲马上停下车来,轻声对女儿说:“孩子,咱们把它扔进垃圾箱去。”说罢,便将孩子抱下车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零食袋……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事例,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细细想一下,难道不是吗?无论这位母亲,还是这个孩子的文明素质如何,在这一细节中已经有了答案。
文明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实在太多了。说到文明素质,其实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因为自我约束的态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使人一目了然的区别。这一转变,不但与思想认识有关,而且还与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我想,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里,这就要求我们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让这不文明的画面一少再少。
文明是我们生活学习的根基,是我们成长的臂膀。升旗礼仪,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和热血的国旗,在文明的包围下显得格外得鲜艳。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不负于中华民族“礼仪之帮”的美誉,校园文明极其重要,课后活动时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等处乱涂改刻画,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清洁卫生。当然同学之间也是离不开文明的,文明就像润滑油,能把磨擦消除。当我们与同学发生口角时,只要多进行自我反省,谦恭礼让,就会消除矛盾,加深友谊。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为了使中华美德远源流长,我们应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文明之花永驻你我心间!

和谐校园一件事——记暨董恒甫职校感人一幕
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提出:关心群众的疾苦,营造积极和谐的工作环境。近日发生在蒲汇塘校区的一件小事足以反映出董恒甫职校同事间关心融洽、校园内和谐宽松的氛围。
前不久,教务科文印室郑明老师午间突感心脏不适,张慧君老师颇有医学常识,一边请吴国生老师赶忙叫医生来,自己则留守照看病人。火速赶来的沈莲萍老师经检查,果断决定送医院就诊。工会主席刘玉明恰巧路过,问明情况,不由分说主动要求和俞蕾一起随120急救车全程护送郑明去医院。
当办公室迅速将情况向陆震谷校长报告后,陆校长随即赶往市六医院,迫切想了解最新治疗情况,直到医生确定病情稳定后方才回校。
据郑明老师称,还有好多老师前来关心问候,谨表谢意!郑老师感言:有时候对病人而言,药物是必需的,但大家的关爱也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可能超越药物的疗效。而同事间的和谐与关爱能创造无形的工作效益,为学校的发展起良好的推进力。

你去看电影love,actually is all around吧,看了之后会觉得世界很美好,就连心情也会变好呢!

和谐的感人故事~

先说一个人与动物的故事:
发生在动物身上的感人故事!

他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用一只母白鼠做肿瘤实验,他给那只白鼠移植了癌细胞,过了几天,肿瘤在关在笼子里的白鼠的身上越长越大,可他惊讶地发现一个异常的景象,那只白鼠焦躁不安,随后痛苦地用嘴撕咬身上的肿瘤,并将咬下来的一块块肿瘤吞噬下去,伤口上血迹斑斑,几乎露骨。

又过了两天,他又发现那只白鼠产下了一窝晶莹透亮的小白鼠,那只母白鼠奄奄一息地带着不堪目睹的伤口,躺在笼子里,嗷嗷待哺的小鼠崽喝着母亲的乳汁,一天天长大,白鼠母亲的身体日渐销售,拖着只剩下皮包骨头的身子,在癌细胞无情的肆虐下,用无与伦比的顽强和神奇的意志,用自己身体里所有的能量化为生命的乳汁,喂养着这一窝鼠崽,终于有一天,母鼠永远倒在笼子里,没有了一丝呼吸,一群被喂养长大的小白鼠把它围在中间……

他一直都在观察这个奇异的现象,母鼠在产下鼠崽后,整整活了二十一天,他心里惊呼道:“二十一天,恰好是白鼠平时正常的哺乳期,此后,小白鼠就可以脱离母亲而独立生存了,这只母鼠在正常情况下,因移植了癌细胞在身体内,早就应当死亡了啊!”面对此情此景,面对这种伟大而悲壮的动物的母爱!他潸然泪下……


人与人的故事:
笛卡儿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土伦省莱耳市的一个贵族之家,1650年2月11日卒于斯德哥尔摩。

笛卡儿的父亲是布列塔尼地方议会的议员,同时也是地方法院的法官,笛卡儿在豪华的生活中无忧无虑地度过了童年。他幼年体弱多病,母亲病故后就一直由一位保姆照看。他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父亲见他颇有哲学家的气质,亲昵地称他为“小哲学家”。

父亲希望笛卡儿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神学家,于是在笛卡儿八岁时,便将他送入拉弗莱什的耶酥会学校,接受古典教育。校方为照顾他的孱弱的身体,特许他可以不必受校规的约束,早晨不必到学校上课,可以在床上读书。因此,他从小养成了喜欢安静,善于思考的习惯。

笛卡儿1612年到普瓦捷大学攻读法学,四年后获博士学位。1616年笛卡儿结束学业后,便背离家庭的职业传统,开始探索人生之路。他投笔从戎,想借机游历欧洲,开阔眼界。

这期间有几次经历对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次,笛卡儿在街上散步,偶然间看到了一张数学题悬赏的启事。两天后,笛卡儿竟然把那个问题解答出来了,引起了著名学者皮克曼的注意。皮克曼向笛卡儿介绍了数学的最新发展,给了他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

与皮克曼的交往,使笛卡儿对自己的数学和科学能力有了较充分的认识,他开始认真探寻是否存在一种类似于数学的、具有普遍使用性的方法,以期获取真正的知识。

据说,笛卡儿曾在一个晚上做了三个奇特的梦。第一个梦是,笛卡儿被风暴吹到一个风力吹不到的地方;第二个梦是他得到了打开自然宝库的钥匙;第三个梦是他开辟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道路。这三个奇特的梦增强了他创立新学说的信心。这一天是笛卡儿思想上的一个转折点,有些学者也把这一天定为解析几何的诞生日。

然而长期的军旅生活使笛卡儿感到疲惫,他于1621年回国,时值法国内乱,于是他去荷兰、瑞士、意大利等地旅行。1625年返回巴黎,1628年移居荷兰。

在荷兰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笛卡尔对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通过数学家梅森神父与欧洲主要学者保持密切联系。他的主要著作几乎都是在荷兰完成的。

1628年,笛卡尔写出《指导哲理之原则》,1634年完成了以哥白尼学说为基础的《论世界》。书中总结了他在哲学、数学和许多自然科学问题上的一些看法。1637年,笛卡儿用法文写成三篇论文《折光学》、《气象学》和《几何学》,并为此写了一篇序言《科学中正确运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论》,哲学史上简称为《方法论》,6月8日在莱顿匿名出版。1641年出版了《形而上学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学原理》等重要著作。


1649年冬天,笛卡儿担任了瑞典年轻的皇后斯蒂娜(Christina)的教师,但是不幸的是这位二十三岁的皇后坚持要求笛卡儿每天清晨5点钟到她没有暖气的图书馆里去给她上课,因为有睡眠不足,身体虚弱,受不了瑞典冬天的冷酷,终于得了肺炎,1650年2月11日,这位解析集合的奠基人,伟大的数学家、哲学家和物理学家与世长辞了,如果这个愚蠢的皇后不下这个奇怪的命令,可以预料笛卡儿将给这个世界作出更多的贡献。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小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 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报效祖国宏愿------ 华罗庚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212年)
——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
阿基米德的父亲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喜爱数学。有一次,国王请他去测定金匠刚刚为其做好的王冠是纯金的还是掺有银子的混合物,并且告诫他不得毁坏王冠。起初,阿基米德茫然不知所措。直到有一天,当自己泡大一满盆洗 澡水里时,溢出水量的体积等于他身体浸入水中的那部分体积。那么,如果把王冠浸入水中 ,根据水面上升的情况算出王冠的体积与等重量金子的体积相等,就说明王冠是纯金的;假如掺有银子的话,王冠的体积就会大一些。他兴奋地从浴盆中跃出,全身赤条条地奔向皇宫,大喊着:"我找到了!找到了!"他为此而发明了 浮力原理。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原理。伴随着这一发明,还产生了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在阿基米德的老年岁月里,他的祖国与罗马发生战争,当他住的城市遭劫掠时,阿基米德还专心地研究他在沙地上画的几何图形,凶残的罗马士兵刺倒了这位75岁的老人,伟大的科学家扑倒在鲜血染红了的几何图形上……
阿基米德死后,人们整理出版了《阿基米德遗著全集》,以永远缅怀这位科学巨匠的伟大业绩。


牛顿(1642~1727)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牛顿是举世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幼年充满了辛酸,在他出生前3个月父亲便去世了,之后母亲改嫁,他是由外祖母抚养成人的。23毕业于著名的剑桥大学后留校工作。后因逃避伦敦流行的鼠疫来到母亲的农场里。在这里,他被一个常人熟视无睹的现象吸引住了。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在地上,便开始思索为什么苹果会垂直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去呢?一定是有一种力在拉它,那么这种将苹果往下拉的力会不会控制月球?他就是通过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现象,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的巨大作用,很快就显示了出来。它解释了当时所知道的天体的一切运动。同时,牛顿又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光学实验,从而证明了白光是由以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排列的合成光。1687年,牛顿出版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里,他钻研了伽利略的理论,并归纳出著名的运动三大定律。除此之外,他发现的二项式定理,在数学界也有一席之地。1704年,出版《光学》一书,总结了他对光学研究的成果。
牛顿61岁那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此后年年连任直至逝世。作为举世公认的、最卓越的科学巨匠,他仍谦逊地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1727年3月20日,84岁的牛顿逝世了。作为有功于国家的伟人,他被葬在了英国国家公墓,受到世人的瞻仰。


欧拉(1707~1783)
欧拉瑞士数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欧拉从小着迷数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数学天才。他13岁便成为著名的巴塞尔大学的学生,16岁获硕士学位,23岁就晋升为教授。1727年,他应邀去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过度的劳累,致使他双目失明。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 。欧拉具有惊人的记忆力。氢说,1771年圣彼德堡的一场大火,把他的大量藏书和手稿化为灰烬。他就凭着惊人的记忆,口授发表了论文400多篇、论著多部。欧拉这们18世纪数学巨星,在微积分、微分方程、几何、数论、变分学等 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而确定了他作为变分法的奠基人、复变函数先驱者的地位。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发表的科普读物,在长达90年内不断重印。欧拉是古往今来最多产的数学家,据说他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够当时的圣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机同时忙上几年。
欧拉作为历史上对数学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米德、牛顿、高斯),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高斯(1777~1855)
高斯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著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著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祖冲之(429~500)
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华罗庚(1910~1985)
中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金坛人。
华罗庚的父亲是经营杂货店的小业主,由于经营惨淡,家境每况愈下,致使上中学不久的华罗庚辍学,当了杂货店的记账员。在繁琐、单调的劳作中,他并没有放弃最大的嗜好---数学研究。正在他发奋自学时,灾难从天而降---他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症,被医生判了“死刑”。然而,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但左腿却落下了终生残疾。他常挂在嘴边的是这样一句话:“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这位没有大学文凭的数学家,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刻苦自学,于1930年,以《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而使中国数学界刮目相看。后被熊庆来教授推荐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在这里,他得益于熊庆来、杨武之的指导,学术上得以长足进步,并逐渐树立起他在世界数学界的地位。1948年应美国一所大学骋请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携妻儿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后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十分重视和倡导把数学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并亲自组织和推广“优选法”、“统筹法”,使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他一生勤奋耕耘,共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作为数学教育家,他培养出陈景润、王元、陆启铿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并形成了中国数学学派,有的人已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在日本讲学时,因突发心肌梗塞而去世,终年75岁。一生以“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自勉的华罗庚,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陈景润(1933~1966)
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闽候人。
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因此,陈景润一出生便似乎成为父母的累赘,一个自认为是不爱欢迎的人。上学后,由于瘦小体弱,常受人欺负。这种特殊的生活境况,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极为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加上对数学的痴恋,更使他养成了独来独往、独自闭门思考的习惯,因此竟被别人认为是一个 “怪人”。陈景润毕生后选择研究数学这条异常艰辛的人生道路,与沈元教授有关。在他那里,陈景润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从那里,陈景润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1953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但始终没有忘记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数学论文寄给华罗庚教授,华罗庚阅后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从此便有幸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1966年5月,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颅。如果这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纸,则足以说明问题了。1973年,他发表的著名的"陈氏定理",被誉为筛法的光辉顶点。
对于陈景润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国数学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誉:他移动了群山!


诺伊曼
诺伊曼(1903~1957),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诺伊曼出生在一个犹太银行家的家庭,是位罕见的神童。他8岁掌握微积分,12岁读懂《函数论》。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曾有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1913年夏天,银行家马克斯先生登出一则启示,愿以10倍于一般教师的聘金,为11岁的长子诺伊曼聘请一位家庭教师。尽管这诱人的启示,曾使许多人怦然心动,但终没有人敢去教导这样倾城皆知的神童……他在21岁获得物理-数学博士之后,开始了多学科的研究,先是数学、力学、物理学,又转到经济学、气象学,而后转向原子弹工程,最后,又致力于电子计算机的研究。这一切,使他成为不折不扣的科学全才。他的主要成就是数学研究。他在高等数学的许多分支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最卓越的工作 是开辟了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对策论。1944年出版了他的杰出著作 《对策论与经济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作出重要贡献。战后 ,运用他的数学才能指导制造大型电子计算机,被人们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单翼天使,穿越黑夜飞到你身边]

一、
1994年,14岁的林欣还是宜昌一所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她家境贫寒,为了省钱,早餐经常只有一个馒头,但她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与她同桌的男生叫汪涵,汪涵的父亲在宜昌经营酒店生意,家境颇为殷实。家境的悬殊并没有让汪涵疏远林欣,相反,他非常佩服品学兼优的林欣,他很想帮帮好。
一天早晨,汪涵像往常一样带来一大堆早餐,他拿起其中一盒鲜奶对林欣说:“我最讨厌鲜奶的腥味,可我妈每天逼着我喝,真痛苦啊!你能帮我反它解决掉吗?”林欣看他对着鲜奶又是皱眉又是咧嘴,于是接过了那盒鲜奶。汪涵装出感激的样子说:“你真好!简直是救我于水深火热之中啊!”此后,为了解除汪涵的“痛苦”,林欣每天都会帮他喝一盒鲜奶。
初三时,老师要求同学间开展“一帮一”的互助活动,“困难户”汪涵主动要求和林欣“配对”,请她帮助自己自己提高功课。林欣欣然答应。每个周末,汪涵都让母亲准备丰盛的饭菜,然后约林欣来家里做功课,吃饭时,汪涵不停地给林欣夹菜,汪涵的父母见此情景,不禁会心地相视一笑,他们为儿子的热情善良感到欣慰。
在林欣的帮助下,汪涵的成绩有了不小的提高。汪涵父母也打心眼喜欢这个衣着简朴、单纯秀美的女孩。有一次,汪母问及她家庭状况,林欣沉默了,脸上露出悲伤的表情。后来,汪母从儿子口中才知道林道林欣是一个身世凄苦的女孩。
原来,在林欣不满3岁时,父母在一次事故中双双遇难,是爷爷奶奶将林欣一手拉扯长大。3年前,百般疼爱她的奶奶去世了,年愈古稀的爷爷独自支撑起爷孙俩的生活。得知林欣的身世后,汪母对林欣生出一种怜爱。
一个周末,汪涵的父母请林欣一起到市郊的森林公园游玩。在攀登石阶时,林欣突然一个趔趄晕倒在地,苍白的脸上渗出虚汗。他们把她送到附近的医院,医生说,林欣是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和贫血而晕倒的!
好半天,林欣才慢慢苏醒过来,汪母正握着她的手,林欣感激地说:“刘阿姨,谢谢您!”
此时此刻,看着这个身世凄苦的女孩,一股强烈的母爱油然而生,她把林欣紧紧搂在怀里,“好孩子,你真是受苦了!刘阿姨一直想有个女儿,以后你就做小涵的妹妹吧。”站在一旁的汪涵喜不自禁。
初三下学期,林欣的爷爷因病辞世,汪家把林欣正式接到了家里。从此,林欣便成了汪家的一员。汪涵的父母对林欣如同亲生女儿一般的痛爱,林欣喜欢绘画,汪母专门请了美术老师辅导林欣。
林欣和汪涵更是亲密无间。汪涵自幼喜欢天文,夏天的晚上,他喜欢带着林欣到宿舍楼的平顶,仰望无垠的星空,跟林欣讲各种关于星座的传说。当汪涵知道林欣的生日是12月10号的时候,惊喜地告诉林欣,他们拥有同一个星座——射手座。说着,汪涵指着夜空中一团形如射手状的星系告诉林欣:“欣欣,看见了吗?这就是射手座,射手座是唯一长着翅膀的天使。”“我看见啦,看见啦!”林欣高兴地欢呼起来。
二、
光阴荏苒,转眼间,林欣和汪涵都念高三了。眼看高考一天天临近,两个人决定一起报考武汉的大学,汪涵报考了华中理工大学,而酷爱美术的林欣报考了武汉纺织学院服装系。可是,高考时汪涵发挥失利,考试结果不尽人意。1998年7月,林欣接到了武汉纺织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而汪涵却只被宜昌一个三类高校录取。
8月的一天晚上,汪涵和林欣并肩坐在楼顶上,想到即将面临的分离,两个人的心里都涌起阵阵酸楚,汪涵仰望繁星闪烁的苍穹,幽幽地说:“你知道吗?射手座唯一长着翅膀的天使,但它永远孤独地停在固定的位置。因为它是单翼,唯有寻找到另一个单翼天使,彼此拥抱才能展翅飞翔……”
林欣默默地望着汪涵,他的眼里跳动着温柔的火苗。片刻的静默后,汪涵将林欣轻轻地搂在怀里,在她耳边低声说:“欣欣,你愿意做我的天使吗?”林欣的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光。两颗倾慕已久的心终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林欣进入大学后,除了电话外,两个人几乎每周都要通信,互诉思念之情。林欣把汪涵的信装在一只漂亮的纸箱里,花落花开,汪涵的信已经装了满满一纸箱。
大学期间,林欣的艺术天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成为导师的得意门生,并在全国各种服装设计比赛中屡获大奖。毕业那年,服装系请到一个意大利米兰的留学名额,经研究,系里决定把这个名额给品学兼优的林欣。而去米兰这个国际时装之都深造,对热爱服装设计的林欣来说,无疑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可当这个机会就摆在眼前时,林欣却充满犹豫。她想:尽管留学期间的学费由学校提供,但除学费以外,至少20万元的生活及其他费用还得自己承担啊!虽然汪家也拿得出这笔钱,但自己欠他们太多了,怎么能再给他们增麻烦呢?
林欣无奈地想放弃这次机会,但又心有不甘,她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有一次,汪涵跟林欣通电话时,似乎感觉到电话那头的林欣有心事,在汪涵的追问下,林欣把这件事告诉了汪涵,汪涵高兴地说:“这是好事啊,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呢?”林欣说:“可是,留学两年需要花很多钱啊……”汪涵说:“你别着急,我马上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他们一定会支持你的。”
汪涵把林欣将要被学校公派出国留学的事告诉了家里,汪家人得知些事后,马上打电话给林欣,汪母语重心长地说:“欣儿,这么好地机会,你一定不能放弃啊。钱的问题你不用考虑,我们马上就为你准备。”
当汪家亲朋好友得知此事后,纷纷劝阻说:“这孩子又不是你们亲生女儿,有必要花这么大的精力吗?”汪母说:“我们早当她是自己的女儿啦,只要孩子争气,花再多钱也是值得的。”
家人有支持和鼓励让林欣重燃起了信心,她终于决定赴米兰继续攻读心爱的时装设计。在学校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出国的相关手系很快就办妥了。
2002年10月全家人送林欣到北京国际机场,登机前的一刻 ,林欣和汪涵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小涵,离开了你,我只是一个不会飞的天使……”“欣欣,你就放心的去吧,离开我,你会飞的更高、更远……”

在林欣踏上异国土地的时候,大学毕业的汪涵应聘到了宜昌一家民营企业做业务员。很多个不眠的夜晚,汪涵独自爬上楼顶,遥望夜空中的射手座,回忆跟林欣在一起有点点滴滴,心里荡漾着甜密,却又惆怅满怀,他想,林欣离自己那么遥远,而且才华横溢,前途无量,而自己却只是这座小城市里的一个小职员,他们的爱情会有结果吗?
而此时的林欣,在米兰这片美丽而陌生的土地上开始了全新的人生之旅。米兰服装艺术学院的导师,很多都是世界顶尖的时装大师,林欣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如痴如醉在时装艺术的海洋。虽然学业非常繁忙,但她每周都会给汪涵和养父母写信。
2003年8月,林欣在导师的推荐下,报名参加了意大利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大赛时,在遥远的故乡,一场灾难悄然降临到汪涵身上。
原来,自工作以来,任业务员的汪涵整天四处奔波,他常常感到肝区隐隐作痛,饭量也减少了,他以为是工作累的,并没有放在心上。但在2003年8月一年一度的员工体检中,汪涵意外地得知自己患了肝癌。
这件事对汪涵的父母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他们马上送汪涵住进医院。经全面检查,汪涵确诊为肝癌中期,幸运的是癌细胞并没有扩散,仍有一定的手术价值。一周后,医院对他施行了肝癌切除手术。
术后,汪涵在医院继续接受治疗。病痛中的汪涵非常思念林欣,此时此刻,他多么希望心爱的女友陪伴在自己身边。但不知何故,林欣已经很久没有来信了,他心里做了种种猜测:林欣那么优秀, 喜欢她的男孩子一定不少,林欣已经渐渐地淡忘了他:也许林欣学业太忙顾不上给他写信……不管怎样,他都不怨林欣,自己原本就配不上她,现在又身患重病,连生命都可能保不住,有什么资格去爱她?
汪涵请求父母不要把自己的病情告诉林欣,独自承担着病痛的折磨,可是这样的日子令他度日如年。他意志开始消沉,情绪也变得烦燥不安,甚至对治病也失去了信心,身体状况越来越糕。父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而远在米兰的林欣,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无成了参赛的设计初稿,导师对她的作品大为赞赏。林欣高兴之余,打电话到汪涵家里,汪母接了电话。寒暄了一番后,林欣询问起小涵的近况,汪母忍不住抽泣起来……在林欣的追问下,汪母也列法控制自己,对要欣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林欣得知汪涵的病情后,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飞到汪涵身边。她匆匆找到导师,对导师说明情况,要求请假回国,导师感到非常诧异,因为离初赛的截止日期只有短短几天,如果她的作品在初赛中入围,就意味着她必须马上接着准备复赛,在这个时候回国无疑是极不明智的,林欣流着泪对导师说,参赛的机会以后还会有,她现在必须马上回到爱人身边,照顾他、安慰他。导师最终被她的真诚打动,替她向校方申请到一个月的假期。
2003年9月12日,林欣辗转回到了家乡宜昌,一下长途车便直奔汪涵所在的医院。看到病床上形销骨立的汪涵,林欣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她抱住汪涵失声痛哭,“你病的这么重,怎么可以不告诉我……”汪涵看到久别重逢的林欣,不禁悲喜交加,他说:“叫你别回来你怎么就不听呢?耽误了学习怎么办?”见心上人此时还在为自己着想,林欣哭得更伤心了,“你知道吗?在这个世界上,我最珍惜的人就是你啊,你病成这样,我还有心思学习吗?”站在一边的汪母看到这一幕,百感交集,她想:真是没有白疼这个女儿啊!
林欣的出现给汪涵增添了无限生机,他开始积极地配合治疗,汪家父母看到儿子的转变,如释重负。
9月20日,林欣收到了导师从米兰寄来的航空信函,信里告知她,她的设计作品在初赛国入围,要求她火速赶回米兰准备参加复赛。林欣悄悄把信函收了起来,她决定留在汪涵身边,直到他痊愈。第二天,她给导师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长信,并向校方发去了休学半年的申请。
在林欣的悉心照料下,汪涵的身体状态趋于稳定。一天,林欣正忙碌着,汪涵轻轻地叫了声“妹妹”,林欣愣了一下,转过脸来。那天,汪涵认真地跟林欣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请求林欣安心地回米兰继续学业,他们还是像以前一样做最好的兄妹。可林欣不答应,她说:“我知道你是爱我的,你只是怕连累我才言不由衷地说出这些话,可是你忘了我们曾经的誓言吗?离开你,我只是一只孤独的天使,永远不可能飞翔啊……”
在林欣的真情感染下,汪涵终于“妥协”了,他们约定等汪涵恢复健康后,林欣就做他的新娘。
2004年2月,汪涵的肝功能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医生通知他可以出院了。3月18日,汪涵与林欣在家乡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婚礼上,汪涵的父母看到儿子和“女儿”历经艰辛,终于喜结良缘,流下了喜悦面激动的泪水,亲朋好友也纷纷为他们祝福。
新婚之夜,汪涵望着娇柔美丽的林欣,深情地说:“让我送你去米兰吧,我要亲眼看一看你生活的那片土地……”
4月20日,他们乘上了北京到米兰的国际航班。飞机在棉花般的云朵间穿梭,穿越漫长的白昼后,夜幕徐徐降临。透过舷窗,暗蓝色的夜空繁星闪耀,天空美得如梦似幻。“看,射手座!”汪涵兴奋地叫出声来。望着那片闪烁的星光,林欣想起了汪涵的话:射手座是唯一长着翅膀的天使,但它永远孤独地停在固定的位置。因为它是单翼,唯有寻找到另一个单翼天使,彼此拥抱才能展翅飞翔……
是啊,他们就是两只孤独的单翼天使,现在终于找到了各自的另一半,他们深情拥抱,展翅飞翔,飞向美丽的新世界!


[最后晚餐]

1从薇此刻躺在病床上的角度看,窗外法桐树上最后一片叶子在蓝灰色天空背景下是静止的,至少暂时静止着,好象在安享这份遗世独立的自由。它生命力很强,几次冷空气来袭,都没屈服过。树桠间不知什么时候起多出一些枯黄的小球来,象是缀满了果实。这至少是个安慰,树干至少不是完全赤裸裸的了。这是手术后的第四天,薇在输液,冰凉的液体缓慢而有节奏地通过透明的塑料管,一滴一滴注入薇的身体里,右手扎针的浅静脉处有点隐约的疼,一些积淀已久以至模糊的意识浮上来淡下去。一滴泪渗出薇的眼角。
护士刚离开,临走叮嘱她及时按铃。
一切象在梦中。梦境一样不真实。几天前,她还和好友嫱计划爬山去。下了一场大雪。多年未见的大雪。厚厚地覆盖了平原还有远山。她们想去寒山看雪景。雪松会在阳光下变幻出奇异斑斓簇动的光影,还有松鼠,一定也会偶尔出没在林中。这对摄影爱好者来说无疑是种莫大的诱惑。她甚至已经买好了登山必备的物品。一切整装待发。检查出胃病是一周前,因见她日益消瘦,母亲执意让她去医院做下检查。薇依偎在母亲怀里,指着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的广告,撒娇地说没事没事你女儿身体也倍棒着呢。母亲忍俊不禁却不无担忧。薇却并不在意。她也的确很少生病,平时连伤风感冒都很少。大小流感总是和她擦肩而过。若不是被母亲强行拽去检查,她此刻正攀登在白雪皑皑的寒山上欣赏雪景呢。
那天,当她拿着化验单去给简医生看,他镜片后那丝不易觉察瞬息即逝的疑惑,令薇感觉不妙。是的,一种不祥的预感深深攫住了她,这令她恐慌,象是荡秋千倏忽之间被卡在了半空。她怀疑是癌,这个不啻世界末日的字眼。死亡,她并不觉得有多么狰狞,她怕的只是那些生之乐趣将永远消失成为昨日风景。
她真想拽住简医生详问病况。简于她并不陌生,他们住同一小区,前后楼,平时见面只是礼貌性地打个招呼。他刚离异,在市京剧团工作的妻子为了一张绿卡毅然离开了他。他和薇上差下差不过三岁而已,却已经白发隐现。不过,几绺银发搭配那副眼镜,倒也平添几分儒雅。
接下来是纤维胃镜检查胃脱落细胞学诊断,无休止的化验,服药,再化验,再服药,等待未知的药理反应。试管中白色药水苦涩的味道让她忍不住想吐。
胃壁那有个豆大的良性肿瘤,简医生指着X光片上那块黑斑这样告诉她。需要立即切除,不然可能通过浸润胃壁和伴淋巴结转移为恶性。
薇点点头。她在手术协议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你老公呢?对于薇的形单影只,简很诧异。
他忙。薇答。心里象被掏空一样。
手术前,需要空腹一天,刚开始还能忍受,快中午时,她真的要承受不住,她想随便吃点什么喝点什么,哪怕一滴水一粒米也可以。可是,不行,医生千盯万嘱过的,不然本次疗程又要卷土重来。
薇束手无策地躺在病床上,强忍着一阵阵持续涌来的饥饿感,看着窗外电线杆上几只东瞅瞅西望望叽喳欢叫的小鸟,心里充满了羡慕。

2
薇住院,安是知道的,她说再见时,他头也没抬只是敷衍性地哦了一声,继续玩他的传奇,被烟薰黄了的细长手指在键盘上永不疲倦地上下翻飞。薇彻底心冷。
一个人去住院处办手续。母亲近来血压有点高,薇执意不让母亲再劳累。
其实她早已经习惯了一个人来来去去。她尤其喜欢一个人坐火车去遥远的地方再一个人折回。好像是一种冒险,她说不清自己什么时候起喜欢上这样孤独的旅行。似乎有什么东西需要寻找,目的地并不明确,原因也并不明确,但她总认为出发是一种必要的前提。旅途中有着陌生的风景陌生的人,那是她梦寐以求的,她喜欢现实和梦境融合的那一刻,那一刻清风徐来恍若隔世。她出发,也是为了逃避一些什么。现实令她失望,她感到自己象一粒种子被日益厚重的尘埃层层包裹,寻找不到什么适宜的时机发芽开花结果,这是很绝望的现实。她不愿意就这样安于现状直到老死。
对于她的出行,安很不理解。她的行为太不可思议,安喜欢的是规规矩矩一丝不苟的生活。他在建筑设计院工作五年,至今仍是个默默无闻的设计员。平时只是作些零碎的设计工作。他陶醉于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意念,却总得不到实践检验的良机,所以自甘沉沦。大约是婚后第二年,他迷上了游戏,从此工作之余终日疲于敲击键盘。那是个充满诱惑的虚拟世界,虚拟的刀光剑影,亲历一样过瘾刺激。
那个初夏夜的争吵,是很惊心动魄的。开始,他们只是轻声指责,接着分贝越来越高,生活中的烦恼一股脑全被适时激发出来,成为争吵中的催化剂。薇指责安太好逸恶劳,安指责薇太虚无缥缈,脏话一句两句三句霰弹一样投掷出来,重重砸在地板上。窗外栀子花孤单散溢着初香,他们谁也没有心情去欣赏,先是碗筷被摔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接着,电话,时钟,椅子,一切可以扔掷的均成为安泄愤的牺牲品,狼藉一地。婚纱照支离破碎在地上,玻璃碎片下是他们曾经甜蜜的笑靥。薇泪眼蒙胧,去抓碎片,锋利的玻璃碎渣不小心刺入手心里,鲜血滴到地板上,薇起身,一下将新买的玻璃茶几掀翻,连声嚷着不要活了不要活了。安冷眼看着薇,骂了声泼妇就摔门而去。
那夜,安几点回家的,薇不知道,她已经迷迷糊糊睡着了,眼角还挂着几滴泪痕。手心的血迹已经拭干,可是她心里的一个角落已经永远无可愈合,丝丝缕缕不停渗流着血迹。
实际上,自那次战争后,虽然表面平静,其实他们的婚姻早已经危机四伏名存实亡。在同一个屋檐下,心却隔着千山万水。
婚姻如网,薇有时感觉自己象一只盲视的飞蛾,慌乱中投奔错了方向,在网中挣扎一阵于事无补仍旧乖乖地束手就擒。薇有时真想离婚,将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再重新推倒,置之死地而后生。可是安死活不同意。对他来说,婚姻是一个温暖而安全的巢穴,他呆在里面如在母体一样惬意自在。
婚姻是坟墓,薇时常这样想,并感到自己在墓中一点点腐烂变质,成了最不得以的殉葬。
肚子在叫,肠在萦结,薇翻身起来,来到窗前。窗下一栋旧楼正在拆迁,断壁颓桓,扑扬扬漫天飞着尘土。

3
在胃部不间断的绞痛中,冉的面孔一点一点浮上来,逐渐清晰。
冉是她的初恋男友。那时,他们彼此相爱,很有些非他不嫁非她不娶的意思。可惜,一些误会使他们离散。冉的志向在远方,如火如荼地燃烧着。他不甘于自己的命运只是井底之蛙,他找到薇,问薇肯不肯和他一起浪迹天涯。薇摇头,说回去想想。她倒不是不想去,为了冉,无论海角无论天涯哪儿她都愿意去,即使辞掉交管所的工作也在所不惜。其实她很自卑,她做梦都幻想自己象碧空上一尘不染的云朵一样纯净,她爱冉,她不愿冉知道她的瑕疵。那样未免太残忍了。爱一个人,在薇想来,就是为他着想为他思量。爱他,何如离开他?!那个漫长的夜,她哭着睡去再哭着醒来。冉没有再来,他乘清晨的火车走的,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薇失魂落魄过一阵,几个月后,在安以白马王子的姿态介入她的生活时,她明了感情的事如果愿意一岁一枯荣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她投入了安的怀抱。但薇心中从未完全抹去冉的影子。午夜梦回,她会泪流满面从梦中醒来,然后去卫生间以凉水拍打脸颊。梦中,总会出现冉的背影,在一团没有边际的黑暗里。而她总是不顾一切向那愈来愈远的背影飞奔去。
薇没想到,十年后,她会和冉再次相遇。那是早春,所有即将复苏的仍在暗处潜伏着等待适宜的时机。旅途中,薇坐在火车前节一个靠窗的位置上。对座是一个年轻女子,纤细的面孔纤细的身材,蓬松自然的离子烫,发卷微黄衣着考究,象早期琼瑶片中的女主角。她不断向窗外张望。这时,一个男子出现了,手里拎着水果,那女子几乎是眉开眼笑扑上前去的。薇一愣神,不会这么巧吧?那男子落座,和薇视线交汇的一瞬间,喊出了薇的名字,果然是冉!在冉妻诧异的目光下,他们寥寥数语,客气而礼貌地一问一答。火车里的空气瞬间变得凝重,薇竭力不让自己流露出太多的情感,冉还是冉,除了一丝不露痕迹的沧桑,眉宇依旧。他在妻子温柔体贴的呵护下,看来相当幸福。薇心中翻江倒海。麻木地笑麻木地寒暄。薇感觉自己象个木偶。终于,冉到站下车,拥着怀中娇小妩媚的妻子,递过一张名片来。薇机械接住,挥手道别,车窗外冉和妻子琴瑟和谐的背影模糊在泪光里。
归途中,薇如行尸走肉。名片上余留冉的手温,薇在心中苦笑,人生异路,再要这张纸要这联系电话有何用?她轻轻捻起,打开车窗,将它抛了出去。薄薄的纸片在早春料峭的风里忽上忽下,断线风筝一样消失不见。
薇记住了那个手机号码,只一瞥就记住了,尾号是他们分离的日子,9707。当然,或许只是巧合而已。
薇仍旧会在午夜从梦中醒来,毕竟一个人的烙印不是那么容易就从心里抹去的,这需要时间,时间会淡化一切无法愈合的伤。
此刻,病床上的薇,极想给冉打个电话,他的声音是那么令人怀念。可是,想到他的妻,薇象瘪了的气球心绪低落。看得出,他家庭和睦婚姻幸福,而她的打扰不被祝福。爱是很玄妙也是很脆弱的东西,一旦破碎,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完璧归赵的,它只在一种情境下存在,倘若因为某种缘由没有珍惜而失去它,还是不要亡羊补牢为好。
就让他心中永远保留那些青涩与甜美吧,而今的一地落英,再也拼凑不出原来花蕊的模样。

4
薇想到了自杀,那或许会是一件无限快意的事情,毅然决然解决掉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赤条条了无牵挂。她想起一个高中同学,他刚提拔为单位中层干部,未来一片坦途阳光,却忽然得了癌,终不堪忍受化疗溺海而死。那时,她曾唏嘘过好久。
可是,真的就可以做到无牵无挂么,薇没有这勇气,首先失去女儿的母亲会老泪纵横,父亲早亡,一直以来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失去她,对母亲来讲,不啻又一击重创。安或许无动于衷,甚至还长吁一口气。冉如果听说也可能只是怆然一阵而已。
生死之间,界限在哪里?薇看过一些关于死亡的书,死亡是物质间的一种转换形式。呼吸停止之后,会有轻盈的灵魂从身体里面倾巢而出,上升到无限广藐的空间里去。死去的只是具有表象特征的肉身,而灵魂是永恒的。
肚子又绞疼起来,薇快支撑不住,十一月的天气,已经很冷了,汗滴还是从脑门上滚落下来。
走廊里传来缓慢而有节奏的脚步声。薇知道,那是一个中年女人,三月前得了癌,因为化疗,头发已脱落得差不多了,她皮肤白得离奇,穿一件玫红毛衣,在走廊里拿一本书走来走去,一本接一本地看,似乎住院期间是很弥足珍贵的读书时光。
她惨白的脸稀少的发,令薇不忍看她,可是她温和的笑不急不徐的语调,又给薇春日煦风的印象。
她活得似乎很快乐,这让几度想轻生的薇不解。终于,一次早起在走廊相遇时,那女人看到薇眉心紧蹙,笑着对薇说,人生在世各有短长,快乐一点总比郁郁寡欢要好,人迟早都要走这一程的,为什么不快乐呢,况且心境好坏也可能对病程有所影响。
想想也有几分道理,薇如释重负,这女人的话简单平常而富寓意,是的,遭遇变故,还是顺其自然保持乐观更好。

5
薇住院后,安来看过她几次。带来一些物品。表情淡淡的。说不上快乐抑或悲伤。这是预料之中的事。他的心不在自己身上。薇的生或死,对他已经没什么区别。薇苦笑。
嫱出差了,但她寄来了明信片和一沓照片。她果然去了寒山,在薇手术期间。和想像中完全一样,寒山成了雪山,雪坡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一束束斑斓奇光,穿着红色防寒服的嫱在雪地上奔跑,一个男孩在她后面紧追不舍。贺卡上,嫱写着祝愿她早日康复之类的话。薇为她高兴,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手术后,薇开始接受化疗,病情好转一时恶化一时,薇的脸颊泛起病态的红晕。
简医生温文尔雅的笑,令薇多少感觉住院时光不至于那么无聊。
简作为医生,是抱着普济苍生意念的。他始终对自己不能挽救每一个莅临尾声的生命而自责。薇的病况,尤其令他忧心忡忡,静寂的深夜,他翻阅一本本厚厚的医学书,琢磨研究可行的治疗方案。
薇胃壁那的肿瘤是恶性的,手术只是缓解一些疼痛拖延一点时间而已。他当时向薇隐瞒了这个事实,是不想看到薇的意志在瞬间就坍塌下来。目前晚期胃癌治愈率很低。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
薇,在他的记忆里,象一小簇火苗,妻子去了美国,那个她以为是天堂的国度。他并不吃惊,他只是琢磨不透美国究竟有什么吸引她的地方。结婚几年间,妻子挥金如土,本来殷实的家庭,被她挥霍一空。还好,她终于离开了,生活可以重新开始,这对于简来说简直是种解脱。就在那天,妻子走的那天,他在小区门口看到薇,火焰色的外套火焰似的笑,他瞬间被感动,心里那个被咬噬一空的地方丰盈起来,好多天都暖暖的。
一树梅开清香沁脾。简每天去病房都会折一枝梅花给薇,薇流露出少有的喜悦。期间,他通过互联网与一些胃癌专家取得联系,又拿着X光片回医大向教授咨询意见。可是,所有人都摇头,病灶转移已经无可救药,癌已波及肝脏,化疗放射疗免疫疗均已无效。
简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看着薇由丰美走向凋零。
因为化疗,薇长发落了一地,母亲在一旁默默垂泪,可是她依然忙得不亦乐乎,她找来剪刀,将每天收到的梅花稍加修剪,放到蓄满清水的玻璃瓶里。正午暖暖的阳光下,寒梅吐露清香带来生机,然而薇身体里的某些变化却并没有终止,黄疸症状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又一场雪来,那天,落很大很大的鹅毛雪,薇执意去雪地里,雪花一片两片落到薇的帽子上脸颊上身上,带点冰凉又带点温存。薇苍白枯槁的脸上浮起美丽的笑容。
雪花扑簌,法桐树上那片孤零零的叶子应声落下,匿入越来越深的雪里,酝酿重生。


#亓卸空# 人与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写一篇作文450字 -
(19860101539): 一、传统写法:建议写议论文 引论:通过现在坏境的破坏,点明论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本论:正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点,可以举香格里拉,一些花园式城市,或者是自己亲近自然的例子. 反面:人与自然不和谐共处的危害,多举一些...

#亓卸空# 作文体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动人故事500字 -
(19860101539): 篇一:身边的关爱 从小到大,我周围的人都对我倍加关爱,在不知何时就存入了爱的储蓄罐,慢慢地,慢慢地,时间长了,爱的储蓄罐被装满了,使我更加感到温馨,快乐. 于是,爱,就一直缠绕在我身边,不曾远离,不曾抛弃,而傻傻的我...

#亓卸空# 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故事 -
(19860101539): 关爱是一种不分大小的付出,不管给予或是得到.每当人们提起关爱这个词,我的心里总是有很多很复杂的情感在涌动.因为,关爱就像冬天里的一杯醇香温暖的咖啡,就像炎夏中的一碗清爽冰凉的柠檬茶,带着诱人的味道,化解掉所有的委屈...

#亓卸空# 人与人之间关爱的故事有哪些 -
(19860101539): 土耳其旅游途中,巴士行经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导游讲述了一个感人而且令人悲伤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地震后的第二天…… 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援人员不断搜寻着可能的生还者. 两天后,他们在废墟中看到一个令人难以...

#亓卸空# 求一篇感人的故事,要人与人之间的,有情节、环境描写并且有对话的故事.不要太长,3到5分钟就可以. -
(19860101539):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

#亓卸空# 急需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 350——400字 -
(19860101539): 1.想起王老师,我的心中就暖暖的,充满了感激之情. 星期三中午放学后,因妈妈不在家,我不知道该去哪里,正在焦急的时候,王老师走了过来,她看着我亲切地说:“跟老师回家吧! ”看我还在那里犹豫不决,王老师伸出手拉着我的小手...

#亓卸空# 求一篇《人与人之间的感人故事》(350字)急急急急急!! -
(19860101539): 我是一个爱音乐的人,我发誓要考音乐学院,可是遇到了一些挫折,我没办法,选择了考美术. 入学后,一切都还顺利,我以前性格有些冷傲,后来渐渐的温柔些了,不过同学们还是喜欢叫我冷傲. 有一次我跟我的好朋友凌去他男朋友的学校...

#亓卸空# 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关爱他人的) -
(19860101539): 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世界上有60多亿人口,芸芸众生,擦肩接踵.这当中有我们认识的,有我们不认识的.那么人与人之间需要什么来维系呢? 在阐述我的观点之前,我先给大家说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我的妈妈近来正在给一个高三的姐...

#亓卸空# 求一片有关和谐的叙事感人的文章 -
(19860101539): 用爱心托起家庭的和谐 今天在网上,我看到一枚专为纪念第11个“国际家庭日”而发行的邮票,绿色的底纹上画着一个红色的屋顶下有两颗相互包容的心的图案,这图案就是一个瑞士艺术家为“国际家庭日”而设计的标志,它多么的容易让人...

#亓卸空# 急需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是否平等的小故事!! -
(19860101539): 一个母亲教导小朋友平等与尊重的小故事,诚意推介 因为媒体的冲击,许多人的价值观已扭曲,男人似乎对女人要求要脸蛋佳、身材好,没脑子最好,而女人也对男人要求要有车、有房子、银两花不完,但弗洛依德却告诉我们最完美的人是要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