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文章第七段中“白杨树也不缺乏温和”?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白杨礼赞》

7、8
段就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白杨树与其他树相比,没有婆娑的姿态
和屈曲盘
旋的虬枝,单这一点来说,
“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白杨礼赞》是传统篇目,历年来都选入了初中语文课本,我想这主要因文章较中规中距,学生写作时较容易借鉴和模仿,尤其是其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象征。这是本文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作者借白杨树来赞美中共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以及他们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意志。但因为作者当时处身国统区,所以只好把这种思想通过含蓄的象征手法来加以表现。这种表现手法的思路大致是“物——人——精神”。要想运用好象征手法,关键是找准象征物与被象征体之间的关联,尤其是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更要写足。本文在表现白杨树外形时就集中笔墨抓住白杨树的干、枝、叶、皮的特征来表现它的笔直、靠拢、向上的形象特点,这样才会有后文的象征义。但是,要是白杨树不是这样挺拔,而是像歪脖树那样佝偻不堪,它的枝叶也不是一律向上,而是凌乱不堪,甚至憔悴,那么还可以用白杨树来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吗?答案是肯定的,你可以通过白杨树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不屈地生长,哪怕肢体残缺也要抗争的形象来表现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同样是雪,你可以用它来歌颂纯洁,也可以用来鞭挞虚伪。“横看成岭侧成峰”,只因我们的思考方向不同而异。由此看来,物还是那个物,只是因我们的主观情感和思考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立意。写文章就是要写出这种“花非花”的深意。
对比。为突出白杨树的伟岸形象,作者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最直接的对比是把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赋予两者不同的象征义(楠木用作者的话来说是象征国民党政府),突出白杨树这个主角。
其次是通过抑扬法来达到对比效果。文中第5段先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后极力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欲扬先抑,文势波澜起伏。再如第2段中先写在黄土高原上长时间行驶使人感到“倦怠”“单调”等消极情绪,在这种情绪中陡然看到白杨树,那种振奋之情可想而知。这种前后文的情感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给人峰回路转之感。
另外,我觉得文章还采用了绘画的技法。如描写黄土高原时的色彩调配,绚丽斑斓。以黄土高原的平坦辽阔作背景来渲染白杨树的挺拔,达到了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效果。还有对白杨树的外形的描写,如油画般精细、形神兼备。

~


#郑饶甘# 《白杨礼赞》阅读题求解 -
(15526507853): 1 有外在特征到内在精神2 外形特征: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干通常是丈把高 丫枝一律向上 紧紧靠拢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内在精神:它不但象征了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就这么些吧 剩下的自己动脑筋想想!

#郑饶甘# 《白杨》全文体现什么的经典句子 -
(15526507853):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哪...

#郑饶甘# 《白杨礼赞》选自那篇文章 -
(15526507853): 选自茅盾的《见闻杂记》

#郑饶甘# 有谁知道,近代有位作家写过一篇<白杨树》的文章, -
(15526507853): 作者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县人.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最大.出版散文集有《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风帆》、《悲欢》、《天涯》、《运行》、《京华小品》以及《袁鹰散文选》等.袁鹰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博.在艺术方面,他的散文深含着诗的因子,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充溢着诗情画意.《白杨》写于1961年秋天,作者摄取了兰新线旅途上的一个短镜头,从火车车窗中见到的白杨落笔,通过爸爸和两个孩子的谈话,赞颂了白杨的品格,进而赞颂了边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艰苦创业、建设边疆的高尚情操.

#郑饶甘# 白杨礼赞阅读答案、 -
(15526507853): 5 后一句相比前一句更强调白杨树是种不是平凡的树,为写白杨树的精神美作铺垫:写白杨树的外形美、叶,笔直的直)后所产生的感觉 2 干、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内在的特殊气质,阅读理解 以下理解 仅供参考 1 力争上游反映白杨树整体形象和精神特征,富有动感、枝. 3 象征 借白杨树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 4 一个“泛”字您的问题、倔强,也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肯定与赞美 您的采纳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第一时间回复、皮,突出其正直,综汇了白杨树外在、不折不挠扣紧“力争上游”,强调它的不平凡的同时.力争上游是作者在观察白杨树的形象特征(笔直的干

#郑饶甘# 仿写《白杨礼赞》的第七自然段.大家写一点重点就好了、、 - 作业帮
(15526507853):[答案]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

#郑饶甘# 语文阅读里的含义和作用怎么回答 -
(15526507853): 综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句子的作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分析评价的.主要作用有: 1.从内容看:根据不同的文体,句子的作用用在记叙文性的文章中,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在议论文中,表达中心论点及分论点;在说明文中,集...

#郑饶甘# 《白杨礼赞》阅读答案,速求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15526507853): 1、拟人句: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比喻句: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象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2、白杨树具有伟岸,正直,朴质,严肃这些品格.3、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具有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品格.希望你能采纳

#郑饶甘# 《白杨礼赞》这两段文字都是赞美白杨树的,为什么开始指代用“那”后来用“这”? -
(15526507853): 课文中的应该只是文章中的选段吧,好像.

#郑饶甘# 白杨树中突然一词在句中起什么作用 -
(15526507853): 转换语句的一种环境,突出后文的内容和文章中心.可读性增强,引读者瞩目.可以起到转折作用,使气氛紧张,吸引读者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