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注意什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十岁左右的儿童来说,空间观念是从经验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观察是空间观念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办法。 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学生对几何形体特征的理解,对周长、、体积的计算,往往是离开了这些几何实体,而依赖于头脑中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形象的反映,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因此,我们在进行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时,应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让学生获取和运用几何初步知识,并在运用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因而,我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教学。 一、观察各种实物,感知物体特征 小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是一种直观认识,是基于已有生活基础的感知并形成初步表象的过程。在学生学习之前,他们已经初步具备前、后、上、下、左、右等空间观念。在学前教育中已经直观认识过如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无论是体还是形 ,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因为,观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生必须学会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的认识。 如《四边形》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并掌握其特征。在这节课中,通过让学生找出许多关于图形的信息,如 长方形的篮球场、通道、窗户、正方形、地砖、平行四边形的推拉门 等。丰富其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这时,他们虽然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物体的特征,但是表象却很清晰,建立了数学模型,明白了这样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使学生养成了善于思考,乐于动脑的好习惯。 二、注重直观操作, 在实践中引导思维 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等活动,使学生靠他们自己动手实验,认真观察逐步获得。 如《周长》一课,开课伊始,我创设了给桌布加花边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帮老师想办法,当学生说到周长 一词时,我便让学生来指一指、摸一摸数学书、铅笔盒等实物的表面的周长,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拿出一个最喜欢的物体,用彩笔把它的形状画在练习本上,再展示这些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指周长,这样由实物过渡到抽象的形上,丰富了周长的含义,进一步感知周长;最后,教师设疑,画了一条曲线,问: 这个图形有周长吗 ?引起了学生的争议,在学生的畅所欲言,面红耳赤的争论中,对周长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师设计的指一指、摸一摸、画一画、辨一辨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这些知识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的活动证明出来的,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在实处。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操作活动。教师不仅要关注由操作而获得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心理体验,这是数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更有价值的获得。 三、能语言描述特征,促进概念形成 语言是表象形成概念的中介,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人们对生硬的几何体的认识要通过语言来实现。学生要表达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就是要使用确切、通俗的语言。这个过程对学生准确地掌握几何形体的表象,形成概念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直观图形和语言表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用准确、简明、通俗的语言描述几何概念及图形的特征。 在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是平行四边形是怎样一个图形,这是一种直观感知的过程,也初步建立了平行四边形的表象。然后教师再拿出一个长方形框架,拉动后,让学生说说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通过对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观察、对比、交流,逐步建立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还不是完全掌握,于是我让学生在不同的梯形里变出平行四边形来,首先我让学生描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再让学生互相交流方法,通过破坏和创造 ,使这些图形变成两组对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这时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也凸显出来。学生在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分清图形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让语言唤起。 四、掌握图形变换 小学生喜欢标准形状,且喜欢标准位置下的图形,甚至有学生有排斥非标准图形的倾向。比如,教学梯形时,教师出示非标准位置的梯形,马上有学生会说 老师,黑板上这个,梯形没放好 ,当老师把它旋转成标准位置时,有学生说 它现在是梯形了,刚才不是 ,在图形的辨认中,只要是非标准位置的图形,学生的识别都会有歧义。因此,引入新图形时,配以标准图形,有利用于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缩短认知差距。然而,出于掌握形体概念,教学中必须注意适当使用变式图形,这既是教学的需要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需要,也是反应学生形体概念理解的评价标准之一。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发展空间观念是重要的目标之一,空间观念是一种数学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数学思考必须以丰富的直观,形象的积累和体验为基础,并在自主性的探究过程中得到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有效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如在《图形的拼组》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图形的边,得到一个猜想,并鼓励学生动手证明他们的猜想,安排学生对图形的剪、拼、凑来做大风车,实质是实行简单的图形变换,以帮助学生感受图形的特征及图形的,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这些内容的教学组织,要求教师能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在探究中获得空间观念的发展。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应放开手脚,让学生去探索或给予指导。 总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空间观念的培养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几何的教学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认知规律。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结合各种感知活动,在几何知识运用与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对几何形体有深刻的认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新州实验小学郑瑞鹏空间观念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相互位置关系留在人们头脑的表象。空间观念是空间想象力的基础。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学生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既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又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几何图形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了初步认识,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以往的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入手,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时候可以从我们生活的身边事物来观察,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体验长方体的内涵,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表象。
二、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让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探究活动感知图形符号,来形成空间观念的并加以巩固。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戏,跟骑自行车是一样的,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教学中,教师安排了搭物活动,学生在搭物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活动,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这一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培养空间观念必须结合几何初步知识教学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随着学生掌握的几何知识的增多。在运用几何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不管是平面图还是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都是与点、线、面、体的几何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形成空间观念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学生,所需要的时间和达到的程度都有差异,应逐步提高要求,不能过急、过高,可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好、中、差学生都能到相应的发展。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而且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在充分感知、操作体验、解决问题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的。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天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低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先接触的是各种各样的物体,在他们玩的积木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他们见到的楼房、纸盒、箱子、书、烟囱等,他们初步建立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形象;他们玩的皮球、乒乓球给了他们球的直观形象。因此,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是从立体图形开始的。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区别,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进行变式训练是深化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当学生初步建立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后,我及时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供学生观察判断,有效巩固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与掌握。

三、让学生在观察联想中,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联想是小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全面、有序、细致的进行观察,同时注意多给学生创设联想的情景。例如,在学习了基本图形后,让学生利用这些图形拼摆出喜欢的物品或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动手折一折,剪一剪。由一种图形变成另一种图形,可以把长方形变成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可以变成怎样的图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学习了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为学校设计一个花坛,并计算出各种花草的面积。学习了圆的周长后,让学生设计一个水桶盖等。


#叶聪郎# 请老师们思考一下,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13263295065): 图形与几何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模块之一.也是这次课标修订中变化比较多的内容,在我们的几何教学中,通过几何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我们的教师还是方法多多的.但对空间观念的培养,要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由于是从原来的“一...

#叶聪郎# 如何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中 提高动手操作的 -
(13263295065):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低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先接触的是各种各样的物体,在他们玩的积木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他们见到的楼房、纸盒、箱子、书、烟...

#叶聪郎# 如何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案例 -
(13263295065): 浅议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些途径新课标强调“空间与图形”教学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65633931的核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叶聪郎# 说说怎样在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13263295065): 数学研究的对象不仅有数还有形,形和数一样,在日常生活和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几何形体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形体这部分的知识,这就有待于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了.所谓空间观念,就是指在空间知觉的基础...

#叶聪郎# 如何促进学生空间知识学习 -
(13263295065): 一、有目的给学生补充有关空间形式的数学基础知识 学好有关的空间形式的数学知识是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的根本保证,如几何知识、坐标法、几何量等.可以通过数量分析的方法对几何图形加深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二...

#叶聪郎#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
(13263295065): 小学数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想象能力的培养从而促成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在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当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其特有的要素和难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被视为攻坚任务之一....

#叶聪郎# 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
(13263295065): 空间想象力是指对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在数学中对空间图形的想象,往往还借助于逻辑推理与运算,才能确定它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因此空间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甚至与运算能力都密切联系着. 空间想象力,是在学生掌握有关空间...

#叶聪郎# 3、你是如何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的? -
(13263295065): 1.多观察实物,看到图形就找符合图形关系的实物. 2.买橡皮泥,对照图形作模型. 3.最好是用半透明的塑料板(纸)自己搭建模型.

#叶聪郎# 如何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中 提高动手操作的 -
(13263295065):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低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先接触的是各种各样的物体,在他们玩的积木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他们见到的楼房、纸盒、箱子、书、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