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年级上册中第一课观潮的课文 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主要内容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0

观 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扩展资料

《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

《观潮》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中地点,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1]  。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千米。自源头起,流经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积55058平方公里,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参考资料:观潮-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钱塘江-百度百科



《观潮》课文原文如下: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2—5自然段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记叙了钱塘江大潮的一次过程,具体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奇异壮观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这一段先交代观潮的时间、地点。接着描绘了江面的景象及远处的小山、近处的建筑,从而写出了潮来前的平静。之所以写潮来前的平静,是为了给潮来时的景象作铺垫,使人读到“潮来时”的景象时自然与先前的“平静”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感受到大潮的壮观。

在这部分的描写中“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这句话是不可忽视的,正是由于钱塘江入海口地势的特点,才有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形成。最后写钱塘江大堤上等待观潮的人极多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早已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足以看出人们的心情,也正说明这“天下奇观”对人们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

第3、4自然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奇异景观。这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部分。第3自然段先写从远处传来的“好像闷雷在滚动”的隆隆的响声,但“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什么变化”,声音像闷雷说明还很远,江面还没有变化却听到声音,可以想象大潮来势之大。

接着再写随着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水天相接”说明是在远处,之所以看到大潮像“一条白线”,是因为水天相接的东边江面宽阔,潮头不高的缘故。

第4自然段具体形象地描绘大潮越来越近时的壮观景象。先写“白线”很快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大潮越来越近,水势逐渐加大的过程。接着写“再近些”时,“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从颜色和高度这两个角度写出了大潮的气势,这是由于东宽西窄的地形,使得白浪翻滚的潮水形成六米多高的城墙。

最后写“越来越近”时,大潮更加惊天动地、气吞山河,“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两个比喻句,从景象和声音两个角度,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大潮的水势之大,来势之猛,真是气吞山河,无比壮观。

第5自然段写潮头过后的江面的景象与变化。一是写“霎时,潮头奔腾西去”说明大潮过去时急且快,可是余波未尽,“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两个词写出了余波之大。二是写江面恢复平静以后,江水涨了六七米高。显然,这时的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完全不同。这两点描写从另一角度进一步说明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



观 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易写错的字有几个

👍👍👍👍👍

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的资料~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到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南宋文人周密观钱塘大潮后写下的著名文章《观潮》,本文描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本文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钱塘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数众多,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的结果。其次,本文描写十分生动。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动。

第1段写潮来之壮。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分别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了描写。最后一句引用了著名诗人的诗句,有力的烘托了潮之壮。

第2段写演军之威。开头仍是一句总述,说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时候教练水军。然后描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却生动描绘了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不仅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巢凌琰# 《观潮》中的第三自然段: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那闷雷这个词读什么?《观潮》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 - 作业帮
(17583522201):[答案] men lei.形容潮水就像天上的闷雷,低沉而有力量.

#巢凌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是什么 -
(1758352220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 作者:周密(1232一约1298),南宋词人,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

#巢凌琰# 四年级上册观潮课文 -
(17583522201): 潮水来临的时刻,澎湃汹涌,人群中,人声鼎沸,推推嚷嚷的热闹场面. 还写了观潮时潮水的时刻状态,把当时的场面形容的活灵活现的.

#巢凌琰# 观潮重点描写了什么 -
(17583522201): 观潮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从“隆隆的、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等词语中感受到江潮的声威.从“横贯江面、白浪翻滚、浩浩荡荡”等词语中看出江潮的气势壮观.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

#巢凌琰# 观潮是一篇什么的课文 -
(17583522201):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观潮》课文全文描写了农历八月十八观潮日钱塘江观潮的壮观场面.观潮课文内容选自赵宗成、朱明元的《喜看近日钱塘潮》.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巢凌琰# 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重点描写了潮水来的时候,大潮什么的特点? -
(17583522201): 《观潮》一文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写出了钱塘江大潮什么的壮欢景象. 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

#巢凌琰# 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的作者按由( )及( )的顺序观察,浪潮的样子像水墙,像白色战马,像( ). - --------求空白处! 必采纳!!! - 作业帮
(17583522201):[答案] 应该是有远及近 不太记得了

#巢凌琰# 《观潮》1.形容水势很大.( )2.铺天盖地.本课形容大潮水势汹涌.( -
(17583522201): 1,成语 浩浩荡荡 发音 hào hào dàng dàng 解释 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出处 《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夫际涯.” 《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夫际涯.” 2,成语名称:波涛汹涌 成语发音:bō tāo xiōng yǒng 成语释义: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巢凌琰# 小学四年级第一课《观潮》作者的资料 -
(17583522201): 《观潮》作者简介: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

#巢凌琰# 四年级第一课观潮潮来了时是按什么顺序描写 -
(17583522201): 潮来了时这一片段,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水变化,使读者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听到声音越来越大,看到潮水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使读者感受到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非凡气势. 原文选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