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赏析与原文 醉翁亭记赏析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15
《醉翁亭记 》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山中野味,田野蔬菜,杂乱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的举行酒宴。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嚷,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注释: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wèi)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译文]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注释]

环:环绕。皆:副词,都。蔚(wèi)然:茂盛的样子。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其:代词,指滁州城。之:舒缓语气,无实义。

[原文]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niàng)泉也。

[译文]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注释]

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潺潺(chán):流水声。于:从。酿(niàng)泉:泉水名。

[原文]

峰回路转,有亭翼(yì)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注释]

回:回环,曲折环绕。翼(yì):像翅膀的东西。临:本义是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是坐落在高处的意思。于:在。

[原文]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文]

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注释]

名:命名。太守:官名。

[原文]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译文]

太守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

[注释]

号:取别号。曰:叫做。年又最高:年纪最大。

[原文]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注释]

意:这里指意趣、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别有用心。乎:于,介词。

[原文]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注释]

后一句的两个“之”,都代“乐趣”。“得之心”“寓之酒”,即“得之(于)心” “寓之(于)酒”,介词“于”均省略。

[原文]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文]

又如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散了;云气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或明或暗,变化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注释]

若夫:用在一段的开头,用来表示提出另一事。而:就,表顺承的连词。霏:雾气。开:散。归:回,这里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上来。暝:昏暗。晦:阴暗。

[原文]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文]

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中春夏秋冬四季。

[注释]

芳:花。发:开放。佳木:好看的树木。秀:草木繁盛。繁阴:浓阴。

[原文]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

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注释]

前两个“而”是连接时间状语和谓语的连词,表示偏正关系;后一个“而”是表顺承的连词,连接两个分句。

[原文]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yǔ 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译文]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览。

[注释]

至于:连词,用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一事。伛偻:驼背,人老则背微驼,故“伛偻”指老人。提携:被人搀领着走,指小孩。

[原文]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译文]

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举行酒宴。

[注释]

临:靠近,这里是“在……旁”的意思。渔:捕鱼。酿:酿造,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洌:清澈貌。山肴:指山中猎获的野味。肴,指做熟的鱼肉。蔌:菜蔬。杂然:交错的样子。

[原文]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zhòng),弈(yì)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译文]

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

[注释]

射: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即以箭投壶中,以能否投中决胜负,叫做投壶。弈(yi):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原文]

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原文]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边。

[注释]

已而:不久,后来,表示在某事之后的意思,是古文中一个比较固定的词组。

[原文]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文]

树林里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呜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

[注释]

上下: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去:离开。

[原文]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但是鸟雀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注释]

然而:转折连词,但是。乐其乐:前一个“乐”是形容词用做意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是名词,乐趣。

[原文]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支章来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赏析一: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提到他,总忘不了他的《醉翁亭记》,他通过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与和乐的社会风气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现了贬官之后的特殊心境。
  这篇散文中,有景物的描写,人事的叙述,情感的抒发,而这三者又都生动地表现了欧阳修当时的特殊情怀。随着文章中对景物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闲适快活的世界: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望之蔚然而深透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这儿的山,没有嶙峋怪石,没有岩绝壁,这儿的水,不是惊心动魄之水。山,委纡起伏,布满了茂盛的绿荫,幽深秀丽,静静地绵延环绕;水,犹如一条回旋曲折的银色飘带,潺潺而下,泠泠悦耳;还有一亭,四角翘起,像鸟一般,悄然飞临在这细水旁,多么柔和寂静的景色啊。  
  《醉翁亭记》开头这一段描写,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景色优美的环境里,产生了愉悦的感受。另一段景物描写,也是如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仁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若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这里写到了清晨飘散开来的淡雾,傍晚聚扰来的烟云,春季发出幽香的野花,夏季苍翠的绿树,秋季洁白的霜色,冬季露出水面的石头。一切都那么恬静简朴,淡雅自然。
这是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再看散文中人事的叙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它所描写的不是轰轰烈烈的社会巨大事件,也不是不同凡响的英雄行为,而是比较平凡的、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散文中描写了在年事已高的太守管辖下,众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太守自己生活的一个片断,呈现的是一派闲适快活、安详和平的景象,作者感到无限的快乐,不禁心旷神怡,宽辱皆忘,一切人世间的荣辱,烦恼都置之脑后,以至于忘自己“饮少辄醉”,尽兴畅饮。结果,周围歌声缭绕,人们起坐喧哗,而他却“颓然乎其间”,醉态可掬,欲起而不能了,这是愉快的最高境界。
  欧阳修通过景物的描写,人事的叙述,抒发了自己由此而触发的内心感慨。他的真挚的感情  
  溶汇在景、事中,更使文章显得情意盎然: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必而寓之酒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这是一个饱经沧桑,在仕途宦海中颠簸数十年的人的欣慰的心情。从天圣八年(1030),年仅23岁的欧阳修就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上下往返,尽心竭力,积极协助范仲淹革新内政,终于遭到群邪所忌,革官贬滴。他的理想在以前不能实现,而在贬于滁州之后,却有了可喜的政绩,这对于奔波劳碌,疲惫不堪的欧阳修来说,是多么舒心惬意的享受啊!滁州百姓的安乐生活,给了他极大的抚慰,而眼前的山水,又把他引入了一个恬静的境界,他陶醉了,但不是醉于酒,而是醉于优美的景色,安详的生活。这儿,禽鸟因山林而乐,人们因太守游而乐,而太守则是因百姓乐而乐,他处在优美的环境中,身心愉快,舒适安闲,不由便醺醺然了。
  欧阳修苍颜白发,颓然坐于众之间,眼睛微闭,眼前的景物是优美的,人是欢欣的,欧阳修也被这和谐的气氛所笼罩,陶醉了。
  欧阳修以“醉翁”自称,旷达自放,摆脱宦海浮沉,人世纷扰,在这远离都市的山水之间,把自己的心灵沉浸到闲适、恬淡的情境里,获得了一种平衡、和谐的感受。这种感受渗透在《醉翁亭记》里,使文章如田园诗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转而流畅。

赏析二 :

  殷浩读佛经,嫌“般若波罗密”太多,等到领会了《小品经》,嫌此句太少。读《醉翁亭记》也一样,粗一看,通篇都是“也”字,读进去了以后,反而觉得“也”的不够。
  醉翁亭的所在,有说“酿泉”的,有说“让泉”的,都不是什么重点。读这篇文章,首先是欧阳修纵情于山水之间的胸怀,以及“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中的哲理;其次是“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一点点惆怅;最后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豁达,欧阳修其人,就在这山水之间,赫然凸现了出来。

  本文写成于宋仁宗庆历年间。当时范仲淹、富弼等人先后被贬,欧阳修也因为受到牵连,被贬到荒凉的滁州,朝廷就此落如保守派的掌握。初到滁洲的时候,可以想象欧阳修颓萎的心情,然而作者还是在这里找到了一些寄托。滁洲山林优美、民风淳朴,而与高僧智仙的交往,更使欧阳修的心情渐渐平复,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起生活来。“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也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人生也象这山林一样,总有晦明变化,能够坦然面对这起起落落,才能寻得人生之乐。

  然而,毕竟滁洲是落后的地方,除了一个少涉尘世的智仙,欧阳修在这里很难找到合契的谈话对象,所以发出了“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感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禽鸟与人与太守,不都在享受着这生命只乐吗?醉了,就一起欢乐;醒来,又能作文延续这种欢乐,还赊求什么呢?远离了尔虞我诈、避开了党派之争,还有什么比这更惬意了呢?谁的快乐,能够超过这时的庐陵欧阳修?

  有些人认为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达了不平与抑郁之情,或许吧?但是在我看来,诚然是一首在琼楼玉宇萦绕的栖逸之歌。

赏析三:

  《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没有孤立地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具特色,又融合统一,蔚然深秀的狼牙山,风光绮丽,苍翠欲滴,以群山为背景,酿泉环绕而过,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立在上面,这样,无山,则泉不美,无泉,则青山孤立,无亭,则山泉失色。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作者笔下的朝暮和四时之景,也都是优美的风景画。

  二、勾勤了一幅“与民同乐”的风习画

  文章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在这幅图画中,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后应,往来不绝,十分热闹,这个场景在太守眼里,应更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写宴饮之乐,宴饮所需,无论是酒还是鱼,是肉还是菜,都是就地取材,这样意在夸耀滁地富足,表明野餐的简朴。同样,宴饮之乐也没有王公贵族府第宴饮的奢华,但这是在滁州的土地上与滁州的老百姓一起宴饮的这种乐趣,也是王公贵族梦想不到的欢乐,作者在这里勾勒出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游乐风习画。

  三、积极的人生态度

  范仲淹等推行的“庆历新政”失败,他们相继贬职,欧阳修因上书替他们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府,一般被贬的人都是悲观,彷徨,沉迷于山水。而欧阳修却不同,他虽然被贬,但他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与滁州人民同乐,将滁州人民的安定生活归功于宋王朝的休养生息政策,由此可以看出,欧阳修在谪居时期人生态度是积极的,与一般的迁客不同,他的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四、精巧的结构

  乐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作者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是人情之乐,写宴饮,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文章运用层层烘托的方法,显得含蓄委婉,文章结构严谨,处处注意前呼后应,无懈可击。

  五、出色的语言

  《醉翁亭记》的语言极有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炼,音节铿锵,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文中语言骈散结合,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成诵,语言凝炼精粹,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全文创造性地运用二十一个“也”字,一贯通篇,毫无重复之感,反而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总之,《醉翁亭记》是篇富有诗情画意,清新明丽的优美游记散文,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嘉佑五年(1060),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熙宁四年 (1071)六月, 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

  欧阳修一生博览群书,以文章冠天下。他文史兼通,造诣很深,对宋代文风的改革颇有贡献,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编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并与宋祁等修《唐书》(《新唐书》)。 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这位散文宗师还是一位金石收藏学的先驱开拓者,编辑和整理金石遗文上千卷,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其中金文跋二十余篇,其他绝大部分为石刻跋尾。这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编辑本段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在它西南的那些山峰中,树林、山谷特别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并(有泉水)从两个山间飞泻下来,这就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有个亭子四角翘起来,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字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太守和宾客们来这里饮酒,喝得很少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酒上,而在于水光山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   太阳出来时,树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起来,山谷洞穴就显得昏暗了;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这就是山中早晚的景色。(到了春天)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气,(到了夏天)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阴,(到了秋天)风高霜洁,天高气爽,(到了冬天)水落下去而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出游。靠近溪边来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香甜而酒也很香醇,野味野菜,杂乱地在面前全部摆开,这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有人站起来或坐着大声喧哗,众位宾客都很欢乐。(有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人),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挂在西山上,人和影子散乱一地,太守回家而其他宾客跟从。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在叫,游人离去而禽鸟却在欢乐。但是禽鸟知道山林的快乐,却不知道人的快乐;人们跟随太守游玩很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有自己的快乐(山水之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只有太守了。太守是谁?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在它西南的那些山峰中,树林、山谷特别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并(有泉水)从两个山间飞泻下来,这就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有个亭子四角翘起来,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字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太守和宾客们来这里饮酒,喝得很少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酒上,而在于水光山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   太阳出来时,树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起来,山谷洞穴就显得昏暗了;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这就是山中早晚的景色。(到了春天)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气,(到了夏天)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阴,(到了秋天)风高霜洁,天高气爽,(到了冬天)水落下去而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出游。靠近溪边来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香甜而酒也很香醇,野味野菜,杂乱地在面前全部摆开,这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有人站起来或坐着大声喧哗,众位宾客都很欢乐。(有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人),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挂在西山上,人和影子散乱一地,太守回家而其他宾客跟从。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在叫,游人离去而禽鸟却在欢乐。但是禽鸟知道山林的快乐,却不知道人的快乐;人们跟随太守游玩很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有自己的快乐(山水之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只有太守了。太守是谁?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


#宦询剂# 醉翁亭记原文
(19823531234): 醉翁亭记 (原文)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宦询剂# 醉翁亭记的句子赏析 -
(19823531234): 醉翁亭记》中“而”字的妙用 《醉翁亭记》是散文中别出一格特具风采的名篇,也是体现欧阳修散文风格的代表作.历来人们称赞文中多用陈述句,并以二十一个“也”字作句尾,形成一种别致的咏哦句调.我认为除了这个特点之外,还奇妙地...

#宦询剂# 《醉翁亭记》 原文是什么? -
(19823531234): 醉翁亭记 (原文)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宦询剂# 初二语文下期 醉翁亭记 原文和译文 -
(19823531234): 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

#宦询剂# 求《醉翁亭记原文和翻译还有岳阳楼记》的
(19823531234): 《醉翁亭记》原文与翻译 为便于学习使用,原句成段,原段以空段分隔.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

#宦询剂# 醉翁亭记原文
(19823531234): 醉翁亭记 (原文)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宦询剂# 《醉翁亭记》的原文 -
(19823531234):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

#宦询剂# 醉翁亭记的原文
(19823531234): 醉翁亭记 (原文)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宦询剂# 醉翁亭记原文 -
(19823531234): 醉翁亭记 (原文)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宦询剂# 《醉翁亭记》中语段的赏析!6个 -
(19823531234):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 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没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蔚然而深秀”的琅山,风光秀奇,迤逦连绵,苍翠欲滴.群山作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