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这篇课文从哪两方面来描写潮水的?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观潮》一文中,作者是从江潮的(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气势雄伟壮观)的特点。

《观潮》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扩展资料

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景象,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使人读后不禁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之奇。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像画面,通过重点语句段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观潮



~


#章便岩# 《观潮》中第一段从哪几方面描写大潮? - 作业帮
(19345932288):[答案] 从声音大,气势壮两方面描写钱塘江大潮

#章便岩# 《观潮》这篇文章采用的是什么描写顺序,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描绘 -
(19345932288): 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第1段写潮来之壮.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钱塘江...

#章便岩# 观潮的文章中作者从哪方面对江潮进行描写的?写出来什么特点? -
(19345932288): 第一段 是总写钱塘江潮谁的雄伟 壮观 然后从水军演习时动人的情景 吴地这块人高手的游泳技术 还有江岸上游客拥挤的景象来描写的 特点是 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 描写细腻 语言生动形象 额 差不多就这样了

#章便岩# 作者从什么和什么两个方面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
(19345932288): 声音和形态. 作者是从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 ,并由忠诚参与朗读 . 《观潮》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

#章便岩# 观潮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 作业帮
(19345932288):[答案] 我们学过,我想一想, 《观潮》一文中,作者是从江潮的(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气势雄伟壮观)的特点. 愿对你有所帮助!

#章便岩# 观潮这篇课文,作者从视觉和哪两个方面细致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情景 -
(19345932288):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文章通过对潮来前,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大自然像魔术师《观潮》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生动描写.通过读这篇课文、风号浪吼等词汇、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再近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山崩地裂、漫天卷地,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使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瑰丽和神奇,有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如,使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如此的雄伟壮观: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章便岩# 《观潮》中第一段从哪几方面描写大潮? -
(19345932288): 从声音大,气势壮两方面描写钱塘江大潮

#章便岩# 观潮一文从哪两个方面写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
(19345932288): 《观潮》一文是从声音和气势两方面描写钱塘江大潮时的雄奇壮观景象. 课文原文: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

#章便岩# 文言文 观潮 第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潮水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19345932288): 是语文同步练习上的吧! 答案是“色,形,声,势”等几个方面来描写潮水的.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 一定对,我们的已经对过了.

#章便岩# 古文观潮,从几个方面正面描写写海潮之盛? -
(19345932288): “仅如银线”“玉城雪岭”从“形”、“色”两方面写;“大声如雷霆”从“声”这一方面写;“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从“势”这一方面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