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初中阶段文言文复习资料 所有重点字词 语句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26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②北顾黄河之奔流。(《上枢密韩太尉书》)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③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④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③屠大署,恐前后受其敌(《狼》)

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如:偶然得之,非其所乐。(《上枢密韩太尉书》)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③以勉其学者也(《墨池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狼》)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③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

(三)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惧,投以骨(《狼》)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说新语〉三则》)



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3.代词,相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4.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如:①不复出焉(《桃花源记》)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③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判论战》)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 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②谓为信然。(《隆中对》) 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②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如: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墨池记》)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3.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 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

“好像……似的”。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

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二)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如:①乃入吴寻二陆。(《周处》)②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为”作为 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如: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被动,译作“被”。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韩愈短文两篇》)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5.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两篇》)

【七年级】
1、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3、《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 , 。”
4、《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 , 。
5、《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 。
6、《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________ _ __,____ _______。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一句是: , 。
8、《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
9、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 ”。
10、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 , ”。
11、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
12、《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
13、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14、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15、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
16、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说: , 。
17、《论语》十则》中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18、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 。”19、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 。”
20、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 。”
【八年级】
21、杜甫《望岳》一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 , 。
22、杜甫《望岳》一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 , 。
23、《使至塞上》中借用比喻表达自己并不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 , 。
2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 , 。”
25、杜甫在《春望》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 , 。”
26、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 ”。
27、《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28、《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 。
29、《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 ,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30、《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 。
31、《陋室铭》中描写清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32、《陋室铭》中写主人公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 , 。
3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34、《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 ”。
35、《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 , 。
36、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
37、《饮酒》中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 , ”。
38、《饮酒》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 , ”。
39、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
40、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 , ”之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
4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色彩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 。”
42、古人宴饮常奏“丝竹”,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别宴情景却独具异域风情 , 。
43、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这样的诗句是 , 。
44、《行路难》一诗中借用典故表明人生遭遇变化莫测多出偶然,并渴望入仕的句子是 , 。
45、《行路难》中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句子是 , 。
4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忧国忧民情思的名句是 , 。
4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渝的句子是 , 。
48、《过零丁洋》诗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 , 。
49、《过零丁洋》诗中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 。
50、《过零丁洋》诗中借用比喻,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时句是 , 。
51、《水调歌头》中饱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 。
52、《水调歌头》中作者借月抒怀,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5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地势险峻的句子是 , , 。
5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触发作者怀古忧思之情的句子是 , 。
5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 。
56、《赤壁》一诗中抒写了历史兴亡感,想象奇绝的句子是 , 。
5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的诗句是 , 。
58、常用来表现为某项工作或事业奋斗、奉献自己一生的两句诗是 , 。(《无题》)
59、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
60、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所说的:“ , 。”
61、《相见欢》中抒发离愁的词句是 , , , 。
62、 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 , 。
63、 《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 。
64、《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 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 ___________ 。
65、《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 ; , 。
66、 《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月夜”景色的几句: , 。 , 。
67、《醉翁亭记》中,作者欧阳修描绘山间朝暮晦明变化的句子是: , 。
68、《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 , 。
69、 《醉翁亭记》中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是: , 。
70、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话是 , 。
71、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其实是“ ”,意在干涉他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句子)
72、《马说》一文中描写千里马惨遭埋没的句子是 , 。
73、《马说》一文中描写食马者浅薄愚妄的句子是 , , 。
【九年级】
74、《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
7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1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 。
76、《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 。
7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 。
78、《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中,辛弃疾以“ , ”直抒胸臆、直叙壮志。
79、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 。
80、《渔家傲》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的句子是 , 。
8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 。
82、《观刈麦》中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 ,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83、《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 , 。
84、《观刈麦》中直接表现农民劳动繁忙辛苦的句子 , 。
85、《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请在《观刈麦》一诗中找出与此相似的句子 , 。
8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出的后汉衰败的经验教训是 , , 。
87、《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本志的句子是: , 。
88、《出师表》中诸葛亮叙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89、《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 ”一致。
90、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这两句就是佐证。
91、“一切景语借情语”。“ , 。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92、人们常引用孟子的“ , ”,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
9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国恒亡。
94、 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这句: , 。95、《曹刿论战》中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取信于民”用原文中的话来说是 , , 。
96、《鱼我所欲也》一文提出的有关生与义的观点是:生, ,义, ;二者不可得兼, 。
97、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未能远谋。
98、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望其旗靡。
99、《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的句子是“ , , 。”
100、《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 , 。

:【七年级】
1、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4、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
5、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6、_客路青山外_,_行舟绿水前_。
7、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
8、 “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9、 “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10、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11、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
12、 “ 烟笼寒水月笼沙 , 夜泊秦淮近酒家 。”
13、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14、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15、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
16、 “ 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 ?”
17、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18、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 是知也 。
19、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 。”
20、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八年级】
21、造化钟神秀 , 阴阳割昏晓。
22、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23、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 。
24、 “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25、 “ 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
26、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27、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28、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
29、 “ 便要还家 , 设酒杀鸡作食”
30、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31、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
32、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33、水不在深 , 有龙则灵 。
34、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35、箫鼓追随春社近 , 衣冠简朴古风存 。
36、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37、 “ 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 ”。
38、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39、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40、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41、 “ 纷纷暮雪下辕门 , 风掣红旗冻不翻 。”
42、中军置酒饮归客 , 胡琴琵琶与羌笛 。
43、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
44、闲来垂钓碧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 。
45、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46、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4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48、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
49、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50、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
51、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52、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53、峰峦如聚 , 波涛如怒 , 山河表里潼关路 。
54、伤心秦汉经行处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55、兴 , 百姓苦 ; 亡 , 百姓苦 。
56、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57、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58、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
59、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
60、 “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
61、剪不断 , 理还乱 , 是离愁 ,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62、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 。
63、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64、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 。
65、沙鸥翔集 , 锦鳞游泳 ; 岸芷汀兰 , 郁郁青青 。
66、而或长烟一空 , 皓月千里 。 浮光跃金 , 静影沉璧 。
67、日出而林霏开 , 云归而岩穴暝 。
68、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 。
69、醉翁之意不在酒 , 在乎山水之间也 。
70、政通人和 , 百废具兴 。
71、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7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73、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九年级】
74、 持节云中 , 何日遣冯唐 。
75、会挽雕弓如满月 , 西北望 , 射天狼
76、八百里分麾下炙 , 五十弦翻塞外声 。
77、马作的卢飞快 , 弓如霹雳弦惊 。
78、 “ 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 ”
79、长烟落日孤城闭 。
80、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
81、 人不寐 , 将军白发征夫泪 。
82、吏禄三百石 , 岁晏有余粮 。
83、妇姑荷箪食 , 童稚携壶浆 。
84、足蒸暑气 , 背灼炎天光 。
85、力尽不知热 , 但惜夏日长 。
86、亲小人 , 远贤臣 ,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87、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 。
88、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
89、 “ 陟罚臧否 , 不宜异同 ”。
90、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 。”
91、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9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9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4、然后知生于忧患 , 而死于安乐也 。
95、 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 必以情 。
96、亦我所欲也 , 亦我所欲也 , 舍生而取义者也 。
97、肉食者鄙 ,
98、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99、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100、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http://wenku.baidu.com/view/8bd47c00a6c30c2259019ecc.html

自己在网上查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

  声明:我这绝不是在网上瞎复制的,我这是从我的语文资料里找的,你在网上绝对找不到,这个百分之百有用,我花了很长时间呢,我就靠这个中考语文考得很好呢!希望对你有帮助!
  内容绝对正确,有雷同者,纯属从我这复制的!!!!


  常用虚词例表
  序号 名称 词性 语法意义及用法 实在意义 例句
  1 之 代词 第三人称 它(他、她)、们
  指示代词 这、那、这些、那些
  助词 结构助词 的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调整音节
  宾语前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的标志
  动词 到、往、去
  2 其 代词 第三人称 它(他、她)、们
  指示代词 这、那、其中的
  语气词 反问 难道、岂
  推测 大概、也许
  祈使 必须、一定
  3 而 代词 你、你的
  连词 并列 和、跟、与(可不译)
  承接 然后、接着
  递进 并且、而且
  转折 但是、可是、却
  假设 如果、假如
  修饰 地、的(可不译)
  目的 来
  因果 所以
  结果 以致
  动词 像、如
  4 以 介词 表凭借或依靠 用、把、拿、凭借、依据
  表原因 因为
  表时间或地点起止 ……以上(下)
  连词 同“而” 同“而”的各种意义
  动词 常与“为”连用 认为
  5 于 介词 表动作涉及对象 给、对于
  表动作处所、时间 在
  表比较对象 比
  6 则 连词 承接 于是、就
  假设 如果
  转折 但是、却
  并列 与、和
  语气副词 强调语气 就、简直
  动词 表判断 是
  7 或 代词 有的人
  有时
  连词 假设 如果
  副词 推测语气 也许
  8 乃 连词 承接 于是、就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的
  副词 表时间 才
  表强调语气 竟、竟然、却、反而
  动词 表判断 是
  9 虽 连词 假设 即使
  转折 虽然
  与“然”连用 即使这样,虽然这样
  10 因 连词 承接 于是,就
  介词 表凭借 凭借、依靠
  表方式 趁着、趁机
  表原因 因为
  动词 沿袭、继续
  11 盖 语气副词 推测、反问 大概、难道、岂
  连词 承接上文 原来……
  助词 发语词 不译
  12 安 副词 表反问语气 怎么
  代词 表疑问 那里
  13 何 副词 表反问 为什么
  副词 表强调 多么
  代词 表疑问 什么、哪里
  14 故 名词 原因、原故
  本来、原来
  旧的、老的
  事、灾祸
  形容词 特意、故意
  连词 表因果 所以
  15 且 连词 表并列 一边……一边……
  表递进 并且、而且、还
  表假设 如果、那么
  副词 时态 将要
  时间 暂时、暂且
  助词 发语词 同“夫”
  16 莫 副词 表否定 不、不要、不能
  没有谁、没有什么
  名词 同“暮”
  17 哉 语气助词 表感叹 啊
  表疑问 呢
  表反问 吗
  18 矣 语气助词 表肯定 了
  表感叹 啊
  表祈使 吧
  表疑问 呢
  19 乎 语气助词 表疑问 呢
  表推测 吧
  表感叹 啊
  表停顿 不译
  介词 同“于” 同“于”的各种意义
  20 已 副词 表时间 已经
  与“而”连用 不久、一会儿
  表程度 太、很
  动词 停止
  连词 表起止 通“以”
  语气助词 表肯定、感叹 了、啊
  21 夫 代词 指示 这、那
  助词 发语词 不译
  语气助词 表感叹 啊、了
  名词 丈夫
  成年男子
  22 耳 语气助词 表陈述 罢了
  表疑问 吗
  表感叹 啊
  23 然 连词 表转折 但、却
  与“而”连用 这样之后
  与“则”连用 这样那么
  助词 形容词、动词词尾 ……样子、……地
  名词词尾 ……一般、……那样
  代词 指示代词 这样、那样
  24 若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们
  指示 这样
  连词 假设 假如、如果
  选择 或者
  副词 表情态 好像、仿佛
  25 为 介词 Wèi所有功能 介词所有意义
  动词 Wéi任何动作 动词所有意义
  语尾助词 何……为 呢
  26 所 助词 所字结构 所……的事(人、情况)
  与“以”连用 用来
  ……原因
  表因果 所以
  与“为”连用 表被动“被”
  27 者 代词 人或事物 的人、的事、的原因
  助词 形容词词尾 ……样子
  句中表停顿或判断 不译
  语气助词 表陈述或疑问 了、吗
  28 也 语气助词 表判断 是
  表陈述 了
  表停顿 不译
  表疑问或反问 吗、呢
  表感叹或祈使 啊、吧
  29 尔 语气助词 用于句尾 罢了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的
  指示 那、这样、如此
  助词 时态 着
  30 焉 代词 同“之” “之”作代词的所有意义
  表疑问 那里
  助词 语尾表陈述或停顿 了
  形容词词尾 ……样子
  兼词 “于之” 相当“介词+代词”
  31 即 动词 具体动作 靠近
  表判断 是、就是
  连词 表假设 即使、假如
  副词 立即、马上
  32 既 副词 表时间 已经
  连词 表并列 既……又……
  表因果 既然
  动词 具体动作 尽、完
  33 诸 代词 指示代词 众、各
  人称代词 他、她、它(们)
  兼词 “之乎”
  “之于”

  [语法] 词语间常见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前后词义是同一时空发生的动作或一个事物几个方面。
  2、承接关系:按时空顺序发生的动作或事情。
  3、修饰关系:以后一个词义为中心,前一个词义对后一个词义进行修饰或限定。
  4、转折关系:后一词义没有承顺前一个词义,而是词义转折。
  5、递进关系:后一词义在前一词义基础上词义加深。
  6、目的关系:后一词义是前一个词义的目的。
  7、因果关系:前后词义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8、假设关系:前一词义是假定的前提,后一词义是假定前提下产生的结果。

  学法指导
  1、学会辨析古今词义的变化。
  2、学会归纳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的用法。
  3、学会积累古今词义变化的词汇。
  知识要点:
  1、了解古今词义有哪些变化
  2、重点虚词“为”
  3、重点实词“恒”“诣”“辞”

  [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现代汉语和古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情况:
  (1)词义扩大。是指由古义单指某事物,扩大到兼指某类或整体事物。
  例:①“雏”古义单指小鸡,现泛指幼小动物或幼儿。②“皮”古义指“兽皮”,现指动植物表面组织。③“甘”古义指“甜”,现除“甜”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心甘情愿”。④“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河流名称。⑤“秋”古指一年四季中的秋季。后由一个季节扩大为一年的意思。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2)词义缩小。是指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在程度、范围、义项方面的减弱、缩小和减小。
  例:①“怨”古义指“恨”;现指“不满意,责备”的意思。②“丈夫”古义是男子的通称。现专指丈夫。
  ③“迁”古义常用义项有迁移、变换、调任、升职、贬谪、流放。现只剩“迁移、变换”这一义项。
  (3)词义的转移。是指由原古义表示某一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
  例:①“涕”古义指眼泪。现指鼻涕。②“走”古义指“跑”、“逃跑”。现指“步行”③“勤”古义是“辛苦”。现为做事尽力,不偷懒。④“慢”古义是“怠慢”。现指速度缓慢。⑤“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牲畜(名词)。现指为正义事业献身(动词)。
  (4)词义的合并。是指古义原是二个词的意思,转为现代汉语中一个词。
  例:①“妻子”古义二个词妻子和儿女。现指妻子。②“可以”古义指可以用来,现指允许或具有某种能力。
  (5)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由褒义或贬义,转为贬义或褒义;或中性词变为或褒或贬。
  例:①“明哲保身”古义为赞扬一个人聪明的智慧,善于适应环境,现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②“乖”古义指偏执。不驯顺。现指“听话”、“安顺”。③“谤”古义指议论、批评他人过失。现为“恶意中伤”之意。④“祥”古义指预兆,有吉有凶。现指“吉祥”。
  上述古今词意的变化,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理解和把握。
  语法:明确词与词、短语与短语的各种语法或逻辑关系,并各举一例。
  (1)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2、承接关系3、转折关系4、递进关系5、目的关系6、因果关系7、假设关系
  (2)语法关系
  1、主谓关系2、修饰关系3、动宾关系
  三、文言常识
  (1)通假字
  (2)古今词义有哪些变化
  四、学法探究
  (1)学习文言文的三种基本方法
  (2)给文言文作注释
  五、文言文朗读
  (1)文言文的异读
  (2)文言文节拍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六、文言文翻译方法
  (1)对(2)留(3)删(4)调(5)补

  名词、动词、形容的互用

  1、名词的动用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如“驴不胜怒,蹄之”中的“蹄”原指驴蹄子,这里表示“踢”的意思。
  2、动词的名用
  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如:汝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射”本意是“射箭”的意思,这里指“射箭的技术”。
  3、形容词的名用和形容词的动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往往是状态的事物化。如,“燕王好微巧”中“微巧”原指“小巧、精巧”这里指“小巧、精巧的东西”。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即其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动作行为的意思。如,“尔安敢轻吾射?”中“轻”本意是“轻的”形容词,这里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

  文化、文学知识选编(初中复习资料)

  1、[初唐四杰]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均能诗善文,对改变齐梁以来的浮靡诗风起了很大的作用。

  2、[山水田园诗派]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诗歌流派。诗作以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等。

  3、[边塞诗派]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因有边塞生活经历,故诗作多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风格豪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4、[李杜]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并称。李白号称“诗仙”,其诗洋溢着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杜甫号称“诗圣”,其诗充满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5、[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的并称(因明代茅坤编辑《唐宋八大家文钞》收录其作品而得名)。

  6、[豪放派]宋词一大流派。由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而达到高峰。豪放派词作题材广泛,气势雄浑,境界开阔,豪迈奔放(重要作家还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亮等)。

  7、[婉约派]宋词一大流派。代表作家有周邦彦、柳永、秦观、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作题材较狭窄,多为男女恋情和个人遭遇,情思曲折,含蓄蕴藉,语言婉转绮丽。

  8、[元曲四大家]元代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著名剧作家的并称。

  9、《聊斋志异》我国古代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清代蒲松龄著。全书491篇。

  10、《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而且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它是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和传说资料编写而成的。它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合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小说家。

  《三国演义》共24卷,240则。它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封建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情节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刘备“三顾茅庐”,“赤壁大战”,“空城计”等,成功地塑造了以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刘备为代表的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

  11、《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由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加工整理、再创作而成。

  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传说是三十六个天罡星和七十二个地煞星转世。其中有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宋江、吴用、杨志、燕青、石秀等主要人物。

  12、《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怪小说,作者吴承恩是明代著名小说家。

  《西游记》共一百回。主要情节有孙悟空的出世,远游求道,闯龙宫,搅冥府,大闹天宫等内容,孙悟空被迫皈依佛门,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邪,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化险为夷,到西天取回了真经,成了修信的“正果”。

  《西游记》以唐僧取经故事为线索,主人公是神猴孙悟空,另有唐僧、八戒、沙僧等。

  13、《红楼梦》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章回小说。全书共120回,前80回是清代曹雪芹作,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

  这部小说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落过程,反映了封建社会残酷的阶级压迫,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和腐朽,显示了它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在批判封建社会的同时,对封建制度的叛逆者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两个具有叛逆精神的典型。其中的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全书以宝、黛爱情和贾府由盛而衰为线索。


#贾晏旺#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卷
(19822513053):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卷《小石潭记》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贾晏旺# 初中文言文的复习资料哪里有?
(19822513053): 新华书店有的!

#贾晏旺# 初中文言文语文复习 -
(19822513053):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相当于现在的议论文. 记:作为一种文体,又可以有游记和碑记(或铭记)的分别.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碑记虽也是一种叙述兼...

#贾晏旺# 初中文言文应怎么复习?
(19822513053): 1、作家作品 2、生字解释 3、重点句的翻译 4、每段的段落大意

#贾晏旺# 初中语文文言文相关知识 -
(19822513053): ● 之 ◎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

#贾晏旺# 初三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要有详细写法!急求!!大家辛苦了,帮个忙吧! ? -
(19822513053): 展开全部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 二、通假字 七上: 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童趣》) 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论...

#贾晏旺# 初中文言文复习,重点词汇翻译 -
(19822513053): 展开全部邹忌讽齐王纳谏 (2)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约等于现在的1.84米.战国时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0.23米. (3)昳(yì)丽:光彩美丽. (4)朝:早晨.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5)窥(kuī)镜: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

#贾晏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资料 -
(19822513053):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

#贾晏旺# 求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
(19822513053): 课内文言文阅读在考纲中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的大意、作者的感情倾向、作品特色等.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既要重视基础,又要加强能力训练.基础知识重在复习实词、通假字及意义、古今异义字、...

#贾晏旺# 2011年浙江省中考语文新增了初中的课内文言文背诵,请问有什么好的复习资料,用来复习重点语句的?
(19822513053):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