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王爷那么多,,为何无人敢造反? 清代王爷那么多,为什么没有造反的呢?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一共经历276年,不过却有个独特的现象,期间没有任何皇室宗亲造反,他们每个人手上都有权力,为什么不造反呢?

清朝之前的朝代,几乎每个都有皇室成员造反的现象,比如明朝朱棣,而清朝在藩王的制度上,其实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现今。顺治六年,清朝就把分封登基定位十二等,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等等。

根据史料记载,清朝“锡爵之本意,酬庸为上,有皇子而反封贝勒、贝子、公者”,这比以往任何朝代的的制度都要先进,郡王、亲王都是福晋所生,可以封为世子,长子,以后考察后授爵,清朝规定除少数功勋卓著者外,其他都规定封爵。

清朝世代,皇帝的各个皇子待遇都非常好,有俸禄,亲王每年有万两以上银子,世字也有六七多,贝勒少一点是两千多,根据康熙时代的规定,“亲王有粮、银庄和瓜果菜园四十二座”,每逢皇帝出巡时,皇子一般都会随架的。

清朝这些藩王皇子,为什么不造反呢?主要是因为他们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不滥用爵位,还严格的规定了赐予庄园田土,这样就避免想明朝时那样,导致修治宫殿,搜刮田土。所以清朝敢于放权给皇子。

清朝对皇子的参政能力教育非常多,并且会让他们带兵打仗,雍正当上皇帝一路太艰难,从九子夺嫡中胜出,他发现这样太过惨烈了,所以决定建立“秘密建储”制度,同时严禁皇子们结党营私,后来在乾隆、嘉庆年间时,得到了很好的发扬和传承。

正因为如此,清朝在藩王和阿哥等亲王的制度很完善,所以尽管清朝册封了很多亲王,他们也有权力,但从来没人造反,清朝的皇权一直是非常巩固的,知道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自始至终清朝皇室无人造反。

清朝的皇子分封制度是比较先进的,至少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好,这一点我们不得不佩服。



其实,比起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朝代,清代王爵数量,几乎是最少的。

大部分朝代,皇帝的儿子,都是王爷,王爷的儿子,也还都是王爷,以此类推,有的时候,多到连负责宗族事务的官员,都无法统计的地步。

清代,保留了很多游牧民族,原有的政治制度,王爵授予方面,非常严格。

皇帝的儿子,不一定都能成为王爷,哪怕郡王,很多人一辈子,都只是贝勒,甚至贝子。王爷的儿子,原则上,只有嫡长子,能够成为贝勒,大部分连贝子都不是。只有八个,后来又增加了四个,十二家铁帽王,作为例外。换言之,有清一代,同时存在的王爷,充其量二三十位,连其它朝代零头都不到。

清代的王爷,大部分,都没有实权,没有封地,没有食邑,事实上,连京城,没有圣旨的话,都不能离开,根本没有谋反的条件。

此外,同样是游牧民族,政治传统使然,清代皇室管理制度,也非常严密,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夺嫡,竞争储君地位时,非常激烈,可一旦,有某人胜出,掌握最高权力,其他人想另搞一套,无论体制内外,都几乎不可能。



因为清朝的王爷和封建早期的王爷不同,政治地位高、经济待遇好。但没有实际的军权和政治权利,和地方军政要员的接触,也是受到严格限制和监视的,造反要人、要兵、要粮、要初始地盘,这些清朝王爷都不满足。

清朝的亲王们都留在京城,就在皇帝身边,也没有兵权,所以没有造反的条件。
希望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大清亲王众多,却无一敢造反,为何没有人主动作死?~

清朝的时候皇帝为了防止亲王造反,争夺皇权,皇上就会想很多的办法,来让他们互相牵制。虽然他们有亲王的称号,但是手中并没有实权,他们造反的话根本是不可能。

清朝时期的军事大权一般都是掌握在皇帝手中的。皇上并不会让他们这些亲王手中存有一定的兵权,这样对他来说是很危险的,所以皇帝会费劲心机,把权力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并且对这些亲王梦的言行举动都进行了时刻的监控所以一旦他们有一点想要造反的心思都会立马做出行动。这也是虽然清朝,亲王很多但是却没有人造反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禁忌皇上的臣子们不能和亲王们有很深的交情。这样一来,亲王们在朝廷中不能拉拢大臣,少了这些大臣们的支持,他们如果想要掀起风浪是很难的,这样即便是有那个心思想要造反也是有心无力。既然是不能深交,那么就不会有人帮他们去造反,所以在当时亲王都处于一个被孤立的状态,大臣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都不敢去和亲王走得很近,毕竟谁都不想引火上身。

所以大清王朝虽然有很多亲王却没有人造反,这也是在他们建功立业之后,皇帝会收回他们的兵权,封他们一个亲王的称号,而且俸禄也不少。他们手中没有实权,自然没有能力造反,做一个悠闲的亲王不好吗?谁会想着去作死呢。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一共经历276年,不过却有个独特的现象,期间没有任何皇室宗亲造反,他们每个人手上都有权力,为什么不造反呢?
清朝之前的朝代,几乎每个都有皇室成员造反的现象,比如明朝朱棣,而清朝在藩王的制度上,其实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现今。顺治六年,清朝就把分封登基定位十二等,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等等。
根据史料记载,清朝“锡爵之本意,酬庸为上,有皇子而反封贝勒、贝子、公者”,这比以往任何朝代的的制度都要先进,郡王、亲王都是福晋所生,可以封为世子,长子,以后考察后授爵,清朝规定除少数功勋卓著者外,其他都规定封爵。
清朝世代,皇帝的各个皇子待遇都非常好,有俸禄,亲王每年有万两以上银子,世字也有六七多,贝勒少一点是两千多,根据康熙时代的规定,“亲王有粮、银庄和瓜果菜园四十二座”,每逢皇帝出巡时,皇子一般都会随架的。
清朝这些藩王皇子,为什么不造反呢?主要是因为他们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不滥用爵位,还严格的规定了赐予庄园田土,这样就避免想明朝时那样,导致修治宫殿,搜刮田土。所以清朝敢于放权给皇子。
清朝对皇子的参政能力教育非常多,并且会让他们带兵打仗,雍正当上皇帝一路太艰难,从九子夺嫡中胜出,他发现这样太过惨烈了,所以决定建立“秘密建储”制度,同时严禁皇子们结党营私,后来在乾隆、嘉庆年间时,得到了很好的发扬和传承。
正因为如此,清朝在藩王和阿哥等亲王的制度很完善,所以尽管清朝册封了很多亲王,他们也有权力,但从来没人造反,清朝的皇权一直是非常巩固的,知道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自始至终清朝皇室无人造反。
清朝的皇子分封制度是比较先进的,至少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好,这一点我们不得不佩服。


#习制梵# 清朝那些王爷最后都隐形埋名了吗 -
(15385859469): 没有,有钱的安安心心在天津租界里当寓公,没钱的沦落街头的也有.各王府的谱系很全,民国之后,由于清朝小朝廷还在紫禁城存在,所以爵位依然还在承袭.比如末代睿亲王(多尔衮的后代)魁斌死于1915年,他的两个20来岁的儿子中铨...

#习制梵# 清朝王爷有哪些权利拜托了各位 谢谢
(15385859469): 清朝 入关以前有军权.入关以后,大多为闲职,没有权力.和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的王爷不分封,而是居住在京城,有一些有能力的在朝中担任要职,其他的都赋闲在家.至于军权,只有皇帝才有,即使王爷领兵打仗,皇帝也会派得力亲信节制,比如雍正的弟弟胤禵在西北领兵的时候,雍正派年羹尧协助

#习制梵# 清朝的王爷能参与管理朝政?
(15385859469): 那当然, 从现在的角度来讲的话,皇室成员. 就相当于皇帝的姑妈啊!叔叔啊!舅妈啊!舅舅啊 之类的. 现在他们这些亲戚当然能参与和管理你的事情,但是那个时候不一样啊. 那个时候皇帝就是天子,就是最大的,那就应该是他管着他那些亲戚了,那些贵族自然不能参与管理朝政!皇帝他妈,就是太后呢.皇帝也能管,但是自古就有万事孝为先的说法和传统,所以在一些电视剧里,大家都可以看到皇帝别人都不怕 就怕他妈...但是太后依然不参与管理朝政. 真正意义上的参与管理朝政的,就是皇帝身边的一些一些臣子.大臣.那些人就是参与管理朝政的, 就是说白了.那些王爷没几个好的,都是吃喝懒做..一个个都是吃着国家的 ,又不工作,整天在外面乱混.基本上都是这样.

#习制梵# 清朝亲王有什么权利 -
(15385859469): 问题一:在清朝,藩王、亲王和郡王,哪个权利大? 蕃王实权大,有兵权,有自己的土地,割剧一方,亲王就是皇上兄弟,在家赋闲的比较多,参与的都是政治斗争,领兵的亲王也有,比如康熙的十三弟,只不过没有封地 问题二:古代亲王的...

#习制梵# 清朝王爷的品级? -
(15385859469): 大清爵位主要分为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清朝王爷的品级是正一品,等级是“和硕亲王”是最高一级. 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晋朝的宗王官于京师的制度.藩王不就藩地方,没有爵土.清朝爵位...

#习制梵# 清朝最荒唐的王爷爱新觉罗弘昼十分不靠谱,为何还能永享荣华富贵? -
(15385859469): 弘昼与他哥却有着实质的不同,或许是生来老小,也无甚资格与老哥争皇位,于是学得纸醉金迷,快意人生,成日地在府第里挥霍浪费.乾隆看着虽有些心疼银子,仔细一想却也乐得个清静,还把赡养费给得老高,任由宝贝御弟胡闹.

#习制梵# 为什么清朝时不准王爷出京? -
(15385859469): 清朝王爷,有奉禄,没实权.在京都皇帝的眼皮底下,不好搞小动作.

#习制梵# 清朝的亲王有实权吗 -
(15385859469): 清朝的王,叫“出将入相”,还可以做军机大臣,做议政王,做摄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