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几道典型的物理中考压轴题,测物体密度跟测未知电阻。都是缺了测量工具的。 高考物理压轴题,哪位老师能提供呀?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1、弹簧测量计,细线,小石块,水,测石块密度
2、量筒,水,小玻璃瓶(可以放进量筒),测玻璃的密度;
3、电源、滑动变阻器、安培表、已知阻值的电阻、开关、导线,测未知电阻阻值
4、电源、滑动变阻器、伏特表、已知阻值电阻、开关、导线、测未知电阻阻值

初中物理压轴题5道~

1解:(1)钢材的质量M=0.45吨=450千克
所以钢材增加的重力势能为:Ep=MgH=450*10*12=54000(焦耳)
所以滑轮组的机械功率η=54000/(3*72000)=1/4
即滑轮组的机械功率为:百分之二十五.
(2)因为钢材做匀速运动
时间T=1(分钟)=60(秒),上升高度为12米.
所以钢材的上升速度为:V=12/60(米/秒)=0.2(米/秒)
因为钢材在三段绳的作用下运动
所以这根绳的移动距离为36米
所以绳丝拉动的速度为V'=3V=0.6(米/秒).
(3)η=W有用/W总=(M'gV)/(3F*3V)=M'g/9F,M'=1吨=1000千克
所以F=M'g/3η=1000*10/[9*(1/4)]=40000/9(牛顿)

电学:
7.解:(1)因为I1:I2=1:2且I2=1.5A所以I1=0.75A
又PA:PB=5:4,P=R*I^2 所以:RA:RB=5:1
当S1,S2都断开,R1短路,R2与滑动变阻器串联 ,则:0.75*(R1+RA)=E
当滑到另一位置时,则:1.5*(R1+RB)=E 所以联立,削去RA,RB,得:R1=E/2
当S1,S2均闭合时,滑动变阻器被短路,R1和R2并联.R2=8Ω
并联电阻为R=(R1*R2)/(R1+R2)=(8E/2)/(8+E/2)
所以功率P=E^2/R==24W
解得:E=8V (E=-24V舍去)
所以电源电压为8伏.
(2)由(1)得:R1=4Ω
当滑动变阻器滑到某一位置时,
R1短路,R2与滑动变阻器串联 ,则电路中的总功率为:P'=E*I=8V*0.75A=6W
R1的功率为:P1=R1*I1^2=4Ω*(0.75)^2=2.25W
所以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Pp=P'-P1=6W-2.25W=3.75W

1解:(1)钢材的质量M=0.45吨=450千克
所以钢材增加的重力势能为:Ep=MgH=450*10*12=54000(焦耳)
所以滑轮组的机械功率η=54000/(3*72000)=1/4
即滑轮组的机械功率为:百分之二十五.
(2)因为钢材做匀速运动
时间T=1(分钟)=60(秒),上升高度为12米.
所以钢材的上升速度为:V=12/60(米/秒)=0.2(米/秒)
因为钢材在三段绳的作用下运动
所以这根绳的移动距离为36米
所以绳丝拉动的速度为V'=3V=0.6(米/秒).
(3)η=W有用/W总=(M'gV)/(3F*3V)=M'g/9F,M'=1吨=1000千克
所以F=M'g/3η=1000*10/[9*(1/4)]=40000/9(牛顿)

电学:
7.解:(1)因为I1:I2=1:2且I2=1.5A所以I1=0.75A
又PA:PB=5:4,P=R*I^2 所以:RA:RB=5:1
当S1,S2都断开,R1短路,R2与滑动变阻器串联 ,则:0.75*(R1+RA)=E
当滑到另一位置时,则:1.5*(R1+RB)=E 所以联立,削去RA,RB,得:R1=E/2
当S1,S2均闭合时,滑动变阻器被短路,R1和R2并联.R2=8Ω
并联电阻为R=(R1*R2)/(R1+R2)=(8E/2)/(8+E/2)
所以功率P=E^2/R==24W
解得:E=8V (E=-24V舍去)
所以电源电压为8伏.
(2)由(1)得:R1=4Ω
当滑动变阻器滑到某一位置时,
R1短路,R2与滑动变阻器串联 ,则电路中的总功率为:P'=E*I=8V*0.75A=6W
R1的功率为:P1=R1*I1^2=4Ω*(0.75)^2=2.25W
所以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Pp=P'-P1=6W-2.25W=3.75W.

8.解:(1)全断开时,电阻R1,R2与电灯L串联.
U'为R1和L两者的电阻之和,电流为I',此时PL=1.5W
由题意:RL=36/6 Ω =6 Ω
所以I'^2=PL/RL 则:I'=0.5A
因为I:I'=2:1,则I=1A,则E=U'+I'*RL即:I'*(R1+R2)=U'=(E-3)V,则:R1+R2=2E
因为U:U'=7:5 , 所以:U=7(E-3)/5
只闭合S2时,电阻R1被短路,电灯L与电阻R2串联,电流表为I.
此时:I*(R2+RL)=E ,所以R2=(E-6)Ω
只断开S1时,等L被短路,电阻R1,R2并联,U1为R1两端的电压,
此时:I"=E/(R1+R2)=0.5A 所以:U=E-I"*R2=E-(E-6)/2=(E+6)/2
又U=7(E-3)/5,解得:E=8V
所以R2=(E-6)Ω=2Ω ,即定植电阻R2的阻值为2欧.
(2)电路消耗的功率为:P=E*I
因为I'=I"=0.5A,I=1A
所以只闭合S2时,电阻R1被短路,电灯L与电阻R2串联,电流表为I,
此时电路有最大功率Pmax=E*I=8V*1A=8W
即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8瓦.

第9题 我就不做了,和7,8两题一样,分步将题目意思转化为式子,并同时画出相关的电路图,你拭着做做看,不懂再说.

杠杆和滑轮的题目也是一样,和第1题大同小异.无疑就是有多少根绳同时作用的区别罢了.

至于另一题的我知识点还需要回顾一下,就暂时不解了.自己多琢磨看看咯!!!!!!!!

高考物理压轴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C.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D.在国际单位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米、牛顿、秒。15.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力F作用而运动,前方固定一个轻质弹簧,当木块接触弹簧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将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将立即做变减速直线运动C.在弹簧弹力大小等于恒力F时,木块的速度最大D.在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木块的加速度为零16.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ε,内阻为r,R1和R3均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当R2的滑动触点在a端时合上电键S,此时三个电表A1、A2和V的示数分别为I1、I2和U。现将R2的滑动触点向b端移动,则三个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I1增大,I2不变,U增大 (B)I1减小,I2增大,U减小(C)I1增大,I2减小,U增大 (D)I1减小,I2不变,U减小17.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F1,物块滑到小车的最右端时,小车运动的距离为。在这个过程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具有的动能为B.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小车具有的动能为C.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D.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18.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A、B、C、D、E、F六点构成一边长为a的正六边形,电场方向平行于纸面。一电子e在外力作用下从A点移动到C点,克服电场力做功W,从C点移动到E点,其电势能减少W。则关于该匀强电场场强E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A.,方向由F指向CB.,方向由C指向FC.,方向由A指向ED.,方向由E指向A19.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受到水平拉力F1、F2的作用而从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出发沿相同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0和4t0,当二者速度分别达到2v0和v0时分别撤去F1和F2,以后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两物体运动的v – 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A、B的位移大小之比是6:5 B.在2t0—3t0之间的某一时刻B能追上A C.F1和F2的大小之比是8:1 D.整个运动过程中F1和F2做功之比是3:5 20.如图,有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原线圈接正弦交流电,输出端接有一个交流电压表和一个电动机。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当输入端接通电源后,电流表读数为I,电压表读数为U,电动机带动一重物匀速上升。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动机两端电压为 B、电动机消耗的功率为U2/R C、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nUI-n2I2R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UI/n21. 如图所示,MN和PQ为两个光滑的电阻不计的水平金属导轨,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今在水平导轨部分加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b棒匀速运动,则IR≠0,IL≠0,IC=0B.若ab棒匀速运动,则IR=0,IL =0,IC =0C.若ab棒固定,磁场按B=Bm sinω t.的规律变化,则IR≠0,IL≠0,IC≠0D.若ab棒做匀加速运动,IR≠0,IL≠0,IC≠0第Ⅱ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做答;第33题—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1道题,129分)22.(5分)某实验小组用原长约200mm的橡皮筋“研究橡皮筋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实验时,先将橡皮筋上端固定,然后在竖直悬挂的橡皮筋下端逐一增挂钩码(质量均为20g),每增挂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橡皮筋伸长量;当挂上10只钩码后,再逐一把钩码取下,每取下一只钩码,也记下对应的橡皮筋伸长量。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增挂钩码和减挂钩码时的橡皮筋伸长量Δl与拉力F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实线为增挂钩码时的图线,虚线为减挂钩码时的图线)。两图线不重合的原因是( )A.增挂钩码时Δl与F成正比,而减挂钩码时Δl与F不成正比B.当所挂钩码数相同时,增挂钩码时橡皮筋的伸长量比减挂钩码时的大C.当所挂钩码数相同时,增挂钩码时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减挂钩码时的相等D.增挂钩码时所挂钩码数过多,导致橡皮筋超出弹性限度23.(10分)(1)为研究某一电学元件的导电规律,将该元件两端的电压、元件中的电流及通电时间记录在下表中,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判断出该元件所用的材料是 (填“金属”或“半导体”)。通电时间 t/s51015202530电压 u/v0.400.621.021.261.521.64电流 i/m A0.200.430.811.822.813.22(2) 如图甲是某金属材料制成的电阻R随摄氏温度t变化的图象,图中R0表示0℃时的电阻,k表示图线的斜率.若用该电阻与电池(电动势E、内阻r)、电流表A(内阻Rg)、滑动变阻器R′ 串联起来,连接成如图乙所示的电路,用该电阻做测温探头,把电流表的电流刻度改为相应的温度刻度,就得到了一个简单的“金属电阻温度计”.使用“金属电阻温度计”前,先要把电流表的刻度值改为相应的温度刻度值,若温度t1<t2,则t1的刻度应在t2的 侧(填“左”或“右”);在标识“金属电阻温度计”的温度刻度时,需要弄清所测温度和电流的对应关系.请用E、R0、k等物理量表示所测温度t与电流I的关系式t= 。24.(14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PQ相距L,在M点和P点间接有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在两导轨间的矩形区域OO1O1′O′内有垂直导轨平面向里、宽为d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导体棒ab垂直地搁在导轨上,与磁场的上边界相距d0.现使ab棒由静止开始释放,棒ab在离开磁场前已经做匀速直线运动(棒ab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接触且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导轨的电阻不计).(1)求棒ab离开磁场的下边界时的速度大小.(2)求棒ab在通过磁场区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3)试分析讨论棒ab在磁场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25.(18分)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大小B=0.15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分布在半径R=0.10m的圆形区域内,圆的左端跟y轴相切于直角坐标系原点O,右端跟很大的荧光屏MN相切于x轴上的A点。置于原点的粒子源可沿x轴正方向以一定的速度v0射出带正电的粒子流,粒子的重力不计,比荷q/m=1.0×108C/kg。 (1)要使粒子能打在荧光屏上,粒子流的速度v0应为多少?(2)若粒子流的速度v0=3.0×106m/s,且以过O点并垂直于纸面的直线为轴,将圆形磁场逆时针缓慢旋转90°,求此过程中粒子打在荧光屏上离A的最远距离。(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上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 [物理——选修3-3](15分)(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B.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体积减小时,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多,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压缩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内能一定增加D.分子a从很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当分子a运动到与分子b的相互作用力为零时,分子a的动能一定最大(2)(10分)如图所示,一直立的气缸用一质量为m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横截面积为S,气体最初的体积为V0,气体最初的压强为;汽缸内壁光滑且缸壁是导热的。开始活塞被固定,打开固定螺栓K,活塞下落,经过足够长时间后,活塞停在B点,设周围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已知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求:①活塞停在B点时缸内封闭气体的体积V;②整个过程中通过缸壁传递的热量Q(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决定)。34.[物理——选修3-4](15分)(1)(5分)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其波动周期为0.40s。某一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都相同的几个质点依次为P1、P2、P3××××××,已知P1与P2之间的距离为0.20m,P2与P3之间的距离为0.80m。则P1的振动传播到P2所用的时间是A.0.40s B.0.20s C.0.10s D.0.08s(2)(10分)如图所示,在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有一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周的柱状玻璃体OPQ,OP=OQ=R,一束单色光垂直OP面射入玻璃体,在OP面上的入射点为A,OA=,此单色光通过玻璃体后沿BD方向射出,且与x轴交于D点,OD=,求:①该玻璃的折射率是多少?②将OP面上的该单色光至少向上平移多少,它将不能从PQ面直接折射出来。35.[物理——选修3-5](15分)(1)(5分)在氢原子光谱中,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n=2能级发出的谱线属于巴尔末系。若一群氢原子自发跃迁时发出的谱线中只有两条属于巴尔末系,则这群氢原子自发跃迁时最多可能发出多少条不同频率的谱线 A.2B.5C.4D.6(2)(10分)光滑水平地面上停放着甲、乙两辆相同的平板车,一根轻绳跨过乙车的定滑轮(不计定滑轮的质量和摩擦),绳的一端与甲车相连,另一端被甲车上的人拉在手中,已知每辆车和人的质量均为30kg,两车间的距离足够远。现在人用力拉绳,两车开始相向运动,人与甲车保持相对静止,当乙车的速度为0.5m/s时,停止拉绳。求:(1)人在拉绳过程做了多少功?(2)若人停止拉绳后,至少以多大速度 立即从甲车跳到乙车才能使两车不发生碰撞?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参考答案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全部选对的给6分,选对但不全的给3分,有选错的给0分。14. A 15. C 16. B 17. BC 18. A 19. A 20. C 21. BCD(一)必考题23.(10分)解析:①,由表中数据U、I比值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减小,可知元件所用材料为半导体。②温度t1<t2金属温度升高电阻增大,电流计电流值减小,可知t1刻度应在t2的右侧。③由甲可知 由电路图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整理得 t=24.(14分)【解析】(1)设棒ab离开磁场的边界前做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BLv ……1分电路中的电流I=R+r(E) ……1分对棒ab,由平衡条件得:mg-BIL=0 ……1分解得:v=B2L2(R+r) ……1分(2)设整个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由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可得:mg(d0+d)=Q+2(1)mv2 ……2分解得:Q=mg(d0+d)-2B4L4(R+r2) ……1分故Qab=R+r(r)[mg(d0+d)-2B4L4(R+r2)]. ……1分(3)设棒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0,由mgd0=2(1)mv02 ……1分解得:v0= ……1分棒在磁场中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B2L2(R+r),……1分则 ①当v0=v,即d0=2B4L4(R+r2)时,棒进入磁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1分②当v0<v,即d0<2B4L4(R+r2)时,棒进入磁场后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1分③当v0>v,即d0>2B4L4(R+r2)时,棒进入磁场后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1分25.(18分)解:(1)设当v0= v1时粒子恰好打不到荧光屏上,则这时粒子从磁场的最高点a竖直向上射出磁场,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粒子在磁场中的轨道半径为 r1=R ①又由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得 ②由①②式解得 ③由题意分析可知,当时,即时粒子能打在荧光屏上。 ④(2)设速度v0=3.0×106m/s时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为r2,由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得 ⑤假设磁场无限大,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就是以O'点为圆心、以r2为半径的一段圆弧OE,如图所示。若圆形磁场以O为轴旋转时,由题意分析可知,当磁场的直径OA旋转至OD位置时,粒子从圆形磁场中离开并射到荧光屏上时离A距离最远,设落点为图中F。则由图可得 ⑥ ⑦ ⑧由⑤~⑨式解得 ⑨(二)选考题33.【试题答案】[物理——选修3-3](15分)(1)D (5分)(2)(10分)解:①设活塞在B处时被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活塞受力平衡(1分) 解得 (1分) 由玻意耳定律: (2分) 得气体体积: (1分)②由于气体的温度不变,则内能的变化(1分)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1分) 活塞下降的高度为: (1分)通过缸壁传递的热量:(2分)34.【试题答案】[物理——选修3-4](15分)(1) D (5分)(2)(10分)解:①在PQ面上的入射角 , (1分) 由几何关系可得 (2分)折射率 (2分)②临界角 (2分)从OP面射入玻璃体的光,在PQ面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刚好发生全反射而不能从PQ面直接射出。设光在OP面的入射点为M,在PQ面的反射点为N (2分)至少向上平移的距离 (1分)35.【试题答案】[物理——选修3-5](15分)(1)D (5分)(2)(10分)解:(1)设甲、乙两车和人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和m人,停止拉绳时甲车的速度为v甲,乙车的速度为v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甲+m人)v甲= m乙v乙 (2分) 求得: v甲= 0.25m/s ( 1分) 由功与能的关系可知,人拉绳过程做的功等于系统动能的增加量。 W= 2(1)(m甲+m人)v甲2 + 2(1)m乙v乙2 =5.625J (2分)(2)设人跳离甲车时人的速度为v人,人离开甲车前后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2分)人跳到乙车时: (2分) 代入得: (1分) 当人跳离甲车的速度大于或等于0.5m/s时,两车才不会相撞。 (注:计算题其它解法正确均给分。)


#蔡邹鲍# 初二关于密度的物理题 -
(19334855366): 你好 .首先呢 ,用公式 密度是 质量处以体积对吧 , 我想 ,这个体积你应该会把 ,有水就行了 .然后把物体放进去 ,看2次的体积差.关键是质量 对吧 ,,量筒一般都有规格,看它是多少克 ,然后看..不对啊 ,同学 ,难道只能用量筒吗 ?...

#蔡邹鲍# 初中物理密度试题 -
(19334855366): 首先,同学你酒精的密度写错了……应该是800Kg/m^3 如果是浸没的话那溢出酒精的体积就是金属的体积了,V=m/ρ=0.016Kg/(800Kg/m^3)=2x10^-5m^3 然后用金属的体积也就是溢出水的体积乘水的密度,m=Vρ=2x10^-5x1000Kg/m^3=0.02Kg=...

#蔡邹鲍# 两道物理测密度的题!1现有一个金属块,弹簧称,两个烧杯,一杯装
(19334855366):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金属块的重力,再把金属块浸没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用重力减拉力等于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开液体的体积即物体的体积. 2.用同样的方法,测金属块在待测液体里受到的浮力;带入阿基米德原理即可求出待测液体密度. 二.选择铅笔 1.将已知直径的金属丝在铅笔上密绕十圈,则总长度为已知直径的十倍,做上记号. 2.取下已知直径的金属丝,换上未知直径的金属丝,在已知长度上紧密环绕,记下所绕圈数,用已知长度除以圈数,则为金属丝直径.

#蔡邹鲍# 初中物理小实验. -
(19334855366): 1、给出物体:石块、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两个)、水、待测液体.测出待测液体密度.2、给出物体:平底试管(底面积S)、沙子、刻度尺、烧杯、水、待测液体.测出待测液体密度.3、量筒、水、大头针、木块、(木块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测木块密度.4、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细线、石块.测石块的密度.5、量筒、可放入量筒内的小烧杯、水、石块(石块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侧石块密度.6、天平缺少砝码但多出了两个烧杯,测固体密度 电学1、以知阻值的定值电阻(或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电源、导线若干、开关若干、电压表(或电流表).测待测电阻的阻值.

#蔡邹鲍# 求初中物理电学力学压轴大题的解题思路 -
(19334855366): 第一、熟悉基本的公式、定理,关键是使用条件.第二、能从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例:见到物体浮在水面就知道:这是漂浮状态,则物体的重力=浮力,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第三、熟练掌握基本的解电力学题的思路和方法,能灵活运用.这关键在于多练多总结.第四、电学题先要分析出电路的类型,然后应用基本关系式(串并联的电流电压电阻)列出方程或等式.再借助其它条件公式(欧姆定律、电功率等)消元,逐一攻破. 这最关键还在于多练多总结.加油,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蔡邹鲍# 初中物理题 - 密度.
(19334855366): 解:由题意可得满瓶水质量为0.4Kg,水密度为1000kg/m^3,所以瓶子容积v=0.4÷1000=0.0004m^3,放入项链后水的质量为0.39kg,是0.00039m^3,所以剩余的体积为项链的是0.00001m^3,由求密度公式p=m/v可得项链密度为19.2*10^3kg/m^3 备注:打字不容易,望采纳!

#蔡邹鲍# 几道初二物理密度计算题,求各位高手帮我解答一下 -
(19334855366): 1 极值法 设全部为酒精 则密度为0.8*10 3;kg/m 3 如果含水量为是10%.设总质量M 则酒精的质量为90%M(KG) 水的质量为10%M 酒精的体积为9/8*10-3m 3.水的体积为0.1*10-3m 3.总体积为89/80*10-3m 3.总密度为80/89*10 3;kg/m 3 2 质量 体积 P空气*瓶子的体积

#蔡邹鲍# 求初中物理经典题 -
(19334855366):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360米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3分 钟.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运动,通过1.8千米的路程,用多少时间?2.质量156克,体积为30厘米的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若是 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铁的密度...

#蔡邹鲍# 跪求几道初中物理实验题 新颖点!!
(19334855366): 1某同学猜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可能和物体的密度有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现有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适量的水,你认为实验还需补充的器材是:( ).请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 实验还需补充的器材是:(大...

#蔡邹鲍# 求一些初中物理实验题,演练,简练. -
(19334855366): 了解比重瓶法测密度的特点. 掌握比重瓶的用法. 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物体的密度,为物体质量,为物体体积.通常情况下,测量物体密度有以下三种方法: 1、对于形状规则物体 根据,可通过物理天平直接测量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