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三次被贬后的遭遇 范仲淹一生几次被贬?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天圣六年,范仲淹由宰相晏殊举荐,进入秘阁任校理,负责皇家典籍的校勘和整理,整天不是与皇帝相随,就是与达官显贵为伍,无形中被推进了险恶的政治斗争漩涡之中。当他得知宋仁宗已是20岁的人了,但朝中各种军政要事,却全凭60多岁的刘太后把持,自己一点权力也没有。并且还听说太后选定“冬至”这一天要仁宗率满朝文武在千点给她叩头庆寿,便上书力谏刘太后撤帘罢政,还权仁宗。还据理力争说,太后过生日,是皇帝的家事,扯上文武百官跪拜,岂不乱了后世的体统?为此触怒了刘太后,被贬至河中府任通判。京城的大小官员成群结队送他到城外,大家举杯饯别:“范君此行,极为光耀啊!”
  几年后刘太后去世,宋仁宗把范仲淹召回,任命为“右司谏”,也就是专门评议朝事的言官。然而他屁股还没有坐热,“老毛病”又犯了,和皇帝大吵了一架,原因是宋仁宗有了新欢,在时任宰相吕夷简的挑唆下,想废掉贤惠正直的郭皇后。吕夷简等大臣举双手赞成,猛拍皇帝马屁,还振振有辞:既然平民都可以休妻离婚,庄稼汉多收了几斗粮食还想换老婆,何况一个皇帝?范仲淹却不识时务,引经据典,摆出一堆大道理,坚决反对仁宗废后。仁宗烦得受不了,恼羞成怒,一声令下,把范仲淹贬到睦州。京城官员闻讯,又一次热热闹闹地来送别,大声赞扬:“范君此行,愈为光耀!”
  又过数年,范仲淹再次被朝廷起用,任命为待制职衔。可江山好改,本性难移,他没有接受一点教训,还是那样的疾恶如仇,眼里揉不得沙子,和黑恶势力不共戴天。范仲淹看到宰相吕夷简广开后门,滥用私人,朝中腐败不堪,便根据详细调查,绘制了一张“百官图”,在景佑三年呈给仁宗。他指着图中开列的众官调升情况,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吕夷简不甘示弱,反讥范仲淹迂腐。范仲淹便连上四章,论斥吕夷简狡诈。吕夷简更诬蔑范仲淹勾结朋党,离间君臣。最后,仁宗还是站在了吕夷简一边,递夺了范仲淹的待制职衔,贬为饶州知州。士大夫们轰动了,第三次跑来喝饯行酒,啧啧称赞:“范君此行,尤为光耀!”几起几落的范仲淹听罢大笑道:“仲淹前后已是三光了,下次如再送我,请备一只整羊,作为祭吧!”
  “三光”之后,在饶州附近做县令的诗友梅尧臣,寄了一首《灵乌赋》给他,告诫他说,君在朝中屡次直言,都被当作乌鸦不祥的叫声,愿君此后缄默不语,少管闲事,可保平安,可荫妻子。刚直不阿的范仲淹立即回答了一首《灵乌赋》,禀复说,不管人们怎样厌恶乌鸦的哑哑之声,我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几件事情,丧父,改嫁,个性,为官,被贬,岳阳楼记,概括其功绩。



一:范仲淹触怒了刘太后,被贬至河中府任通判。京城的大小官员成群结队送他到城外,大家举杯饯别:“范君此行,极为光耀啊!”
二:范仲淹坚决反对仁宗废后,仁宗恼羞成怒,一声令下,把范仲淹贬到睦州。京城官员闻讯,又一次热热闹闹地来送别,大声赞扬:“范君此行,愈为光耀!”
三:范仲淹便连上四章,论斥吕夷简狡诈。吕夷简更诬蔑范仲淹勾结朋党,离间君臣。最后,仁宗还是站在了吕夷简一边,夺了范仲淹的待制职衔,贬为饶州知州。士大夫们轰动了,第三次跑来喝饯行酒,啧啧称赞:“范君此行,尤为光耀!”几起几落的范仲淹听罢大笑道:“仲淹前后已是三光了,下次如再送我,请备一只整羊,作为祭吧!”

范仲淹第四次被贬与前三次有何不同~

范仲淹虽然三次被贬,名望却越来越高。第一次外贬时,亲朋们一直把他
送到都门外,称赞他说:“此行极光(非常光荣)。”第三次被贬时仍有人不
顾吕夷简的威胁恫吓去送别,并安慰他说:“此行尤光(尤其光荣)。”几起
几落的范仲淹听罢大笑道:“仲淹前后巳是三光了。”他正道直行,百折不挠
,勇往直前,以满腔热忱报效国家。


范仲淹是大中祥八年(1015年)的进士,少有大志,幼年坎坷,二岁丧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

范仲淹三次被贬,第一次是反对皇上率百官于会庆殿为太后祝寿;第二次是因废郭皇后事;第三次是因为与吕氏集团的争斗了。但是最终没有能够战胜吕夷简,于是景佑三年(1036年)五月离开汴京。八月,至饶州贬所。梅尧臣敬佩范仲淹的为人,为他的前途担忧,便寄((灵鸟赋))婉言相劝:优游自在,自适人生多快乐啊。范仲淹觉得朋友不理解自己,也作((灵鸟赋))相答:“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表示愿为理想而献出生命。

范仲淹经略陕西三年,成功遏制了西夏的侵略,最终使其叩首称臣,范仲淹因此被称为“龙图老子”。


#席劳彭#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
(13140256957):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

#席劳彭# 范仲淹曾被贬到哪里? -
(13140256957): 天圣六年(1028年),贬范仲淹寓京,调赶河中府(今山西省西南部永济县一带)任副长官——通判.秘阁的僚友送他到城外,大家举酒饯别说;“范君此行,极为光耀呵!” 三年之后,刘太后死去了.仁宗把范仲淹召回京师,派做专门评议朝...

#席劳彭# 对范仲淹这一历史人物的看法 - 作业帮
(13140256957):[答案]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

#席劳彭# 谁知道范仲淹的历史 -
(13140256957):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十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陕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席劳彭# 文学家的范仲淹 -
(13140256957): 生於徐州,隔年(990年)父亲不幸逝世,母亲谢氏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范仲淹后来在长白山上的醴泉寺读书,每天只煮一锅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范仲淹知道自己身世之后,便辞别...

#席劳彭# 面对23年的贬谪生涯,刘禹锡高唱“ 我言秋日胜春朝”“为霞尚满天”,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豪杰人士,请列 -
(13140256957):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博洽多闻,学富五车,却因亢直敢言,屡忤权贵而宦途淹蹇,一生中被贬谪三次,颠沛流离,令人叹惋! 景祐三年(1036年)五月,权知开封府的范仲淹因抨击宰相吕夷简独揽朝纲、任人唯亲而触怒朝廷,被贬知饶州...

#席劳彭# 范仲淹、欧阳修为什么被贬?
(13140256957): 公元1036年(景祐三年)五月,范仲淹、欧阳修直言进谏,被贬.权知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范仲淹上书言事,无所畏惧,因而一些阿谀奉承的官僚对他恨之入骨.当时...

#席劳彭# 范仲淹是什么朝代人,他死后溢号为什么 -
(13140256957): 北宋,谥号文正.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北宋时期名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