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 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白杨》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17

主要运用了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在看到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时,触景生情的父亲用白杨来比喻在边疆的工作者。并想借此教育儿女们为祖国效力,表达了边疆工作者“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豪迈思想感情。

现代·袁鹰《白杨 》内容简介:

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车窗外的白杨──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扩展资料

文章简介:

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作家袁鹰60年代初的作品。当年大批内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艰苦创业。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歌颂这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

本文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高大挺秀的大白杨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两个孩子知道了,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作者简介:

袁鹰,原名田复春,参加工作后改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省淮安人。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生于一个破败的地主家庭。

1943年考入之江大学教育系,在校期间即参加《莘莘》、《新生代》、 《联声》报刊的编辑。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被分配在学生运动、文艺和宣传部门工作,长期在报社当记者、编辑。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历任《世界晨报》、《联合晚报》副刊编辑。建国后,任《解放日报》文教组组长,《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主任,《散文世界》主编。四十多年来,写了大量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儿童文学作等。



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运用象征手法

运用拟人手法

~


#劳咽步# 课文白杨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 -
(15068196619): 课文白杨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

#劳咽步# 白杨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
(15068196619):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老师这样说的.

#劳咽步# 《白杨》 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15068196619): 运用象征手法

#劳咽步# 白杨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是 -
(15068196619): 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rjbgz/yuwen/ywjiaoan/jiaocan/200710/77024.html

#劳咽步# 白杨这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15068196619): 托物言志

#劳咽步# 五年级下册白杨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15068196619):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

#劳咽步# 《白杨》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
(15068196619): 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运用象征手法.作为一个文学家,茅盾以审美的眼光、动情的眼光来看待西北的自然景观,发现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然后托物言志,任情驱使挥就成篇,是情理之中的事.象征是一种修辞方法,借助具体事物,揭示某种...

#劳咽步# 《白杨》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
(15068196619): 主要运用了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劳咽步# 白杨这课的特点 -
(15068196619): 课文《白杨》是我国著名作家袁鹰的散文名篇.文章借物喻人,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心愿.

#劳咽步# 《白杨》一课中,爸爸借白杨树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志向?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
(15068196619): 表达自己愿意听从祖国安排,哪里需要自己,就去哪里为国效力,愿意扎根边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用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决心战胜它,同时鼓励孩子们这样做.这篇文章在表达上借物喻人,看似在描写白杨的坚韧不拔,实在描写像爸爸这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坚韧不拔的战士.最后对小树的描写则是意味着还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像老一辈似的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 PS纯手打,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