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在古文中处于什么水平? 《滕王阁序》在古文中处于什么水平?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古人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这个东西,虽然确实有优劣之分,但同一个档次的文章谁高谁低,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而《滕王阁序》作为我国古文经典名篇,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

 

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看《滕王阁序》是一个什么样的文章。学术界喜欢把古文分为“骈文”和“散文”,骈文就是讲究声律对仗的文章,散文则不讲究。很明显,《滕王阁序》是一篇骈文。

 

而骈文与散文相比,大体上来说,骈文往往更具形式美,文辞优美、辞藻华丽、语调铿锵,但相对的,为了满足这些形式美,就会缺少一些内涵。骈文的代表除了《滕王阁序》之外,还有比如《洛神赋》《与朱元思书》《阿房宫赋》等都是千古名篇。

 

散文没有这些约束,可以更自由地直抒胸臆、言情言志,因此散文更具内涵美。散文的代表就有很多了,除了先秦诸子散文之外,唐宋八大家的经典名篇也枚不胜举。

 

要讨论《滕王阁序》的水平,就要先讨论它在骈文中的水平。自诞生以来,《滕王阁序》就被很多人推崇为千古骈文第一,由此可见,虽然说文无第一,但《滕王阁序》在骈文中排到第一档是没问题的。各抒己见的话,在笔者心目中,古代最好的骈文是《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则紧随其后。

 

然而再回过来看另一个问题,骈文在古文中的地位其实是比不上散文的,骈文往往被看作是一种炫技的作品,散文才是能够“文以载道”的东西。特别是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以后,所有读书人几乎都认定,写文章是要言之有物、要传道载道的。因此,从这方面来看,《滕王阁序》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文章,但在整个古文中的地位并没有那么高。

 

而在那些经典的散文中,先秦庄子的《逍遥游》,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赤壁赋》(早期的赋本来是骈文,但到了宋代,赋已经可以算是散文了。)等等,或大气恢宏,或情真意切,或鞭辟入里,或超然物外,都能算是第一档的存在,并不逊色于《滕王阁序》。

 

总的来说,按照笔者个人的观点,《滕王阁序》文辞优美,对仗工整,读起来抑扬顿挫,最难能可贵的是,《滕王阁序》作为一篇骈文,并不像一般的骈文那样只知堆砌辞藻而没有思想内涵。既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美轮美奂的句子,也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这样振聋发聩的呐喊。因此,它担当得起千古名篇的称号,但并非独领风骚,在我心中大约在前十的位置。



王勃的《滕王阁序》在古文中算得上是非常高的水平了,这是一篇非常经典的骈文,通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仗工整,引经据典,非常巧妙。这也是教科书般的作品,历来被文学家称颂,值得人们学习。

一、通篇对偶,引经据典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他也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之一。 整篇文章对仗整齐,是一篇非常经典的骈文。文章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鸿庐”作为开头,上来就写出了滕王阁的壮丽与宴会的豪迈场面,写出了洪府的地势雄伟和人杰地灵,高朋满座之态。全文行思缜密,通篇规范又很押韵,同时紧扣主题,非常不拘一格。

二、境界高超,典雅恰当

这篇文章的境界非常高超,通篇引经据典,非常恰当,而且在骈文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形成了内容与形式美的统一。这篇文章写出了滕王阁的壮丽,作者借描写滕王阁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表达了作者的少年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这篇文章还写出了不少名句和引经据典的东西,比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三、千古名句

学过《滕王阁序》的人都知道这里面有一句千古名句,那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被历代文人所称颂,总句式上下对仗,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此外,这篇文章中还出现了很多经典的成语,比如萍水相逢、高朋满座、人杰地灵。这些都是写作文和提高思想境界的好素材。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



《滕王阁序》是一篇辞藻华丽、气势宏伟的诗文,在古文中至少能名列前茅,即使是在文人众多的唐朝,也毫不逊色。

《滕王阁序》是古文中的名篇,是高等水平,这篇文章是王勃一气呵成的,文采颇然,当中的很多典故经常被后人引用。

《滕王阁序》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它在古文中的地位是极高的,文章辞藻优美,朗朗上口,受到了大众极大的称赞。

《滕王阁序》在古文中处于什么水平?~

王伯子子安,山西龙门人,唐高宗大才,初唐四杰之一。那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王波一个人来到洪都,正好赶上洪都省长严泰在滕王阁设宴。燕太守从江左邀名士,包括于文俊、新牧学士、刘向道、等。以及当时的100多位诗人和著名儒生,举行婚礼。王波是最年轻的,坐在最后一个座位上,最不受注意。

当闫太寿几乎要来看人的时候,他发表了一篇演讲,说:“这个王腾馆是洪都的一个独特的景观。在这次盛会上,所有有才华的人都出席了。我想写一篇《滕王阁记》,刻在石碑上,记录这次盛会。就像《兰亭序》一样,会被后人铭记。这么好的事情,你不应该拒绝。”

接下来,闫太寿吩咐仆人持笔奉砚,来到名士面前,请状元书写留言。可能是赶时间,大家都没准备好,没有好文章。也可能是尴尬,不想出丑。在场的绅士们都很滑稽,没有人会先写,一个写给另一个,最后把笔墨推到王波身上王波是一个没有什么才能的年轻人。他永远不知道什么是谦虚。看到笔墨转动,大概是奉笔。你看,这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一张白纸。这么多名人,人家都不肯出手。你这个陌生的少年,看都不看,就敢打他。大家面面相觑,小声问:“这个男孩是谁的孩子?”你怎么这么没礼貌?

燕太守见了名儒也没拿笔。一个看起来不熟的年轻人抢走了他的纸和笔。他心里也很不高兴,但又不能发作。他换了衣服,上了厕所。

解完之后,闫太寿没有回去,而是坐在他旁边的一个小厅里,心里生闷气,说:“我女婿吴有天下闻名的才华,他也坐在下面。这些著名的儒者彼此谦让,但我会命令女婿写一篇作文,展示他的才华,然后刻在铭文上,让他在门楣上发光。这个叫王波的男孩来自哪里?我敢出这个风头。”

燕太守坐在小厅里,一边喝着茶一边吩咐仆人,看给这小子写了什么,并向他报告。过了一会儿,一个仆人来报告:王波在开头写了“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闫太寿毫不在意,道:“这是老生常谈,连三岁小孩都会。”另一个仆人又来报告,王波写道:“http”阎太寿说:“这是写小说吗?”第三个仆人来报告,王波接着写道:燕太守听了,无言以对。过了一会,我又报了一次。王波写道:阎太寿叹了口气:“这孩子想拿篇文章给我推荐自己。”另一个仆人来报告,阎太守摇摇头,心想:“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华。太神奇了!”
几个仆人轮流穿梭,表达句子,互相比较。燕太守已经麻木了。一个仆人来报告说,王波接着写道:闫太寿听了这句话,拍拍手在岸上叫道:“这孩子若写字,有神助!这是天才!”燕太守坐不住了,换上正装,来到堂座前。过了一会儿,王波的文章写完了,屋子里充满了惊喜。
燕太守大喜,命将文视左右,满厅儒生名士皆高瞻远瞩,不服气。课文里一个字都不敢说。燕太守亲自拉着的手,要他做上座的头领。燕太守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后来,王波的《滕王阁序》被刻在石碑上,至今仍被人们传诵。那么,古文中的《滕王阁序》是什么水平呢?老白说。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王勃的《滕王阁序》在古文中算得上是非常高的水平了,这是一篇非常经典的骈文,通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仗工整,引经据典,非常巧妙。这也是教科书般的作品,历来被文学家称颂,值得人们学习。
《滕王阁序》全文行思缜密,紧扣题目,不拘一格。“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点明滕王阁所在地点,再详写其方位在翼、轸星宿的分野,从地理位置上看连接着湖南衡山和江西庐山,由上及下,再一笔荡开。
从壮丽的楼阁到秀丽的山川,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滕王阁秋景,展开了一幅流光溢彩、错落有致、上下浑然天成、虚实相映成趣的滕王阁三秋图。
学过《滕王阁序》的人都知道这里面有一句千古名句,那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被历代文人所称颂,总句式上下对仗,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此外,这篇文章中还出现了很多经典的成语,比如萍水相逢、高朋满座、人杰地灵。这些都是写作文和提高思想境界的好素材。

扩展资料:
在艺术上,《滕王阁序》有以下写作特色: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起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
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一句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又平仄相对。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夏馥儿# 《滕王阁序》可以说是最美的古文,其中描绘了怎样景致? -
(18090964850): 描绘了一副“晚秋暮色图”描绘的景物:苍翠的层叠的山峦. 山中的隐约的朱红的阁道 .迂回的河水 .繁华的市井 .参差的楼阁 .港口的舟楫. 在这中间点缀着灿烂的艳丽的落霞,栖息在水边的孤鹜,再衬上回荡在水面上的渔歌和响遏行云的雁鸣,在这副图画中,有艳丽的色彩,有动听的声响,真是五彩缤纷.

#夏馥儿#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好在哪里 -
(18090964850): 好在序中的如下诗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妙极了

#夏馥儿# 高二表弟默写滕王阁序,这字什么水平 -
(18090964850): 说明你这个表弟古代汉语基础不错,属于原文功底牢固的优秀同学水平.

#夏馥儿#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什么水平 -
(18090964850):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编辑 语出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作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 出处 编辑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唐) 代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1]

#夏馥儿# 滕王阁序的主旨和写作特色 -
(18090964850): 滕王阁序是王勃在路经南昌时,恰逢盛会,参加而写的.主旨如下1、记录本次盛会,以流传千古2、为本会的开幕词,说是抛砖引玉有点不恰当,但意思差不多,以佳文激起大家的诗性,使与会者各尽其才.特色,先说说作者写作的条件,不太...

#夏馥儿# 解读、《滕王阁序》., -
(18090964850): 有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怀才不遇,渴望知音,也同时表达了自己想报效朝廷、不甘沉沦的决心.

#夏馥儿# 王勃的才华在滕王阁序中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
(18090964850): 《滕王阁序》里的“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名句 落霞,长天此为静景 孤鹜,秋水此为动静 动静结合 落霞,长天为虚 孤鹜,秋水为实 虚实相生 此句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将物与心紧密结合,使得孤鹜向往落霞,秋水追随长天,是以表达了诗人天人合一的大道领悟,说通俗点即是融入大自然.

#夏馥儿# 滕王阁序体现了王勃什么性格 在线等!! -
(18090964850):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

#夏馥儿# <滕王阁序><滕王阁诗> -
(18090964850): 《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是同时创作的,《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是一篇骈文,写得生动感人,千古传诵,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其内容并非介绍诗歌,(介绍的东东比诗还长的例子还是有...

#夏馥儿#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的比较 -
(18090964850): 《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比较阅读 类型:高二教案 加入时间:2006年3月1日19:12 比较视点一:写美景,写乐事 同:乐在山水,乐在盛会.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极写山水之美,宴会之乐. 滕王阁上的聚会,既有长辈如阎公者,又有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