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在古文中处于什么水平? 古文《滕王阁序》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王勃的《滕王阁序》在古文中算得上是非常高的水平了,这是一篇非常经典的骈文,通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仗工整,引经据典,非常巧妙。这也是教科书般的作品,历来被文学家称颂,值得人们学习。

《滕王阁序》全文行思缜密,紧扣题目,不拘一格。“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点明滕王阁所在地点,再详写其方位在翼、轸星宿的分野,从地理位置上看连接着湖南衡山和江西庐山,由上及下,再一笔荡开。

从壮丽的楼阁到秀丽的山川,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滕王阁秋景,展开了一幅流光溢彩、错落有致、上下浑然天成、虚实相映成趣的滕王阁三秋图。

学过《滕王阁序》的人都知道这里面有一句千古名句,那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被历代文人所称颂,总句式上下对仗,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此外,这篇文章中还出现了很多经典的成语,比如萍水相逢、高朋满座、人杰地灵。这些都是写作文和提高思想境界的好素材。


扩展资料:

在艺术上,《滕王阁序》有以下写作特色: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起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

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一句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又平仄相对。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处于顶级水平。

从内容上看,《滕王阁序》拓展了骈文的艺术境界。在艺术形式上,《滕王阁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在骈文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达到了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滕王阁序》既是六朝骈文之新变,也是唐朝骈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声。


扩展资料:

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王伯子子安,山西龙门人,唐高宗大才,初唐四杰之一。那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王波一个人来到洪都,正好赶上洪都省长严泰在滕王阁设宴。燕太守从江左邀名士,包括于文俊、新牧学士、刘向道、等。以及当时的100多位诗人和著名儒生,举行婚礼。王波是最年轻的,坐在最后一个座位上,最不受注意。


当闫太寿几乎要来看人的时候,他发表了一篇演讲,说:“这个王腾馆是洪都的一个独特的景观。在这次盛会上,所有有才华的人都出席了。我想写一篇《滕王阁记》,刻在石碑上,记录这次盛会。就像《兰亭序》一样,会被后人铭记。这么好的事情,你不应该拒绝。”

接下来,闫太寿吩咐仆人持笔奉砚,来到名士面前,请状元书写留言。可能是赶时间,大家都没准备好,没有好文章。也可能是尴尬,不想出丑。在场的绅士们都很滑稽,没有人会先写,一个写给另一个,最后把笔墨推到王波身上王波是一个没有什么才能的年轻人。他永远不知道什么是谦虚。看到笔墨转动,大概是奉笔。你看,这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一张白纸。这么多名人,人家都不肯出手。你这个陌生的少年,看都不看,就敢打他。大家面面相觑,小声问:“这个男孩是谁的孩子?”你怎么这么没礼貌?


燕太守见了名儒也没拿笔。一个看起来不熟的年轻人抢走了他的纸和笔。他心里也很不高兴,但又不能发作。他换了衣服,上了厕所。

解完之后,闫太寿没有回去,而是坐在他旁边的一个小厅里,心里生闷气,说:“我女婿吴有天下闻名的才华,他也坐在下面。这些著名的儒者彼此谦让,但我会命令女婿写一篇作文,展示他的才华,然后刻在铭文上,让他在门楣上发光。这个叫王波的男孩来自哪里?我敢出这个风头。”


燕太守坐在小厅里,一边喝着茶一边吩咐仆人,看给这小子写了什么,并向他报告。过了一会儿,一个仆人来报告:王波在开头写了“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闫太寿毫不在意,道:“这是老生常谈,连三岁小孩都会。”另一个仆人又来报告,王波写道:“http”阎太寿说:“这是写小说吗?”第三个仆人来报告,王波接着写道:燕太守听了,无言以对。过了一会,我又报了一次。王波写道:阎太寿叹了口气:“这孩子想拿篇文章给我推荐自己。”另一个仆人来报告,阎太守摇摇头,心想:“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华。太神奇了!”

几个仆人轮流穿梭,表达句子,互相比较。燕太守已经麻木了。一个仆人来报告说,王波接着写道:闫太寿听了这句话,拍拍手在岸上叫道:“这孩子若写字,有神助!这是天才!”燕太守坐不住了,换上正装,来到堂座前。过了一会儿,王波的文章写完了,屋子里充满了惊喜。

燕太守大喜,命将文视左右,满厅儒生名士皆高瞻远瞩,不服气。课文里一个字都不敢说。燕太守亲自拉着的手,要他做上座的头领。燕太守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后来,王波的《滕王阁序》被刻在石碑上,至今仍被人们传诵。那么,古文中的《滕王阁序》是什么水平呢?老白说。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老夫的一首诗序,也是一挥而就,文不加点!可供大家赏玩:
少即聪慧,誉满四乡,诗文吟唱,文采飞扬。年岁稍长,恃才放旷,以致悬壁黄榜名不落,望空凝咽满目伤。及至中年,终日惶惶两鬓霜,为愁生计漏夜忙。而今破帽旧裳,闹市遮颜,顾盼自傲,忧心苍凉。

呜呼,贫而不媚,不弃鸿鹄之志,贱且自立,无负凌霜傲骨!湘水长流,谁会屈子之恨?将坛久芜,不见筑台之人。冯唐虚待身己老,李广空候位无封,嗣宗穷途,终是哭路之情,文长夜啸,难逃困顿之命!此生未待忧愤死,长将戟笔问青天!

我很认真的看过滕王阁序,它以骈文体的形式写出,但却避免了骈文中经常常出现的空洞无物。其中运用大量典故,并且开篇对参与宴会之人盛赞,颂扬主人之美,之后写宴会盛装,从景色、声乐、人物多方面入手,极力描写出宴会之大之盛之壮丽。然后托用典故承转,写自己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委婉表达出自己需要在座各位引荐之情。而后反用酌贪泉而觉欢典故表达自己,最后收束时任就表达自己的积极情感。
整篇文章语言优美,典故丰富,情感流畅,传扬的精神又积极向上。可以说滕王阁因这篇文章而更加出名。

古文赏析《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赏析:此文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
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怆。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情由景生,写景是为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赏析:本句首先是色彩美。夕阳之下,晚霞绚烂耀眼,而鹜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鹜近乎一个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边半个天空,尚在碧空显露,碧空相对于落霞光度稍逊,但相对于孤鹜来说却较亮,它们——孤鹜、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对比——孤鹜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则更加灿烂。
其次是动态美。孤鹜是在“飞”的,云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动的。秋水虽然平静,但并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会死气沉沉。微风过处,秋水上会不断地泛起涟漪,涟漪过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被荡开后,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鱼虾等等。这分明是一幅流动着的美丽图画。

扩展资料《滕王阁序》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瞳,岂乏明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一句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又平仄相对。
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青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这样,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就是说一个年轻人参加高官的宴会进行的一番情感释放。


#澹阁汤# 《滕王阁序》可以说是最美的古文,其中描绘了怎样景致? -
(15891685925): 描绘了一副“晚秋暮色图”描绘的景物:苍翠的层叠的山峦. 山中的隐约的朱红的阁道 .迂回的河水 .繁华的市井 .参差的楼阁 .港口的舟楫. 在这中间点缀着灿烂的艳丽的落霞,栖息在水边的孤鹜,再衬上回荡在水面上的渔歌和响遏行云的雁鸣,在这副图画中,有艳丽的色彩,有动听的声响,真是五彩缤纷.

#澹阁汤#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好在哪里 -
(15891685925): 好在序中的如下诗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妙极了

#澹阁汤# 高二表弟默写滕王阁序,这字什么水平 -
(15891685925): 说明你这个表弟古代汉语基础不错,属于原文功底牢固的优秀同学水平.

#澹阁汤#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什么水平 -
(1589168592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编辑 语出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作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 出处 编辑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唐) 代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1]

#澹阁汤# 滕王阁序的主旨和写作特色 -
(15891685925): 滕王阁序是王勃在路经南昌时,恰逢盛会,参加而写的.主旨如下1、记录本次盛会,以流传千古2、为本会的开幕词,说是抛砖引玉有点不恰当,但意思差不多,以佳文激起大家的诗性,使与会者各尽其才.特色,先说说作者写作的条件,不太...

#澹阁汤# 解读、《滕王阁序》., -
(15891685925): 有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怀才不遇,渴望知音,也同时表达了自己想报效朝廷、不甘沉沦的决心.

#澹阁汤# 王勃的才华在滕王阁序中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
(15891685925): 《滕王阁序》里的“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名句 落霞,长天此为静景 孤鹜,秋水此为动静 动静结合 落霞,长天为虚 孤鹜,秋水为实 虚实相生 此句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将物与心紧密结合,使得孤鹜向往落霞,秋水追随长天,是以表达了诗人天人合一的大道领悟,说通俗点即是融入大自然.

#澹阁汤# 滕王阁序体现了王勃什么性格 在线等!! -
(15891685925):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

#澹阁汤# <滕王阁序><滕王阁诗> -
(15891685925): 《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是同时创作的,《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是一篇骈文,写得生动感人,千古传诵,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其内容并非介绍诗歌,(介绍的东东比诗还长的例子还是有...

#澹阁汤#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的比较 -
(15891685925): 《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比较阅读 类型:高二教案 加入时间:2006年3月1日19:12 比较视点一:写美景,写乐事 同:乐在山水,乐在盛会.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极写山水之美,宴会之乐. 滕王阁上的聚会,既有长辈如阎公者,又有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