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情分别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着两种情的目...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迁客骚人的感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感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对比,抒发自己的情怀,体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扩展资料: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迁客骚人的情是:以个人的得失而悲乐,以天气之变而悲乐;立足于个人的荣辱得失。文中原句为: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意思是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2,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意思是(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而“古仁人”的情是: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对比,抒发自己的情怀,体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挥毫撰写的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都是看图写的。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该文的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本文表现了作者虽然身居江湖,但仍心忧国事;虽然遭遇迫害,但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迁客骚人的情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古仁人的情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写两种情的的目的: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因己而悲”的感情; 一种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迁客骚人【他们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作者写着两种情的目的是 【第一种: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的悲伤。】 【第二种: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偕忘的喜悦。】 【目的: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迁客骚人的感情:以物喜,以己悲。(1分) 古仁人的感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分)写两种感情的目的:通过这两种感情的对比,(1分)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1分)

岳阳楼记里的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俩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迁客骚人的情是:以个人的得失而悲乐,以天气之变而悲乐;立足于个人的荣辱得失。文中原句为: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意思是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2,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意思是(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而“古仁人”的情是: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对比,抒发自己的情怀,体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挥毫撰写的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都是看图写的。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该文的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本文表现了作者虽然身居江湖,但仍心忧国事;虽然遭遇迫害,但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迁客骚人【他们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作者写着两种情的目的是 【第一种: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的悲伤。】 【第二种: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偕忘的喜悦。】 【目的: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宣友具# 岳阳楼记写了迁客骚人哪两种心情 -
(17843032851): 第2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何等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

#宣友具# 岳阳楼记 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什么不同? -
(17843032851):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不已物喜,不已己悲"

#宣友具# 岳阳楼记中,作者写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登楼时的不同心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17843032851): 作者在本段开头把“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和“古仁人之心”加以 对比 ,用一个设问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并阐明自己“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的仕途进退原则,而后由“ 忧 ”转到“ 乐 ”,再用一个设问句水到渠成地解释全文的主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如今,这句话已经演化为成语:“ 先忧后乐 ”.

#宣友具# 岳阳楼记简答题,急~~~
(17843032851): 通过迁客骚人的两种情怀,写出了不同遭遇的人在岳阳楼时的不同感想,与后文“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写出古时有才能的人的高尚情操.借此来表达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愤郁心情 . 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大哥,选我的吧,准确答案 ,两种

#宣友具# 岳阳楼记中的几个问答题1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2联系实际,请你谈谈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获得的思想... - 作业帮
(17843032851):[答案] 1.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旷达胸襟. 3.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

#宣友具# 《岳阳楼记》中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用意是什么? - 作业帮
(17843032851):[答案] 对比 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

#宣友具# 《岳阳楼记》中写“迁客骚人”因景异而产生“悲”“喜”之情,试对其简要分析. - 作业帮
(17843032851):[答案] 文章重点是写古仁人,在写古仁人事前写到“迁客骚人”是用来反衬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进而歌颂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高尚人格. 答案:景不同,情也不同,形成鲜明对比;“悲”“喜”之情虽异,但...

#宣友具# 岳阳楼记中,作者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作业帮
(17843032851):[答案] 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人议论,突出全文宗旨

#宣友具#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了迁客骚人面对不同景色产生了“喜”和悲?
(17843032851): 二选一好了. 迁客骚人因己而悲,因物而喜的两段文字,并着力渲染“悲”和“喜”的气氛,最后将迁客骚人的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表达自己的旷达胸襟.作者将多种表达方式有机地融为一炉,从而使文章环环相扣,层层蓄势,气象宏伟. 说明“迁客骚人”面对这两种景象所产生的或悲或喜的感情,主要是为了同“古仁人之心”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现自己和滕子京不同于一般的迁客骚人,进而抒发自己的胸怀和政治抱负.

#宣友具# 《岳阳楼记》中写这些迁客骚人情随境迁的目的是什么??? -
(17843032851): 《岳阳楼记》中写这些迁客骚人情随境迁的目的是: 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通过描写了“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表达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