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以物喜,以己悲”,因不同的风景而有不同的感受。
不同的自然景象引发出“迁客骚人”的不同感受,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岳阳楼记》是宋朝范仲淹的著作。
全文如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岳阳楼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与“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览物之情是看到自然景物而引发的情感,而古仁人能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

赏析:
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

为下文作铺垫。说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也和下文古仁人形成对比,更显现出古仁人的旷达胸襟。 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最后引出、抒发作者宠辱不惊,先忧后乐的情怀。
【很久之前学的,记不太清了,应该是这样】


#姚珍融# 岳阳楼记 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
(17688639348): 喜与悲 感极而悲者矣 其喜洋洋者矣

#姚珍融# 岳阳楼记 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
(17688639348): 为文章后一段的自我评论(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铺垫,这两段文字分别描述了两种人,作者用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衬托出一种在大的,不好的环境(如朝廷小人当道,自己又被谪扁)下心情低落,委靡不振的人,用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等字段衬托出一种在一个顺风顺水的环境(如盛世景象,对自己又委以重任)里春风得意,从前的荣辱皆忘的人,目的是告诉大家,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永远以天下为己任,心系百姓和国家,而且说明,如果有这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那对于我(系作者)和国家来说,真是一件幸事啊(当然作者这么说也是说明他也是这样一个人).

#姚珍融# 《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 -
(1768863934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用意是 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 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姚珍融# 岳阳楼记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什么用意 -
(17688639348): 形成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感

#姚珍融# 岳阳楼记迁客骚人的揽物之情是什么? -
(17688639348): 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用原文就是“以物喜,以己悲”)

#姚珍融# 《岳阳楼记》中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用意是什么? - 作业帮
(17688639348):[答案] 对比 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

#姚珍融# 岳阳楼记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什么?他们不同的感情因何而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17688639348): 以己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以物喜;宠辱皆忘,心旷神怡.感受;由不同的景色而引起(这个我不确定哈) 目的;将人的悲喜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抒情自然的转出议论,点名文章主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姚珍融#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是什么意思? -
(17688639348): 意思是: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出处节选】《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

#姚珍融# 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 -
(17688639348): 通俗点讲就是一个心情好一个心情不好.他们带着心情去看景,看到的景色固然一样,想到的却大不相同.都没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姚珍融# 岳阳楼不同的景物使“迁客骚人产生了不同的览物之情”,说说这是?
(17688639348): 因为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 第三段是写天气昏暗阴沉,正是由于这种天气,使他们联想到自己的悲惨遭遇,因此感到悲伤 第四段是写天气春和景明,看到这种景象,使他们感到心旷神怡. 这也正好验证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览物之情. 所以第一种是消极的人.第二种是得意忘形的人.总体说 就是“以物喜,以己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