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化干戈为玉帛”,并说出出自何典故?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高的城池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

(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原文] 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


#冉庆水# 求“化干戈为玉帛”的解释
(18038022645):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 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典故出处《淮南...

#冉庆水# 化干戈为玉帛的典故 -
(18038022645): 【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冉庆水# "化悲愤为力量 化干戈为玉帛"这句话出自哪里,谁说的?
(18038022645): 化干戈为玉帛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高的城池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 (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原文] 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至于"化悲愤为力量"好象是现代人说的, 没有明确的出处

#冉庆水# 化干戈为玉帛是谁的典故? -
(18038022645):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高的城池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 出 处 《淮南子·原道训》

#冉庆水# 化干戈为玉帛是什么意思 -
(18038022645): 化干戈为玉帛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释义] 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冉庆水# 化干戈为玉帛是什么意思 -
(18038022645): 化干戈为玉帛是变战争为和平.玉帛:古代诸侯会盟朝聘时的礼物.读音: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干戈:兵器,借指战争或者争斗,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友好. 出处: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

#冉庆水# 化干伐为玉帛是什么意思? -
(18038022645): 化干戈为玉帛[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解释]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冉庆水# 化干戈为玉帛在哪本书出现过?化干戈为玉帛在哪本书出现过
(18038022645): 解 释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典故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 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变战争...

#冉庆水# 干戈化玉帛什么意思 -
(18038022645):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高的城池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玉帛:玉即玉,帛为丝织品.二者皆为进贡之上品,在此引申为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的意思. (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冉庆水# 化干戈为玉帛是什么意思 -
(18038022645): 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指打仗,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施之以德,海外宾服:“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散财物,海外宾服,四夷纳职,指和好,海外有狡心.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处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禹知天下之叛也,焚甲兵,海外宾服,四夷纳职,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 《淮南子·原道训》,乃坏城平池,执玉帛者万国.” 示例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化干戈为玉帛 解释,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