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物理学史融入到中学物理教学中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26
在物理教学中分析物理学的发展史有助于学生了解各概念、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和科学知识的运动过程。例如:在讲到力的概念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牛顿,循着伟人的研究历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讲高二年级“电磁感应”的时候,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为线索,向学生介绍人类对磁及电和磁关系的认识过程。通过讲解安培、法拉第、楞次和麦克韦等人在揭示电磁关系工作中的艰辛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生在有了对电磁发展总体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左、右手定则、法拉第电磁感应、楞次定律等关键点的把握。

物理教学中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类比、假说、模型等等,这些研究方法对学习物理也具有重要价值。比如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853年在比萨教堂注意到一盏悬灯的摆动受到启发,用线悬铜球模拟单摆实验,确证了微小摆动的等时性和摆长对周期的影响;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实验时,注意到放在射线管附近氰亚铂酸钡的小屏上发出微光,而发现了X射线(伦琴射线);1780年伽伐尼在解剖青蛙时偶然发现青蛙腿痉挛而发现了“生物电”;早已脍炙人口的牛顿苹果落地的传说,使牛顿从中悟出了地球引力的存在等等,这些事例都说明观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可以起到巩固消化,加深理解的重要作用。比如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在风雨交加的情况下,利用风筝将大气中的电收集到莱顿瓶中使其充电,证明了“闪电和静电的同一性”;比如光的颜色问题,从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儿都认为“白光是纯洁的、均匀的,是光的本质”,而色光只是光的变种,但是他们都没有象牛顿那样做过认真的实验验证。大约1666年牛顿用棱镜进行光的色散实验,终于得出“白光是由各种折射程度不同的彩色光组成的非均匀混合体”;又如伽利略的落体实验证明了物理下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无关的重要结论,彻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的错误结论。比如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就是用类比的方法根据光也象声波那样能发生反射、折射,而提出光是一种波动的假说,为光的波动理论奠定了基础;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用类比的方法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而推论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库仑就是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中得到启发,把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类比万有引力,推论电力也象万有引力一样服从平方反比定律,从而发现了库仑定律,如果没有类比的方法,单靠实验数据的积累不知得到何年何月,才能得到严格的库仑定律的表达式。如在“电势差,电势,电势能”的教学中,可类比为高度差,高度及重力势能,等等。但是必须让学生知道类比的局限性,类比得到的结论有对有错,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否则就会造成知识的混乱
开发物理学史教育的途径

当前,加强物理学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已经成为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在新课程教学中得到认可。为此必须动员物理教师及教材编写、研究多方面力量相互配合与协作,构建物理学史教育资源库,以期达到资源共享。

1.加强物理学史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众所周知,能否发挥教材教育功能的关键在教师。同样,为了有效发挥学史教材的教育功能,物理教师本身也必须具有较高的物理学史素养,这样他才能在掌握学史知识的基础上,从认识方法论的角度,把握物理科学的发展轨迹与规律,才能挖掘学史的教育功能。不仅如此,提高学史素质对教师全面理解和把握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长远的意义。

2.深入研究学史教学的规律,调整物理学史教学内外关系

2学史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自如地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学史教学有着多方面的规律,目前需要尽快认识和把握的,我认为有学史教学与知识、技能教学之间的关系;各学史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如科学家故事、科学探索的背景、科学发现过程、方法论等之间的关系;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与智育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教师对这些关系的认识、协调与处理,既是提高学史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条件。例如,只有当真正解决好物理学史教学与知识、技能教学之间的关系,与过程、方法教学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物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才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科学素质、智力和操作技能的均衡发展,而不致走向顾此失彼、矫枉过正的偏颇境地,甚至阻碍了物理学史教学的正常发展。

3.广泛开展学史教学实践研究,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轻视物理学史教学的结果,使目前学史教学方法较为落后,一般仅限于讲故事,“贴德育标签”(即在讲完故事后,加上几句口号)的传统教学方法,这显然不符合学史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此,必须引导广大教师重视学史教育,有计划地组织物理教师在实践中大力开展学史教育研究,深入分析教材内容,适当补充引入科学史料,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达到学科素质教育的目的。目前中学物理教材中学史内容所占比例甚微(仅2%左右),其中内容仅限于科学家故事。因此,教师应进行物理学史教材的分析,适当补充有关科学探索的背景、科学发现过程以及方法论方面的学史材料,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同时用现代学习理论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物理发展历史,领会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行为。

高中物理学史~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
①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
②伽利略的通过斜面理想实验和牛顿逻辑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③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周期只与摆的长度有关),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摆钟
2、英国科学家牛顿
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3、17世纪,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
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4、20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
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
提出开普勒三定律;
6、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1752年,富兰克林
(1)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2)命名正负电荷
(3)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使缝衣针磁化
8、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
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9、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
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0、1841~1842年 焦耳和楞次
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1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12、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
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3、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并用简洁方法描述了电场—电场线。
14、1834年,楞次
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5、1832年,亨利
发现自感现象。
16、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
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7、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
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18、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
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19、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
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20、关于光的本质有两种学说:
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
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2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
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22、1818年,法国科学家泊松
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23、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
24、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
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25、1905年爱因斯坦
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26、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
27、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
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28、1897年,汤姆生
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9、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
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
30、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31、1919年,卢瑟福
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32、1932年查德威克
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33、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
粒子分为三大类:
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
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
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质子、中子;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夸克带电量可能为元电荷的 或 。
34.密立根
测定电子的电量
35.瓦特在1782年研制成功了具有连杆、飞轮和离心调速器的双向蒸汽机。
36.人类对天体的认识从“地心说—托勒密”到“日心说—哥白尼”到“开普勒定律”再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直到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万有引力定律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
①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
②伽利略的通过斜面理想实验和牛顿逻辑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③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周期只与摆的长度有关),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摆钟
2、英国科学家牛顿
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3、17世纪,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
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4、20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
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
提出开普勒三定律;
6、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1752年,富兰克林
(1)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2)命名正负电荷
(3)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使缝衣针磁化
8、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
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9、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
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0、1841~1842年 焦耳和楞次
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1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12、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
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3、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并用简洁方法描述了电场—电场线。
14、1834年,楞次
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5、1832年,亨利
发现自感现象。
16、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
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7、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
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18、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
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19、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
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20、关于光的本质有两种学说:
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
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2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
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22、1818年,法国科学家泊松
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23、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
24、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
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25、1905年爱因斯坦
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26、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
27、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
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28、1897年,汤姆生
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9、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
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
30、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31、1919年,卢瑟福
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32、1932年查德威克
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33、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
粒子分为三大类:
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
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
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质子、中子;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夸克带电量可能为元电荷的 或 。
34.密立根
测定电子的电量
35.瓦特在1782年研制成功了具有连杆、飞轮和离心调速器的双向蒸汽机。
36.人类对天体的认识从“地心说—托勒密”到“日心说—哥白尼”到“开普勒定律”再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直到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万有引力定律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花光左# 谈谈你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时是如何开展科学方法教育的 - 作业帮
(15521214756):[答案]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完成传授知识的同时,如果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培养科学的态度,以及探索物理奥秘的精神.我个人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传授...

#花光左# 学习物理学史有什么意义?在教学上该如何上会比较好? -
(15521214756): 让你知道每个物理符号和单位的来源和意义.至于课堂上该如何上,我的经历就是,要了解,遇到选修的话,会填就行了.最要紧的是能记住.学物理,我总结出来的就是一句话,“理解记忆”题目不要做多,但是做过的题目要真正地弄懂.以后做题目才会手到擎来.就这么简单----

#花光左# 哪些物理学前沿知识可以引入中学物理教学中 -
(15521214756): 可以引入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学前沿知识:夸克理论、黑洞、宇宙大瀑炸理论、纳米技术、液晶、湍流现象、混沌、超导、磁悬浮等. 将物理学前沿知识可以引入中学物理教学,加强学生的物理思想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浓厚的研究兴趣,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本意所在,更是适应科技竞争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

#花光左# 大学物理知识如何运用到中学物理教学中去??还有,,求大神推荐几本参考书目 - - 万分感激!! -
(15521214756): 只能说你可以借助大学中的深层次的知识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中学里相对浅显的要点与内容.如果是想在中学教学中体现出来,感觉比较困难.你可以尝试着从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出发,体现延续性和扩展性为主线去构架你的论文

#花光左# 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进行学科渗透
(15521214756): 一、收集必要的素材是进行学科渗透的前提条件 二、在备课环节上,应将学科渗透理念体现到教案中 三、教学过程是实施学科渗透最重要的环节

#花光左# 物理学时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地思索而总结出 -
(15521214756): 首先测出大气压值的是意大利的科学家托里拆利;一个标准大气压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h=760mm=76cm;若用水来做实验,能支持10m高的水柱,故不能看到液柱下降的现象. 故答案为:托里拆利;不能.

#花光左# 如何让学生对物理充满兴趣 -
(15521214756): 物理难学,物理不好学,大部分没有学好物理的学生都这么认为,这对刚刚接触这门课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其实物理并不难学.要想使学生学好物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

#花光左# 当前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
(15521214756): 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通过物理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科学素养的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学习方式,努力使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和目标落到实处.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有利因素和...

#花光左#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
(15521214756):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昔日很多在初中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一就反映高中物理 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于是大声疾呼 “ 物理物理,真是无 理 ” .高一物理难, 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的 “ 台阶 ” .如何做好 ...

#花光左# 物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品德教育 -
(15521214756): 树人网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按照这一精神,我们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把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