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算术中有一份鹿问题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6-15
  • 数学教材《九章算术》中所提的几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有五个人...
    不更得一鹿、三分鹿之一。簪褭得一鹿。上造得三分鹿之二。公士得三分鹿之一。即:将分的结果看成一个等差数列,公士分得a1,上造分得a1+d 则有:a3=a1+2d a1+a2+a3+a4+a5=5*a1+(1+2+3+4)d=5(a1+2d)=5 所以:a3=1 即:a1=1-2d 此时只要d<1\/2都是可以的。如:d=1\/3...
  • 我国古代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的三大数学趣题指的是什么?
    “隔墙算”、“剪管术”、“秦王暗点兵”。“秦王暗点兵”原题为:"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二,五五数之三,七七数之二,问物几何?" 这道题的意思是:有一批物品,不知道有几件。如果三件三件地数,就会剩下两件;如果五件五件地数,就会剩下三件;如果七件七件地数,也会剩下两件。问...
  • 动物园的草地上有鸵鸟和鹿共70只,其中鸵鸟的脚数比鹿多80只。有鸵鸟...
    答:鸵鸟有60只,鹿有10头。
  • 九章算术翻译文
    术曰:下有半,是二分之一。以一为二,半为一,并之得三,为法。置田二百四十步,亦以一为二乘之,为实。实如法得从步。5. 均输术 均输术曰:令县户数,各如其本行道日数而一,以为衰。甲衰一百二十五,乙、丙衰各九十五,丁衰六十一 翻译:1.约分该技术也有49\/91。大约询问 几何?回答...
  • :"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
    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是5个官职,这5个人吃饱了撑的去打猎了,傻啦吧唧才打了5头鹿,还要按官职大小分配,问各能分到几头鹿相当于数学中的等差数列吧,5个数和是5,那么等差数列的第三项等于1,公差随便(但如果最后一项要大于零的话,公差必须小于0.5)比如说:1又2\/3、1又1\/3、1、2\/3、1\/3 或者1又...
  • 新乡的旅游景点有哪些?推荐一下!
    旅游景点:历史文化名镇一处(陈桥镇)。辉县市的太行风光,野趣浓郁,景色秀丽,有豫北明珠百泉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白云寺,名扬中外的郭亮影视村,以险、峻、秀著称的八里沟、宝泉、齐王寨等景区(点);卫辉市的国家级文保单位林氏祖祠比干庙,苍峪山景区的香泉寺,小店河清代民居,徐世昌大总统家...
  • 沈括是谁?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北宋天圣九年,出生于一个下层官吏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沈括常自谓“出自寒门”。母徐氏,是苏州吴县人,知书达礼,谙通文墨;父沈周,为官清正,不主张严刑苛法,到泉州任职时,沈括随往。皇佑三年(1051),沈周病殁,按宋朝职官死后荫子的制度...
  • 历史举例题: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四)举例汉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1、汉代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2、东汉时期的数学巨著...
  • 简述中国数学发展史上三个高峰时期,并谈谈中国古代数学的特色与局限...
    算术领域,四则运算在这一时期内得到了确立,乘法中诀已经在《管子》、《荀子》、《周逸书》等著作中零散出现,分数计算也开始被应用于种植土地、分配粮食等方面。几何领域,出现了勾股定理。代数领域,出现了负数概念的萌芽。最令后人惊异的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对策论”的萌芽,对策论是现代应用数学领域的问题。它是...
  • 例举秦汉科技和医学成就
    《九章算术》是一部经过长期、多次增删修改,到东汉才最后成书的数学专著。全书共分九章,有246道应用题及其解法,分成九大类,每类为一章。书中的数学题涉及算术、代数、几何等方面的内容,有很多数学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在古代,中国、朝鲜、日本都把《九章算术》当作数学教育的教科书。 四、良医辈出 中国...

  • 17396994611: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道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
    嵇宁丁  ______ 利用勾股定理 ,设芦苇长x 则 (x-1)平方+5的平方=X的平方

    17396994611:   成书于公元一世纪的我国经典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道名题,就是“引葭赴岸”问题,题目是: “ -
    嵇宁丁  ______ 解:设水深为x尺,因CD=1尺,故AB=AD=(x+1)尺,又BC=5尺, 由勾股定理得(x+1) 2 =x 2 +5 2 ∴x=12, ∴水深为12尺,芦苇长为13尺.

    17396994611:   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这样一个问题:上等谷3束中等谷2束下等谷1束共39斗上等谷两束中等谷3束 -
    嵇宁丁  ______ 3x+2y+z=392x+3y+z=34x+3z=261式-2式得x-y=5(a)2式*3-3式得5x+9y=8(b)a*9+b=14x=13接下来应该会了吧

    17396994611:   一根竹子高十尺,折断后顶端落在竹子底端3尺处,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这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 - 作业帮
    嵇宁丁  ______[答案] 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x尺 则x²+3²=(10-x)² x²+9=100-20x+x² 20x=100-9 20x=91 x=91/20 即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91/20尺

    17396994611:   九章算术章节 - 《九章算术》主要讲些什么?
    嵇宁丁  ______ 《九章算术》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之一,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 的一种.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它是由历代各家增补修订而成. 《九章算术》内容丰富...

    17396994611:   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这样一个问题:上等谷3束中等谷2束下等谷1束共39斗上等谷两束中等谷3束 -
    嵇宁丁  ______ 三元方程起码得列出三个式子才行啊

    17396994611:   《九章算术》中有一道“引葭赴岸”问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题意是:有一个池塘,... - 作业帮
    嵇宁丁  ______[答案] 依题意画出图形,设芦苇长AB=AB′=x尺,则水深AC=(x-1)尺, 因为B'E=10尺,所以B'C=5尺 在Rt△AB'C中,52+(x-1)2=x2, 解之得x=13, 即水深12尺,芦苇长13尺. 故答案为:12,13.

    17396994611:   历史——《九章算术》 -
    嵇宁丁  ______ 解: 设人为X,物为Y 人出八,盈三: Y=8X-3 人出七则缺四: Y=7X+4 联系方程组得: 8X-3=7X+4 得:X=7,Y=53 答:有7人,物价是53.

    17396994611:   kai!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道有趣的问题,这?
    嵇宁丁  ______ 唉.没分拿,算了,帮帮你吧 解:设水池深度为X尺 X² (10÷2)²=(X 1)² X² 25=X² 2X 1 2X=25-1 X=12 12 1=13(尺) 答:......

    17396994611:   《九章算术》 -
    嵇宁丁  ______ 设池深为X尺,则: (X+1)*(X+1)=5*5+X*X 2X=24 X=12 则池深为12尺,芦苇高度13尺. 这道题的意义是:有一个圆形的池塘,而不应为正方形的池塘,其它内容与提问相同.其实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问题.不必画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