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教育的概念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26
全面发展教育是指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各部分都有独特的内容和任务,不能相互替代,同时,各育之间又有密切的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的作用
  第一,现在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人在物质生活领域,特别是在生产劳动领域的全面发展问题,又包括人在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领域的全面发展问题,并强调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同时.我们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极少数人的发展问题,要努力实现的是所有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第二,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而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把全面发展看成是平均发展,这种认识是非常机械的。实质上,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它意味着人的高尚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审美情趣、智力发展以及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有机结合,使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美和谐。

  第三,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由于遗传素质、兴趣爱好、社会活动、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其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全面发展就意味着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不可或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就意味着德、智、体、美等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划一.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两者本身就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


#钦伦磊# 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是什么? -
(13543827427): 摘 要:全面发展的“全面”主要不是一个量的概念.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关注体现全面的基本方面而非一切方面.个性发展的理念不仅更靠近了创造教育,也对德、智、体、美形成更确切的理解.衡量社会发展积极意义的基本标志之一是社会为丰富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条件,衡量教育的积极意义的尺度更应在此. 关键词: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 马克思学说

#钦伦磊# 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定义是什么 -
(13543827427):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 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钦伦磊# 智德体全面发展的观点最早诞生于以下哪个地区 -
(13543827427): 智德体全面发展的观点最早诞生于古希腊. 「五育」,也就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一环,包含有;德丶智丶体丶美丶劳五大项.港澳台的「五育」则是;德丶智丶体丶群丶美五大项. 五育最初是由古希腊时期开始发展,当时的重要城邦雅典提出的教育包括;体育丶德育和「缪斯」教育,后者大体上包括了现代的智育和美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明确提出了「全才」这一人格典范.之后,席勒首次在其着作《美育书简》中明确提出「美育」的概念.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首次将教育的三大部分德育丶智育丶体育作了区分.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则认为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体育和劳动教育丶德育和智育三个部分.

#钦伦磊# 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
(13543827427):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

#钦伦磊# 新时期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全面发展会导致全面平庸吗)?
(13543827427): 全面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学生的天赋专长,学生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其培养和指导,对他的专业和择业提出一些专业性的建议和帮助,当然这一前提是国家要事先掌握国家未来发展的各个领域人才的需求量及比例,最终让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有充足的人才量,及为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提供岗位保障......

#钦伦磊# 前景理论的提出者是谁 - 比较系统地提出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理论的教育家是谁?
(13543827427):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第一次正式和明确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康德批判地继承了卢梭的学说,他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精神人格,“发展人所有一切自然禀赋和才能”,这种自然禀赋和才能存在于人潜在的“向善”倾向之中. 兴起于20世纪30年年代的永恒主义主张自由的人性的教育.其代表人物有赫钦斯、艾德勒等.他们认为,人的理性是永恒不变的,教育的性质也永恒不变,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共同的人性,发展那些使人同动物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使人成为人,成为理性的人.